2023年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CPI和PPI数据,3月CPI同比增长0.7%,不及市场预期的1%,并且较2月同比增速 1%回落,这已经是CPI数据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了。而且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3月PPI同比下跌2.5%,不但连续六个月处于通缩区间,且跌幅连续三个月扩大。这意味着,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下跌会进一步传导到CPI上,可能会让未来两个月CPI继续走低。
作为老百姓,大家可能更熟悉通货膨胀,而且普遍对之持厌恶情绪,因为通胀会导致商品越来越贵,购买力贬值。那是不是意味着通缩就是好事呢?因为简单理解的话,通缩正好是通胀的反面,商品越来越便宜,购买力升值。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乍一看,通缩让老百姓的钱更值钱了,但是它会影响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一旦越来越多的人持币观望而不消费的话,企业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得裁员或降薪让企业活下来先。而失业或收入降低的人就更不敢消费了,进一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商品更无人问津,不得不继续裁员或降薪、甚至破产。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失业率节节攀升,严重的话甚至令经济陷入萧条。
一般来说,大家普遍认为,通胀在2.0%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中国的通胀控制目标是3%左右,若CPI持续几个月超过2.5%,则可认为通胀抬头;若持续几个月都低于1.5%,则认为是通缩在抬头。当前的情况是,中国CPI从去年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跌破2%后,除今年1月受春节假期影响稍有改善,2月、3月CPI均低于1.5%。一时间,市场上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货紧缩的讨论骤然多了起来。
那为什么会出现通缩呢?可能的原因是大家没有安全感,不愿意消费了了。毋庸置疑,过去三年的疫情对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观影响很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地房价指数同比持续回落的情况下,而老百姓不但没有新增贷款反而纷纷预约提前还贷。同时,汽车厂商在今年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大降价,大概率是为了解决库存积压,回笼资金。房和车这两个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项,都出现卖不动的现象,难怪大家都要喊“通缩来了”。
不过,虽然近期关于通缩的讨论很多,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当下中国尚未出现典型的通缩现象。他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通缩,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CPI同比涨幅为负,且维持3个月;第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负,且维持3个月。目前,中国CPI虽然接近于零增长,但还没有转负。同时,中国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也不是负的。所以,中国现在的情况只是疫情放开后,经历了短暂的“报复性消费”后,经济大环境并没有预期中那么理想,所以出现了一些“准通缩”现象,或者说,有进入通缩的风险。
除了关心现在到底有没有通缩,作为投资者,更关心的还是如果一旦真的通缩了,对我们的资产有什么影响。
对于房地产,通缩可能会导致房价下降,因为货币的购买力增强,房屋的相对价值会下降。此外,由于通缩可能影响经济活动的活跃度,房地产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
对于股市,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可能会因为通缩而下降,进而直接影响股价。这时候,投资者可以在价格相对低位时去布局优质公司的股票,等待市场反弹时收获较好的收益。如果没有时间去精选个股,基金定投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债市,通缩会使得债券的实际利率提高,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不过,尽管经济复苏的速度不及预期,但毕竟是大势所趋,债市继续做多的空间有限,投资者可以考虑转攻为守。
2023-04-19 16: 56
2023-04-19 16: 56
2023-04-19 16: 56
2023-04-19 16: 56
2023-04-19 16: 56
2023-04-19 16: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