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金融学 | 投资方法有剧本吗? CtrlC+CtrlV的智慧

泉果视点 2023-06-17 00:15

朋克金融学

♪ 让金融像摇滚一样有趣!♫

Let’s Rock !

投资有剧本吗?

如果拿到一个顶尖投资人的剧本,能否复制他的成功?

从体验派、方法派再到表现派,真正的好演员,能做到“一演万年”,即使杀青,也不出戏。
图片


01

“一演万年”不出戏

扮演一切 直到成真


图片

【释义】指演过一个角色后,一直演下去。

近期,在炙手可热的AI创投圈,有家公司出手很准,那就是Sound Ventures,它接连投资了OpenAI、StabilityAI和由前 OpenAI 高管创立的Anthroic。

 

更有新闻性的,是这家VC背后的创立者——好莱坞的影星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


阿什顿·库彻曾主演惊悚电影《蝴蝶效应》、电视情景喜剧《好汉两个半》,而最为出圈的是,他曾在著名的传记电影《史蒂夫·乔布斯:灵光乍现》中,饰演乔布斯。

图1. 阿什顿·库彻与乔布斯照片对比

图片

来源:网络

当饰演乔布斯的消息公布时,人们普遍以为这是好莱坞愚人节的恶作剧:怎么可能让一个《70年代秀》中扮演愚笨角色而闻名的人出演科技天才?

图2. 库彻(左)在《70年代秀》中的表演

图片

来源:网络

在某次采访中,库彻说当时自己压力非常大,完全是出于防守的心态出演乔布斯这个角色的。出于对乔布斯的敬佩,他特别担心把角色搞砸。


于是在拍摄乔布斯的电影时,库彻学习了乔布斯生前的所有:观看了数百小时的影像资料,会见了乔布斯多位好友,甚至学习了乔布斯的水果主义饮食(虽然这让他进了医院)。库彻最懊悔的是,在乔布斯去世前,他曾有机会去见他一面,但由于工作的关系,最终没能成行。

图3. 阿什顿·库彻在《乔布斯传》中剧照

图片

来源:网络

有的时候,演员完全代入角色可能会导致戏后无法走出角色,大部分情况下影响是负面的,但阿什顿·库彻却展示了“无法出戏”的正面效果。


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不止让库彻在电影中体验了乔布斯的辉煌,也让他对科技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说,电影杀青后他依然没有走出角色,对角色的充分理解,让他也体验着近乎乔布斯的生活,他本人还登上过2016年的《福布斯》封面。

图4. 阿什顿·库彻《福布斯》封面照片

图片

来源:网络

其实库彻也并不是主角光环附体,他与乔布斯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实际上,在饰演乔布斯之前,库彻已经与科技行业的风险投资结缘,这也让他能更加深刻地代入角色。


阿什顿·库彻的演员生涯开始于1998年的情景喜剧《70年代秀》。2年后他就成立了制片公司Katalyst,并从著名的创投媒体 TechCrunch 挖来了自己的首席数字官,开始涉足天使投资。


2009年,库彻应另一个著名的风投a16z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邀请,向Skype投资了100万美元。18个月后,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了Skype。


2010年,他与另外两位合伙人盖伊·奥斯里(Guy Oseary)和罗纳德·伯克尔(Ronald Burkle)一起成立了A-Grade投资基金,前者是麦当娜和U2的经理人,后者则是拥有一家私人投资公司的亿万富翁。

图5.库彻(左)与奥斯里(右)

图片

来源:网络

成立的前两年,A-Grade 就做出了3笔现在看来惊艳的投资:向Uber投资50万美元、向Airbnb投资100万美元、向Spotify投资300万美元。如今这些都是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


目前,其投资组合中还包括Spotify,Kopari,Fab,Bird,Gusto,Robinhood,WarbyParker和ResearchGate等。


演员做投资的事迹并不少见,但像阿什顿·库彻如此成功的,并且在多年之后,又再度踏准AI热潮,却很难得,这一方面在于他是个“真正理解角色”的好演员,同时也说明,“深度模仿”也许真的是一种高效学习的方法。



02

“不”加“思索”的魅力 

复制到极致,亦是创意


图片

【释义】即“不”+“思索”的行为模式,帕伯莱的选股投资秘诀。

成功人士与真正成功人士的区别在于,后者几乎对所有事情都说不。


——沃伦·巴菲特


类似库彻的“深度模仿”在投资圈也并不少见。被称为“憨夺投资者”的印度裔投资者莫尼斯·帕伯莱应当算之一,因为他的“不”加“思索”的风格,他被称为“巴菲特最纯粹的模仿者”。

 

开玩笑地讲,若有“模仿巴菲特投资风格的投资大赛”,巴菲特本人也许至多排第二,因为帕伯莱甚至模仿到了发型。

图6. 帕伯莱和巴菲特照片

图片

来源:网络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巴菲特走着“复利”之道,帕伯莱紧跟着走出了自己的“复制”之道。从2000年到2018年,帕伯莱执掌的对冲基金的收益率高达1204%(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仅为159%)。


1964年,帕伯莱出生在印度一个不太显赫的家庭,对金融投资、华尔街一无所知。小时候的帕伯莱成绩也不太优秀,常跟着祖父一起表演魔术,只是傻傻地在舞台上拿着鸡蛋,父亲的企业也多次破产。


在帕伯莱眼里,金融并不迷人,迷人的是巴菲特。1994年,帕伯莱在机场偶然读到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关于巴菲特的内容,他知道了巴菲特从20岁开始,连续44年投资回报率高达31%,这意味着在1950年巴菲特投资的1美元,到1994年变成了14.4523万美元。从中,帕伯莱得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


“巴菲特不是个笨蛋”。

图7.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图片

来源:网络

投资在帕伯莱眼里变成了一场想要努力赢得的比赛。


虽然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他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设计一种能够利用市场定价异常的新算法上,而是盯上了巴菲特——这个投资游戏中技能最娴熟的玩家身上。

 

“我是个十足的模仿者,一切都是模仿别人的……我没有任何原创的思想。”帕伯莱有意识、系统地挖掘巴菲特、芒格等人的思想,阅读巴菲特的股东信,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考虑到巴菲特的年均收益是31%,帕伯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6%,为此把自己的车牌号定为了“COMLB 26”。


在模仿的智慧和运气的双重作用下,帕伯莱不到5年就把100万美元变成了1000万美元。


投资游戏的本质是不让自己陷入疯狂,要冷静地观察市场和自己。获利后帕伯莱意识到自己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理解还需要精进。他写信给巴菲特,表示自己愿意免费为其效力。巴菲特回信说:“我深入思考过如何才能最佳地利用时间,我想我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操作。”


字里行间,巴菲特传递出了四个字——“婉拒了哈”。

图8. 巴菲特

图片

来源:网络

在遭到巴菲特婉拒后,帕伯莱推行了B计划。1999年他出售了自己的技术咨询公司,专注于投资,推出帕伯莱基金。这样一来,他更像巴菲特了。


帕伯莱抄底的秘诀在于“抄袭”,方法是别人的,赚到的钱真真切切地属于自己,相较于其他人,他的竞争优势在于:他不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他的想法缺乏独创性,他在乎的是什么想法有效。

 

他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了“不”+“思索”。

 

不,也就是要Say No。通常,帕伯莱瞥一眼数百只股票后会迅速对大部分股票Say No。巴菲特也是快速选股的大师,帕伯莱说:“他想找到一个淘汰股票的理由,一旦他发现了,他会马上做出决定。”

思索,是指他模仿巴菲特的做法,让自己的日历空空如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和研究公司上。


在这种投资逻辑下,帕伯莱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并在2007年7月,与好友盖伊·斯皮尔以65.01万美元的价格赢得了与偶像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下巴菲特再找不到借口“婉拒”了。


03

避免“频频无奇”

持仓集中 等待机会


图片

【释义】形容频繁的交易导致业绩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在帕伯莱的理解里,频繁择时注定“频频无奇”亦不是个好方法。


巴菲特的方法大大帮帕伯莱简化了选股过程。帕伯莱说:

1. 巴菲特的“核心戒律”是:只投资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公司。

2. 该公司的交易价格大幅低于其基本价值,这样才能提供可观的安全边际。

3.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的投资标的逐渐从廉价股转向了优质的企业。

4. 公司的财务报表应当简单明了。


一旦找到路径,帕伯莱便全力以赴。以巴菲特为榜样,帕伯莱构建了一个异常集中的投资组合,同时极度具有耐心。2008年股市崩盘时,他在两个月之内完成了10笔投资交易。在平常时期,他完成的投资量较少,比如他在2011年只买入了两只股票,在2012年买入了3只,2013年一只也没买入。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帕伯莱的离岸对冲基金没有持有任何美国股票,因为他觉得美国股票都不太便宜。想起小时候在舞台上拿鸡蛋的经历,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分担风险,更好的方法是把鸡蛋拿在手上,这样几乎没有风险。


芒格曾说:“你必须像一个手持长叉站在小溪边的捕鱼人,大部分时间里你什么都不做,但是,当一条肥硕的鲑鱼游过时,你要叉住它,然后你又什么都不做了,下一条鲑鱼游过可能要等6个月之后了。

图9. 捕鱼

图片

来源:网络

帕伯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宏观经济的无限复杂性,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可能推动特定业务的关键微观因素上。简而言之,依照简单的规则行事。


帕伯莱的部分业绩:

  • 9·11事件后买入低估值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2001年以12美元每股购入,2005年以30美元价格出售。

  • 2002年油轮租赁价格暴跌后,投资了前线油轮公司(Frontline Ltd.),几个月后获得55%的回报。

  • 2005年购入特种钢材生产商IPSCO公司,26个月后回报率高达253%

        ……


04

提防“对牛谈勤”

注重积累 效用至上


图片

【释义】形容为了牛市的业绩而采取积极勤奋的投资策略却没什么效果的状态。

这个星球上可能有99%的人都想知道世界对他们的看法,但是,管这个世界怎么想!


——莫尼斯·帕伯莱


因此,积极勤奋的策略要用对地方。

能CtrlC+CtrlV的不只投资,还有生活。


2008年6月25日,帕伯莱追星成功,终于见到了他的精神导师巴菲特。他们在曼哈顿一家名叫史密斯沃伦斯基(Smith & Wollensky)的牛排餐厅里待了3个小时。除了在投资上的收获,这次午餐中对帕伯莱启发更大的,是生活,他觉得巴菲特做了真实的自己,巴菲特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原则和喜好生活。巴菲特和芒格从不担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们全力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

图10. 帕伯莱与巴菲特的午餐

图片

来源:网络

“我愿意做世界上最坏但公众眼里最好的爱人,还是做世界上最好但公众眼里最坏的爱人?”巴菲特常用这个问题去判断自己是根据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标准生活。


从孩子的饮食到企业经营,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巴菲特的方方面面都与他的天性契合。巴菲特曾明确表示,伯克希尔分散化的管理结构从来都不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设计的:它只是适合他的性格而已,他能监督伯克希尔的许多业务,但不干预其管理。


*伯克希尔的分散化管理结构是一种将决策权和运营控制大量下放给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中央管理层主要负责资本分配和制定总体战略方向。


“尊崇自己的内心”。相比于股票抄底,这次抄到了巴菲特心底的生活哲学,让帕伯莱更为受益。可以肯定的是,有了在复制巴菲特投资方式上的成功经验,在追求内心想要的生活上,帕伯莱更游刃有余。


像巴菲特的“复利之道”一样,帕伯莱的“复制之道”也十分简单,但他坚定不移地奉行这些原则。聪明的人容易被复杂的事物吸引,忽略简单想法的巨大影响力,但帕伯莱“效用至上”的原则让他不会落入这个陷阱。


当怀着巨大的热情,谦逊地甘心深度模仿,去应用像复利、复制这样的强大想法时,累积起来的效应是“无与伦比”的。


图片

参考资料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 [英] 威廉·格林

《莫尼斯·帕伯莱:复制巴菲特的人》,永远好奇的石头,2022-10-22,公众号“石头投资”

《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演员,投资了世界上最成功的AI公司》,汤一涛,2023-05-29 公众号“极客公园”

《低调巨佬。。》,张江小姐姐,2023-05-31,公众号“搬砖小组”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