汯观量化08 | 全市场选股可最大程度发挥量化选股模型的α收益

明汯投资 2023-07-31 13:33

编者按2021年量化私募管理人整体管理规模突破万亿,随着未来逐渐发展壮大,量化私募将逐渐成长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力量。为了更系统阐述量化投资的特点,特推出《汯观量化》栏目,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上一期《汯观量化》栏目提到,目前主流量化私募管理人逐渐将预测周期延展至全周期、多频段;这一期则主要聊聊全市场选股,它与指数增强同属于股票量化多头策略大类,但选股更灵活且不受基准指数的约束。那么对投资者来说,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差异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线?

 

Q1如何深入理解全市场选股产品线?

 

A1全市场选股也被称为量化选股,即不受基准约束、不做风格和行业的约束,仅对个股占比和个股流动性进行一些软约束,按照个股alpha(基于全市场选股)及个股流动性(权重配比)灵活构建组合,持仓更为分散和均衡,以追求更好的长期收益表现。

 

Q2如何综合评估全市场选股产品线?

 

A21可结合两个类比项做综合分析:同为股票多头的主观多头,同为量化多头的指数增强

 

由于全市场选股和传统主观多头均不对标任何指数,两者可做一定类比以便更深入理解,从下图可看出:同为股票多头,两者α来源虽有诸多不同,但均可采用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等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分析


1.png


2、一般来讲,全市场选股指数增强均不做仓位管理,长期维持近满仓运作,同属于股票量化多头策略大类——即采用量化投资的方式对投资组合进行主动管理,以获得市场收益(Beta)的同时获取超越市场超额收益(Alpha

 

Q3继指增产品线后,推出全市场选股产品线有哪些考虑?

 

A31、在国内量化发展初期,渠道和投资者对量化投资方法论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远不如现在,同时指数增强产品线推广难度远低于全市场选股:一方面当时公募量化在指数增强产品线有一定投教铺垫,另一方面指数增强策略可拆分为指数收益(β+超额收益(α),对于投资者来说,跟踪观察、收益归因、横向对比更为直观,尤其是超额的夏普率指标可更好的帮助投资者评估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表现

 

近两年,已有多家量化私募陆续推出全市场选股产品线,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 全市场选股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量化选股模型的α收益

 

2021年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突破万亿,投资者对量化投资方法论的接受和认可逐步提升,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而随着A股机构化加深,市场有效性提升,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也随之提升,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以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中证500指增产品为例,为了降低跟踪误差,需要选取较高比例的中证500指数成分股,而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交易量占整体A股比例低于20%。随着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的扩大,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中量化私募的交易占比不断提升逐渐高于其他股票。这使得中证500指数成分股α有效性的下降相比其他股票更为明显,从而也较大影响了中证500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

 

全市场选股选股更灵活,仅考虑个股α及个股流动性构建组合,如果某一类股票的α下降较多,排序会相对靠后,模型则会低配这些股票,从而整体提升长期收益表现。

 

之所以全市场选股模型可以把量化选股模型的阿尔法收益做到最大程度发挥,取得更好的长期收益表现,主要源于约束放开后带来的自由度(考虑到大小盘轮动及风格择时胜率,这两类并不作为收益来源的第一目标),全市场选股模型持股相对更灵活,一般情况下中小市值股票数量占比较高,更偏好高波动标的,在市场上行期进攻性也相对更强。

 

■ 放开约束后,产品净值波动并无显著提升

 

一般来讲,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大多会更在意绝对收益。基于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多家量化私募管理人推出全市场选股产品线,力争在没有额外增加风险和波动的前提下,按照个股alpha(基于全市场选股)及个股流动性(权重配比)灵活构建组合,持仓更及时跟踪市场变化,以追求更好的长期收益表现。

 

从我们的实践和观察来看,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夏普率表现相对更好,全市场选股产品的超额波动相对有所加大(以全A指数作为基准),投资者对此感知也并不明显,因为并没有显著增加产品的整体风险和波动——净值波动影响因素除了超额还有贝塔——从历史数据上看,股票市场的年化波动率在20%-25%左右,而即使放开约束,全市场选股模型超额最大波动率仅8%左右。A股股票多头产品最大回撤发生时,同期市场大多也较为震荡,净值波动受市场本身跌幅的影响更大(如2018年和2022年)

 

一般来讲,量化多头(包括指数增强、全市场选股)、量化对冲等产品线底层的模型框架是相通的,在同一套量化选股模型基础上做不同的选股限制及是否采取对冲等构建差异化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者可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在充分沟通和了解后,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理财目标的产品线。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