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华泰保兴基金田荣:立足产业周期变化,做可兑现的均衡成长投资

2023-08-07 15:42

2023年,华泰保兴基金权益投资团队迎来了一位新生代基金经理田荣先生,他是在华泰保兴基金严苛的考核体系中成长起来的投研新秀。

田荣先生本硕均毕业于南京大学金融工程专业,2017年毕业后加入华泰保兴基金,担任公司研究部研究员,先后覆盖周期品、交运、TMT、食饮、汽车等方向的研究,他在产业研究上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刻的产业认知。

图片



 田 荣 

                   华泰保兴基金基金经理

均衡的成长股猎手


南京大学工程硕士

近6年证券业从业经验

历任华泰保兴基金研究部研究员、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


在与田荣先生的对谈中不难发现,尽管履新不久,他却有着超出“新生代”的成熟度,或与他多年的研究经历和善于独立思考密不可分。

他偏好以周期性思维做成长投资,基于量价周期和产业创新方向,兼顾赔率、胜率和流动性构建组合,左侧布局有成长价值的行业或公司,分散配置,以期在获得高赔率的同时形成对投资的保护。

如他所言,他追求的投资并不极致,而是均衡、分散、可兑现的成长投资。那么这位均衡的成长股猎手他的投资策略究竟有何不同?


Q1: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的求学及职业经历?


图片

田荣:我是2010年到2017年期间在南京大学读的本硕,专业都是金融工程。期间我曾实习过很多行业和领域,最终发现还是对投资和股票研究最感兴趣。在后期求职时,我基本没再考虑其他方向,直接选择了相关行业。

 

早在2016年华泰保兴基金刚成立时我就在公司实习了,2017年毕业后直接留用,开启了我的研究员生涯。担任研究员期间,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周期品、TMT、食饮、汽车等板块。2021年,我开始从事基金经理助理的相关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不少实盘操作及组合配置的经验。尔后,经过一系列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训练及考核,于去年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基金经理。


Q2:您担任研究员期间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哪些,您认为研究员与基金经理两者的区别和共性是什么,从事基金经理工作后心态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图片

田荣:担任研究员期间,我先后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周期品、交运、TMT、消费、制造;其中周期品研究主要偏有色及煤炭板块,TMT研究主要偏通信电子传媒板块,消费研究主要偏食品饮料板块;同时,做基金经理助理期间,研究方向又拓展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相关领域。总体来说,我研究的行业领域覆盖面相对较广。


我认为,基金经理与研究员工作的区别较大。研究员是梭哈型选手,研究领域的覆盖面相对较窄但对深度要求极高,需要聚焦在特定的研究行业或最有机会的公司里,全情投入、深度挖掘,以期对行业或公司的把握远超市场。而基金经理要关注做组合与平衡:第一个维度是自我平衡,基金经理跟研究员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借助背后强大的投研团队,更多的资源及渠道来辅助基金经理的判断与决策;第二个维度是收益与持有体验的平衡,在追求高收益为核心的前提下,平衡基金的波动率及持有体验;第三个维度是组合配置的平衡,平衡组合覆盖行业的广度与深度、组合的集中度与分散度、组合中行业及公司的配置久期等。二者的共性是都要基于对行业及公司有相对扎实的认识、研究与理解。研究员的从业经验也为基金经理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心态的确不太一样,可能也跟我管理的产品类型有关,我管理的产品特点非单一行业占比较高,而是组合配置、行业相对分散。这就需要我花更多时间去做行业的横向比较与筛选,进而考量配置行业的仓位与持有期。在做组合配置时,我希望既有我中期看好的方向,又适当兼顾短期内有机会的行业或公司,在不同的资产之间又能做到相对的均衡平滑,将组合的波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基于此我在管理组合时的心态会更平和、持有体验会更好。


Q3:可否介绍一下您的投资理念及投资策略?


田荣:我的投资思路大致有以下五点:

一、我更多关注的是行业及公司本身,因为越宏观的东西准确率越低,所以我倾向于自下而上+产业中观的思路;

二、通过分散的行业配置减小组合波动,同时也避免投资思路受过度干扰;

三、重点关注行业量价周期和产业创新变化,以期在分散配置下获得更高赔率;

四、关注估值分位,寻求低估值背后潜在的高赔率,避免陷入行业及公司当下的估值思维惯性;

五、通过格局、短期业绩、股权激励、可跟踪的强景气催化与高频数据等寻求股价保护,在高波动的成长股投资中降低投资风险。


因此,我的投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均衡、分散,追求可兑现的成长投资


Q4:作为一名履新不久的新生代基金经理,您管理的华泰保兴成长优选A今年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正收益,截至2023年3月31日近三个月绝对收益排名跃升至同类前10%,您是如何做到的,可否谈谈您的组合配置逻辑?


图片

田荣:排名是持续波动的,根本的还是得看底层的配置逻辑。组合中配置了一定比例的TMT板块,帮助我在一季度取得了部分的超额收益,但由于以中期视角配置行业,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期待我的其他配置方向也可以持续贡献超额。成长行业也有它的周期性,当它到达了一定的底部位置,悲观的情绪消化殆尽就会迎来向上的周期力量,实现均值回归。前期在做组合配置时,我研究了整个行业的历史估值分位水平,筛选发现了三个调整充分且估值分位较低的方向,分别是TMT、建筑建材、金融地产。进一步拆分行业深入研究,结合产业周期位置和基本面量价弹性,挖掘出一些标的质量不错且中长期有一定成长性的子行业,包括数通市场及游戏等,对部分优质标的进行了配置,当然这部分也是贡献超额收益相对较多的行业。另外组合里也有部分拖累的行业,但我并不担心,那是为下半年布局的。


总体而言,在投资上我不喜欢太极致,持股的集中度不喜欢极致、对成长性的追求不喜欢极致,对估值也不追求极致的低位,我的组合配置风格偏好相对均衡、分散,所以组合中的每个行业的配置比例不会很高,行业集中度应该比业内大部分人要低些。


Q5:今年以来不少机构纷纷看好成长股的价值空间,您如何看待成长股的市场机会,可否就如何发掘优质的成长股展开谈谈?


图片

田荣:我个人是偏好成长投资的,我管理的产品也是偏成长型产品。以近期市场热点中特估为例,在我看来这类主题更多是估值修复,成长性不够,需要关注具体公司的胜率与赔率。我追求的是量价周期+产业创新带来的基本面高赔率的均值回归,结合估值分位适当左侧配置,而行业或公司本身又具备中期视角下成长性的因素,这种是我最喜欢的。


各种成长行业都有量价周期,譬如新能源车、光伏、TMT、汽车零部件行业,而我会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中长期看成长空间较大的行业或子行业,并持续关注行业的创新变化,在量价周期上寻找有弹性的相对位置,把握有性价比的买点。


Q6:成长股因其高波动性的特点,收益与风险相辅相成,如何兼顾胜率与赔率?


田荣:关于赔率与胜率的问题,其实前面我的投资策略及组合配置中都有提过,一直是贯穿我投资思路始终的问题。


首先,我在选择行业时比较喜欢看估值分位,选择那些估值分位低的行业已经兼顾了一部分的胜率与赔率;同时,对产业量价周期和创新变化的高关注,是一种赔率出发的思路,减少精力的过度分散。即使假设我对于周期的判断失误,但基于高性价比的买点和公司的质地对于我的投资还是形成了一定的保护;此外,我的组合配置风格偏均衡分散,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我的组合波动,持有体验会更好。


Q7:随着ChatGPT概念持续升温,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再次成为投资领域的热门话题,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您认为“数字经济”是否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线,如何看待产业机遇,是否会在相关领域布局?


田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都属于TMT领域,TMT是我今年重点观察的一个方向。从产业周期的位置判断,正处于逐步探底回升的阶段,可能不同的子行业有不同的节奏,但大方向上从今年到明年,不同的子行业陆续会有相应的表现,持续的机会会不断涌现。从创新的角度来看,TMT领域从不缺创新,只是创新的大小不同。就目前的AI领域,短期看很难找到某个非常确定的方向,但长期来看受益于创新的AI领域一定可以成长或孵化出有无限可能的大公司,这个方向是确定的,会在相关领域快速成长的行业或公司中持续寻找机会,而不仅仅局限在主题投资下的估值抬升。


TMT领域整体在今年前期有一个相对快速的修复,但从历史上的估值分位来看不算特别高,当然短期交易可能稍微拥挤了些,这只是一个偏节奏的问题,我也会做一定的标的与仓位调整;政策性的因素,我倾向于稍微往后考虑一些,拉长时间看,回归本源还是得从产业周期的量价变化和实质性的创新受益方向去布局。


Q8:展望今年的市场,你认为有哪些投资机会,看好哪些细分行业及赛道?


图片

田荣:在今年整体市场环境的复苏基调下,我对权益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经济的复苏阶段对于我们做投资来说相对比较友好,能看到各行各业都在逐步转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里发现投资机会,寻找赔率与胜率相对较高的行业,再根据估值、位置等因素综合考量,择时布局。


我今年关注的重点赛道包括TMT、出行、黄金、具备量价弹性的消费品及部分周期品等。


TMT:一方面,TMT领域的整体估值在成长行业里属于过去几年估值消化较彻底的,这是根本,也是这轮行情可以极速扩散的原因,它自身有较强的估值修复的内生需求。另一方面,受益于行业复苏的同时,又能清晰明确地看到产业的创新变化。


消费:另一个受益于复苏的行业是消费,寻找量价和基本面上有弹性的子行业,包括偏消费的航空、快递、白酒等方向会重点关注。


制造业:制造业我倾向于在受益于宏观改善且供给端无明显压力的方向上着力,因为制造业的某些细分行业过去两年景气度特别高,例如电力设备等,可能接下来这些行业的景气度依然很高,但供给端的担心愈发显性化,只能关注细分机会。此外,相比于供需格局,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是我次要考量的因素,更多是对中期投资形成一种保护,提高胜率。

图片


数据来源:

1.  最近三个月基金业绩同类排名数据来源于iFinD,截至2023.03.31

2.  偏股混合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3.31

3. 华泰保兴成长优选混合型基金(基金代码:A005904/C005905,以下简称“华泰保兴成长优选”)成立于201867日,该基金A类份额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收益率分别为-12.24%62.82%70.53%19.83%-36.1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4.29%24.99%18.98%-2.67%-15.27%。截至2023331日,华泰保兴成长优选A最近三个月及前述年度业绩数据均已经基金托管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复核。

4. 华泰保兴成长优选混合型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傅奕翔先生(自201867日起至2020114日)、尚烁徽先生(202019日起至20221230日)、田荣先生(20221230日起至今)。

5. 202135日,华泰保兴基金对旗下部分权益类公募基金投资范围进行调整,修订包括明确基金投资范围包含存托凭证和新三板精选层股票、增加存托凭证和新三板精选层股票的投资策略、投资比例限制、估值方法等。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需谨慎。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作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情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本材料中提及的投资策略为当前环境下的投资策略及阐述,基金管理人将根据宏观环境和市场情况,适时进行投资策略的调整。本材料中的阐述不代表对实际投资收益的预测和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敬请投资人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更新)、《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等基金相关法律文件,关注基金的投资风险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