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跪了? (下) 巴菲“特”烦恼:城市套路深 我想回农村 | 朋克金融学

2023-09-17 10:32

朋克金融学

♪ 让金融像摇滚一样有趣!♫

Let’s Rock !

泉心泉意

大多数人都把华尔街看成股票市场的代名词。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为整个华尔街定调子的却是我们(所罗门兄弟公司)拿手的债券市场。


——《说谎者的扑克牌》


鼎盛时期的所罗门兄弟,就好比投行界里的阳澄湖,每个交易师就如同大闸蟹一样,只要在阳澄湖水里泡一轮,就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图片

但是,正是这样一家公司,让以谨慎著称的巴菲特着了道,在危机时刻,不得不被迫临危受命担任所罗门兄弟的董事长,经历了财务风险和名誉受损的“双杀”折磨,几十年来积累的江湖声誉更是被各大媒体按在地板上摩擦,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果断退出所罗门,远离华尔街,回归奥马哈,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


“建立一个好名声需要一辈子,而毁掉它只需要五分钟!”


到底是哪里“跪”了?这个问题,巴菲特估计琢磨了很久。


在上一章朋克金融学中,我们讲到了在“抵押债券之父”刘易斯·拉涅利的带领下,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抵押债券部门将整个华尔街“遥遥领掀”,掀翻市场。

点击直达:哪里跪了? (上) 华尔街的800个心眼子 巴菲特也烦 | 朋克金融学

突如起来的巅峰体验和巨大胜利瞬间冲散了所罗门兄弟公司本就仅剩不多的良知——公司里最直言不讳的“猫头鹰”,被称为“悲观博士”的债券研究负责人亨利·考夫曼,对此曾公开表示担忧。他说,80年代的债务在爆炸式地增加,远超历史记录,前景令人担忧。因为,这种金融产品堪称自由化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物,天然缺乏自我约束和保护性机制。


考夫曼眼里,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所作所为,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很快,所罗门兄弟公司就迎来了危机,在时任所罗门兄弟董事长古特弗伦德的请求下,巴菲特在谨慎评估后出手相助,谁能想到,就是这次出手,导致了巴菲特被迫入局,以所罗门兄弟临时董事长的身份收拾残局。

图片

要知道,所罗门危机的时候,巴菲特已经60岁了,同龄的老伙计们最多就是坐在楼下小区的花园里,破解破解象棋残局,巴菲特却得给华尔街天坑收拾残局。两相对比,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这段经历更是让巴菲特感叹,大城市曼哈顿的华尔街套路太深,还是老家“农村”里奥马哈巴适。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离职潮

你不能指望一个交易师从市场上为所罗门兄弟公司榨出最后一个铜板,公司训练他利用别人的弱点,却又一厢情愿地期望他在得到那点儿可怜的奖金的时候乐得打滚。


——《说谎者的扑克牌》

1982年,美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史上最长的大牛市,春江水暖“押”先知,拉涅利的抵押债劵部门抓住机遇,再次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

图片

【释义】形容拉涅利抵押债券部门的敏锐性。

不过,其他投行也逐渐恢复了自己的抵押贷款部门。


一时间,所罗门兄弟公司就像投行界里的阳澄湖,每个交易师就如同大闸蟹一样,只要在阳澄湖水里泡一轮,就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1984年,有一位名叫迪帕斯卡尔的交易师,按同行的说法,他只是一名三流的抵押债券交易师。美林公司从所罗门兄弟公司挖他时,他还没有什么经验,但却开出了为期2年,每年100万美金年薪的合约。一周后,美林公司就发现上了大当,只能把迪帕斯卡尔安置在后台办公室,等待合约期满。


讽刺的是,迪帕斯卡尔后来又回到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并创下了超高的收益,重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让美林公司很难不怀疑迪帕斯卡尔是对面派过来的卧底,过来搅局的。

图片

类似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挖人乌龙事件层出不穷。


火热的业绩下,水涨船高的还有每个人的收入预期。有位叫鲁滨的实习生在培训结束后,当年就为公司赚到了2500万美元,即便他连续两年都拿到了实习生的最高薪水,但合计也只有26.5万美元。第三年,鲁滨转投美林公司,当年就获得了100万美元年薪和交易利润提成的合约。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1987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出来的鲁滨再次“背刺”了美林公司,一次策略上的失误让他亏损了超过2.5亿美元,一时不知该感叹是鲁滨“逊”,还是美林逊。反正鲁滨最后是被开除了,估计在一个“星期五”放逐漂流去了。

图片

总而言之,在这种“只挣朝夕”的气氛下,关不上的所罗“门”蹭蹭跑人,所罗门兄弟公司中四个最赚钱的交易师被挖走了三个。很快第四个也收到了邀约,这份邀约甚至夸张到让交易师自己给自己填年薪,想填多少填多少。

图片

【释义】形容挣快钱,即时满足。

那时,每到年末,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交易员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花几周时间去专门找工作,参加职场版的“说谎者的扑克牌”游戏,就像他们去试探、欺骗客户心中的底价一样,去试探不同公司挖人的底价,去表演“怎样在每年拿到35万美元之后仍然表现得闷闷不乐”的戏码。

02

内忧外患

拉涅利用房产抵押贷款做债券为华尔街打开了一扇所罗“门”,“信用卡透支、汽车贷款……”交易师们发现万物皆可将“抵押”证券化。

华尔街没有秘密,从所罗门兄弟公司离开的交易师们传播着交易技巧与知识,市场开始变卷,投资回报率也逐渐下降。


所以拉涅利那头也过得不好。1983年,他的部门曾创造全公司40%的收入,但由于人才流失、投资回报下降、为留住员工涨薪等等原因,抵押部在1986、1987年连续创下亏损纪录,其他部门的情况也不乐观。


危机之下,董事长古特弗伦德开始调整公司架构,在董事会之上成立董事长办公室,把抵押部的拉涅利与政府债券部、公司债权部的各老大纳入其中,三人一起竞争未来董事长的职位。

图片

董事长古特弗伦德的本意,是让三人内部竞争,激发出各自最大的优势,在整体格局上对公司实现管理。但事与愿违,董事长办公室很快沦为了三人内斗的阵地。最终拉涅利被架空,1987年被炒鱿鱼离开所罗门兄弟。


所罗门兄弟在忙于内耗的日子里,外部市场可没闲着,新的金融产品,诞生了!


拉涅利用房产抵押贷款做债券为华尔街打开了一扇所罗“门”,“信用卡透支、汽车贷款……”交易师们发现万物皆可将“抵押”证券化。


同时,一种叫“垃圾债券”的东西快速崛起,这是一种被信用评级机构评为无法偿付、风险很高的债券。华尔街投行德崇公司一个名叫迈尔克·米尔肯德的人发现,垃圾债券的信用评级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是有缺陷的,其中不乏很多有价值的债券。

图片

于是,他以低价大胆买入,获得大量回报,引领出了新一轮的华尔街潮流。


1987年,垃圾债券从6年前的8.39亿美元规模暴增到120亿美元,占所有公司债券市场的1/4。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罗门里的世界很无奈,内斗中公司在新兴市场失去了先发优势,“押却无升”,逐渐成为时代的眼泪。

图片

【释义】形容所罗门兄弟公司在新抵押债券市场里没什么声音,做了新抵押债券业务也没什么增长。

03

巴菲特出手

1987年9月,在“说谎者的扑克牌”游戏中,专门负责“欺负别人”的所罗门兄弟公司,要被别人欺负了。

当时有个叫佩雷尔曼的人,专门以借来的钱去收购企业,转手就卖出获利,如果企业不想被收购,管理层就得上供一笔“保护费”。


靠这样的流氓手段,佩雷尔曼拥有了5亿美元身价。这一次,他要对所罗门兄弟公司下手了!


为了避免收购后被扫地出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董事长古特弗伦德找到了巴菲特。


1976年,巴菲特的GEICO公司险些破产的时候,古特弗伦德曾帮助过他渡过难关。出于这个情分,巴菲特决定出手。

图片

不过,从在商言商的角度,巴菲特瞧见董事长一恐惧,他就开始“贪婪”了——巴菲特虽然欣赏所罗门在债券市场的实力,但对当时公司也在做垃圾债券业务这一行为深恶痛绝。


最后,巴菲特对所罗门兄弟公司开出的条件是,可以给你7亿美元,但这7亿美元是用来购买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可转换优先债券的;并可以在1996年前的任何时候,以38美元/股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而且,所罗门兄弟公司每年还得以9%的利率付利息给他。这笔利息,约占所罗门兄弟公司当时利润的15%。


面对巴菲特几乎稳赚不赔的要求,董事长是非常犹豫的,但看了眼巴菲特仿佛在说“哪里贵了?”的表情,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靠着巴菲特的这笔钱,所罗门兄弟公司暂时度过了危机。

但这笔“哪里贵了”的生意,后来却让巴菲特差点“跪了”……


其实在签约前,巴菲特与芒格一起调研所罗门兄弟公司时,已经看到了内部糟糕的景象,芒格曾提出质疑,但巴菲特考虑再三,和芒格说,1987年道琼斯指数一年内大涨35%,他们卖了许多股票套现。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前,对所罗门的投资相当于一笔利率9%的固定收益理财,是划算的。


另外,1988年开始,巴菲特沉迷对“快乐水”的投资,开始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对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事相对没有那么上心。

图片

04

巴菲特烦恼

如果在市场中某人还不知道谁是傻瓜,那么他自己很可能就是那个傻瓜。

——巴菲特

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菲特都在反思,在这笔交易里,自己——“哪里跪了?”。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20世纪80年代,以经营债券为主的所罗门兄弟公司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为了避免大公司垄断,财政部先是只允许大公司每次最多购买发行量一半的国债,后来为了限制所罗门兄弟公司,又降低上限到35%。另外,在竞标数额超过销售额度时,则会按竞标者申请的比例销售(即想要买到35%的国债,竞标人的竞标数额要超过35%)。


但这限制不了国债部门的负责人莫泽尔,不仅以超过发行国债数额的100%去竞标(以此保证绝对购买到上限),还以客户的名义去买国债,隐藏记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账下。

图片

在1990年和1991年期间,莫泽尔操纵国债的行为先后被财政部发现,提出了警告,但奇怪的是,公司对莫泽尔没有任何处罚,也没有任何严格的自查,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犯罪。


终于,美联储对这种藐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对能否与所罗门兄弟保持深度合作表示很怀疑,并引来了财政部的调查。巴菲特也知道了此事。


美联储与财政部希望所罗门兄弟公司的高管们立即辞职,并彻底整顿公司,并准备宣布禁止所罗门参加财政部竞拍的公告,同时包括“为自己”和“为客户”的竞拍。媒体也开始火上浇油,不断扩大影响。


此时巴菲特的心情,就好比——普通人原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去获得泼天的富贵,买个79元的高端眉笔再配个铂金包——没想到,造化弄人,得到的却是后脖子上的富贵包。

图片

禁止参加竞拍无疑是断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大头利润,巴菲特是在乎名誉的人,但此时也需要一些不体面的手段了。


他知道财政部是希望他成为董事长去拯救公司的,于是他提出自己可以就任,但前提是撤销禁止竞拍公告,否则他就准备让公司进入破产清算。


当时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股票价值40亿美元,而贷款却有1460亿美元,还有数千亿美元的账外衍生债务,涉及复杂,一旦垮掉,后果不堪设想。


美联储和财政部显然不想看到金融市场的动荡危机,在博弈下最终同意保留所罗门兄弟公司自己竞标的权利。


通过“卖身”做筹码,保住了所罗门的商业命脉之后,巴菲特不得不兑现承诺、接手公司,出任临时董事长并开始了一系列整顿:亲自选定新CEO,辞退35名高管,取消奢侈的高管待遇,出面与财政部和谈,去国会读保证书,甚至还在《华尔街日报》刊登广告挽回声誉……


终究,还是巴菲特承担了所有,他感悟道:“建立一个好名声需要一辈子,而毁掉它只需要五分钟!”

图片

1992年6月,所罗门兄弟公司逐渐好转后,巴菲特才辞去董事长职务,他一秒钟都没犹豫,马上打包从充满套路的华尔街落荒而逃,回到“农村”奥马哈。


1997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旅行家集团收购,巴菲特得以全身而退。

图片

 番 外 

在巴菲特1995年股东信中,他这样回忆这段经历:


我没料到,到了60岁的这把年纪,我还得接下这份新工作——为了一笔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担任所罗门临时董事会主席。

 

虽然对所罗门兄弟公司投资,从财务的维度上,还是赚钱了,被旅行家集团收购后,我们的这笔投资的回报率,仍高于其替代的固定收益投资方案。

 

不过,如果考虑到查理跟我本人,在这项投资上所花费的巨大心力,我得遗憾的说,这笔交易的所得与付出,实在是不成正比。

参考资料:

  • 《说谎者的扑克牌》,【美】迈克尔·刘易斯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