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的清盘潮,投资者如何避坑?

晨星(中国) 2023-12-08 16:02

导语

今年以来基金市场跌宕起伏,投资者信心有待提振,国家为了帮助投资者重建信心也是频频出手,截至目前,市场已清算超过200只基金,将这些规模小,盈利差的基金清扫出了基金大卖场。股票有退市,基金有清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基金市场清盘,以及你投资的基金如果面临清盘了,应该如何操作?


01  基金清盘了意味着我的钱都没了吗?


我们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基金清算和清盘?其实,公募基金即使清盘,也会按最后一天的净值把钱退给投资者,相当于强制赎回的概念。因此,不用担心钱“飞”了。

基金清盘是基金公司决定停止运作某只基金并且清算基金的过程。好比你开了一家餐馆,经营了几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你决定关闭餐馆。那么,你关闭餐馆的这个决策和行为,就类似于基金的清盘。那你具体怎么做的呢?首先,你要决定一个具体的关闭日期,停止接受新的顾客,并且将餐馆的关闭公告张贴在门口。这就相当于基金公司决定停止接受新的投资者申购以及赎回的请求,并发布清盘公告。接下来,你开始清理餐馆的存货,将剩余的食材和备件全部处理或退回供应商。同时,你需要计算你自己还有哪些债务需要处理,例如员工工资和未付账单等。这就类似于基金公司对基金的资产进行清算处理。在餐馆最后的几天,你会提前通知顾客,告知他们餐馆即将关闭,并给他们一个时间窗口让他们来消费或使用优惠券。这就类似于基金公司向投资者发送清盘通知,告知他们退款的具体流程和时间。最后,当餐馆关闭的时候,你需要结算账目,处理剩余的资金并支付员工工资以及其他债务。这就类似于基金公司将基金的资产清算掉,并将剩余的资金按照投资者持有份额的比例退回给投资者。所以基金清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钱都会消失。它会根据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清盘后的资产收益或剩余资产分配给投资者。


02  基金为什么会被清盘?


导致基金清盘的情况有很多种,有些是正常的清盘,比如说基金合同到期,像封闭式基金本身拥有一定存续期,在到期后如果不延长存续期,就会进行清盘。也有些是基金的净资产规模或持有人的数量不符合法规的要求,而进行的清盘。根据法规的要求,开放式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后,出现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的情况,需要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而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这种情况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另外,新基金在首次公开募集时,对募集份额、募集金额和持有人数量等也有法规要求,若没有具备发行条件的,意味着发行失败,也需要进行清盘。

还有一些清盘是由于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没办法继续有效地进行经营和投资,或者基金的投资业绩不佳,没办法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和需求,可能会考虑清盘。或者是投资者的赎回请求过多,导致基金公司无法满足赎回要求时,可能会考虑清盘,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还有一些其它原因,例如发生了特定的风险事件,例如基金面临法律行政处罚等,有可能会导致基金触发清盘规定。


03  基金清盘普遍吗?


基金清盘并不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但也并非罕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基金会发生清盘。具体发生清盘的基金数量和比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基金的业绩、基金规模和投资策略等。

从今年来看,发生清盘的基金最主要的还是规模比较小的基金。今年以来超过200只的清盘基金中,超过七成的基金规模在2亿以下,其中接近六成资产规模在5000万的清盘“红线”以下,所以主要清盘的还是规模比较小的基金,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迷你”基金。


04  “迷你”基金为什么会被市场冷落?


国内基金行业有“重首发,轻持营”的特点,基金公司热衷发行新基金,加上基金销售机构往往诱导投资者“赎旧买新”,多年下来整个公募基金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多,甚至大大超过了国内上市公司总量。但是毕竟市场资金有限,无法让所有基金都长成参天大树。在天量的基金发行和市场竞争压力下,国内公募基金中究竟藏匿了多少“长不大”的基金呢?通常来说,当国内的公募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时需要报告监管机构并且出具处理方案,这可以作为我们界定“迷你”基金的参考。我们发现,事实上成为“迷你”基金、或者游走在淘汰边缘的“迷你”基金的数量合计超过1700只。

“迷你”基金产生的成因有很多,首先,基金业绩不佳以及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差是最主要原因。基金经理的变动也可能导致一些投资者资金的撤出,尤其是一些机构占比较高的产品,有可能在基金经理变动后,一些机构投资者随之赎回而规模迅速下降,沦为“迷你”基金。此外,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一些产品不受青睐而陷入“迷你”的窘境。


05  如何规避“迷你”基金的投资陷阱?


尽管“迷你”基金的持有人数量以及人均规模较小,但他们却要承担基金运作本身存在的诸多风险,如基金清盘的风险。如前所示,由于规模较小,它们对基金公司的利润边际贡献度相对较低,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基金公司对其进行清盘有利于基金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的效率。而在清盘的过程中,投资者还可能需要承担赎回费用和其它相关费用,对其利益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基金管理规模小,动辄几千万资金的大额申购与赎回会导致业绩大幅波动的风险。假设某只“迷你”基金规模不足两亿元,但每日申购与赎回的金额却高达千万,频繁且高额申赎会增加基金的“摩擦”成本,给基金带来不小的管理难度。“迷你”基金何去何从,危机重重,投资者应回避这类产品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监管机构对“迷你”基金问题也格外关注。2022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对存在“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如果基金公司不妥善处理好“迷你”基金,势必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整体发展。随着公募基金行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在监管的大力推动下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迷你”基金等影响投资者获得感的问题在不远的未来终会得到妥善解决。


晨星(中国)吴粤宁、王蕊 


免责条款:©2023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