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许利明:今年市场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岁末年初如何布局?

2023-12-12 21:34

沪指收复3000点,市场信心修复的过程中,大盘震荡筑底。


为何利好政策频出,我们却在3000点附近做反复争夺,影响资本市场的宏观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年底是否会有估值切换的行情?


面对超长的震荡筑底过程,回顾过往一年的市场变化,对未来的投资展望如何看待,一起听听基金经理许利明最新观点↓↓↓



图片

   基金经理   许利明  

拥有25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包含超8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首批养老FOF基金经理之一,多年来持续深耕养老投资研究,具备丰富的组合管理经验、出色的宏观配置能力和良好的金融工程功底。




01

A股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许利明:中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环境在过去几年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们受到国际经济形式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一个传导机制是北上资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高。由于北上资金是做全球配置的,会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整体环境中的权重进行配置。


第二个传导机制是港股市场跟A股市场的联动变得更紧密了,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港股市场是联系汇率制度,和美国货币政策的相关度比较高。由于A股市场和港股的联动性变大,也让我们受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过去没有那么多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所以两地市场的联动比较弱,A股市场就比较独立于美国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权重也随之减弱

过去,我们的名义GDP增速可以从5%波动到10%,再从10%波动回来。现在我们的名义GDP增速是在一个很窄的区间波动。由于波动变小,也导致海外经济的影响变得更大。


比如说,这两年的美国名义GDP增速可以从负增长变成大概10%,波动幅度比我们大很多,那么影响权重也就会增大。

图片




我们资本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顾过去30多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最早上市的一大批公司和整个宏观经济关联度是很低的。到了2000年后陆陆续续上市了一批和中国经济关联度很高、来自支柱行业的公司。包括四大行、两桶油、以及一批地产股。到了2015年之后,这些支柱型企业基本上得差不多了,后面新上市的企业又是和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相关度比较小的企业。


今天,A股上市公司总数超过了5000家,发行的公募基金数量也超过了1万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整体的波动规律和过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甚至这两年表现比较好的微盘股,和宏观经济没有太大的关联度。





02

可能被打破的规律




许利明: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个比较细节的问题,估值是否会在12月发生切换?过去20年,每次到了12月,市场通常会发生估值切换带来的行情。一些增长比较确定的品种,切换到了第二年比较低的估值,会在这个时候有所表现。


我个人觉得今年未必出现估值切换行情。经济增长的环境和过去发生了较大变化,GDP增速可能只有5%左右;此外和北上资金相关的无风险收益率维持低位。即便明年经济出现复苏,这个收益率对北上资金来说也吸引力一般。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估值切换的动力是不足的。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12.06


第二个会打破的规律是,中国偏股型基金指数史上没有连续两年亏损的规律,看上去要在今年被打破了。


此前宏观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房地产,当时一旦房地产转向,势能是很猛的。现在房地产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那么即便经济复苏了,也不会有过去那么猛的势能。


从一个更长期的角度看,未来资本市场必须精耕符合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成长型行业,才更有生命力。那些传统的低估值行业,大概率不会有很多机会了。


低估值风格的基金通常投资在旧经济模式的传统行业上,这类公司目前看上去似乎很便宜,但随着经济引擎出现变化,未来可能更便宜。比如说日本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但是今天日本最大钢铁公司的规模,只有中国最大钢铁公司的十分之一左右。30年后,中国的传统行业龙头也可能是这样的结局。




03

反转市场里如何投资布局?




许利明:ETF基金产品在框定了投资范围后,就不再做动态的选择,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会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今年的宏观经济增长比较低迷,景气外推的机会并不多。反过来,主要的机会都集中在困境反转。所以在宏观经济处于震荡筑底的过程中,ETF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从构建组合的角度看,组合中的基金要完成两个任务:1)交易的需求;2)投资收益的需求。从理论和实证上,都证明纯粹的交易需求,是无法给组合创造超额收益的,但是交易需求本身可以改善组合的波动性。


ETF有交易成本低以及交易便捷的特点,是改善波动很重要的工具,这就决定了组合中多多少少会持有一些ETF。况且随着资本市场发展,这几年ETF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为我们做FOF投资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


我对组合中ETF和主动型产品的持仓,没有一个明确比例。前面提到,在一个宏观经济环境比较震荡、景气度不高的环境下,我会持有更多比例的ETF产品。




04

微小盘活跃,如何配置?




许利明:看好小盘这个事情,我在2021年就逐渐认识到了。2021年春节前,我的组合配置以大盘风格为主。到了2021年春节后,逐渐把组合配置往小盘风格切换。到了2021年底,我组合的持仓基本上都是小盘风格为主。


在2022年上半年,我判断这一年市场是一个熊市,短暂切换了一些大盘风格的配置。到了2022年4月中下旬,我又重新把小盘买回来。


整个市场风格从大盘切到小盘,再从小盘切到今年的微盘,也是一个逐渐走向极致化的过程。

图片


今年市场风格迅速往微盘风格切,那些小盘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就变得很大。一个是股票数量的增加,小盘股要研究的股票数量可能是大盘股的10倍;另一个是小盘股在数据透明度和流动性上,都不如大盘股。


于是,我在今年发现了一批通过量化来辅助的小盘股基金经理。


量化和主动选股,各自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主动选股在基本面研究上,是超过量化的。量化的优势在于高频率和高覆盖度,只有符合统计规律的因子,才适合做量化。


如果市场风格是小盘的天下,那么量化就能发挥出高覆盖度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后就买了很多小盘量化基金。




05

年末再聊养老投资




许利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推出首年遇到相对艰难的市场环境,投资体验整体不佳。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反过来看,既然养老产品是长期投资,且每人每年只有12000的额度,大家是要投几十年的。

定投中的微笑曲线看,前一半投资的时间别涨,到后面一半市场市场涨起来,你才会赚得比较多。也就是在市场越是跌下来的时候,就越要去坚持定投。


从管理人的角度出发,养老是长期投资,就要充分发挥长期投资的优势,为持有人争取实现复利的效果。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维持高仓位的原因,不放弃进攻的机会。毕竟对于2040和2045年退休的人来说,还有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在用户要退休取钱之前,都是处在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

在财富积累期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进攻性,等到用户真的开始有取钱需求,再维持稳健才有意义。


我们许多人做养老投资是反过来,年轻的时候投资非常稳健,等到老了存了一笔钱下来,反而激进起来全部买股票型基金。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合理。


所以养老投资,要从持有人投资目标两个层面来做考量。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文中提及个股/公司不构成投资建议,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