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解盘:三大指数回调,周期股逆势走强,北交所个股再度爆发-1月2日

2024-01-02 19:49
图片


01

市场概况


2024年1月2日,新年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回调,其中沪指下跌0.43%,收报2962.28点;深证成指下跌1.29%,收报9401.35点;创业板指下跌1.87%,收报1855.92点。今日两市成交额787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48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52.69亿,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1.19亿元,深股通净卖出41.51亿元。


02

盘面观察


指数上来看,大盘全天震荡调整,核心宽基指数跌多涨少,北证50、微盘股指数领涨,科创100、创业板50跌幅较大。


板块上看,金融、地产等权重股走弱,周期股逆势走强,煤炭板块领涨,航运、核电集体走强,北交所个股再度爆发,半导体、白酒、BC电池等板块跌幅居前。今日超2800只个股上涨,表现一般。


行业上来看,煤炭、公用事业、环保板块领涨,食品饮料、房地产、计算机等板块下跌。

图片


概念主题方面,最小市值、抗核辐射、核废水板块上涨,存储器、半导体设备、宁组合等板块下跌。

图片


03

热点行业-煤炭



今日,煤炭行业上涨3.4%。国海证券: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对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进行保驾护航,安全稳定和成本低廉的煤电无疑是最佳选择。中长期来看,火力发电在发电领域主体地位不会改变,遇到极端情况下地位还会进一步强化“十四五”期间火电新装机组同比明显提升,火电生产仍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同时油价维持在中高位,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积极性都有提升,未来若干年煤炭需求的提升或将持续提升。然而开采煤矿手续复杂、建设和生产周期长,新建矿井成本大幅抬升,主流煤企新建矿井意愿仍然很弱,行业在产产能基本达到高负荷状态经历过去两年产能核增后,核增空间已经大幅减少,叠加东部等地区资源枯竭矿井不断退出,行业供给约束的能力依然没变。

(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04 

【2023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微升至50.8 为四个月新高】财联社1月2日电,今日公布的2023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8,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财联社)


【中国央行今日实现净回笼8690亿元】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3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与此前持平。今日有10060亿元逆回购到期。(华尔街见闻)


【中泰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今天,泰国总理表示,中泰两国将从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华尔街见闻)


【美国施压荷兰ASML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外交部:美方霸道霸凌行径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 据环球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中方一贯反对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各种借口胁迫其他国家搞对华科技封锁。半导体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在各国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方有关霸道霸凌行径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严重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严重冲击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必将自食其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敦促荷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市场原则,尊重契约精神,以实际行动维护中荷两国和双方企业的共同利益,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自由开放、公正、非歧视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环球网)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美建交45周年发表谈话】2024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1月1日,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件。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中美还在诸多国际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有益的合作。历史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中国对美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是从中美关系历程中提炼出的经验,也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两国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双方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方致力于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会晤,在政治外交、经贸金融、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和成果,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认真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财联社)


【中证A50指数今日正式发布,样本为50只各行业市值最大的证券】今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正式发布中证A50指数,选取50只各行业市值最大的证券作为样本,多维度刻画资本市场结构特征,持续服务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万科A、比亚迪、宁德时代和药明康德等各行业龙头均在中证A50指数股之列。(华尔街见闻)


中央财办副主任谈“稳中求进”: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为实现“进”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在人民日报撰文称,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外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挖掘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需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除了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统筹,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同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华尔街见闻)


【苹果Vision Pro预计将于2024年1月27日在美国上市】华尔街见闻从供应链独家获悉,备受全球科技用户和行业瞩目的苹果Vision Pro,预计将于新年1月27日在美国上市。供应链信息显示,目前索尼是初代Vision Pro硅基OLED一供,二供来自中国公司,将成为Vision Pro能否扩大产能的关键。(华尔街见闻)


【小米:最近关注到一张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片 内容至少50%完全错误】财联社1月2日电,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消息称,最近关注到一张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片,经核实,其中内容至少有50%完全错误。比如,小米汽车使用完全自研的摩德纳平台,而非相关错误图片中所言的“浩瀚架构”。另有大量不完整、不完全准确的信息。对此错误信息的流传,及对公众、投资者带来的误导,深感不解和遗憾。特此澄清。(财联社)


【国内首个且唯一RSV预防手段获批上市】财联社1月2日电,记者从赛诺菲方面获悉,我国首个针对所有婴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手段乐唯初®(尼塞韦单抗注射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即将进入或出生在第一个合胞病毒感染季的新生儿和婴儿预防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填补了中国在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领域的空白。尼塞韦单抗预计将于2024-2025年RSV感染季在中国上市。此前,美疾控推荐RSV预防手段Beyfortus纳入儿童和青少年免疫规划。(财联社)


【光刻机巨头ASML:此次出口许可证撤销对中国个别客户产生影响】近日,荷兰政府部分撤销了此前颁发的ASML相关DUV浸润式光刻机的出口许可证事宜引起外界关注。1月2日上午,记者从ASML获得的官方声明显示,荷兰政府部分撤销的是此前颁发的NXT:2050i和NXT:2100i光刻机在2023年发货的出口许可证。ASML表示,这将对公司在中国的个别客户产生影响。同时,该公司预计此次出口许可证撤销及最新的美国出口管制限制不会对2023年的财务情况产生重大影响。(证券时报)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出席活动时遇袭】据韩联社1月2日报道,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当天在釜山出席活动时遭人袭击,受伤倒地。韩国KBS电视台最新报道称,嫌疑人当天假扮成一名支持者接近李在明,随后用大约20至30厘米长的武器实施攻击。李在明颈部受伤流血倒地,嫌疑人随后被警方控制。(环球网)


【日本气象厅将能登地区最新一次地震震度从7修正为3 震级为4.6级】财联社1月1日电,日本广播协会(NHK)更正报道称,当地时间今天(1月1日)晚11点03分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的这次地震的震度为3,震级为4.6级。此前,日本气象厅发布的震度为7,但之后做了修正。在修正发表前,日本多家主流媒体均报本次地震震度为7。(CCTV国际时讯)


【日本一核电站燃料池水溢出】财联社1月1日电,据日媒1月1日报道,东京电力公司称,已确认地震导致新泻县柏崎刈羽核电站2号、3号、6号和7号机组反应堆建筑物顶层燃料池水溢出。目前尚无法证实建筑物外有泄漏或损坏。东京电力公司称,在当地时间下午6点45分左右检查机组燃料池时,发现2号机组溢出约10升水,3号机组溢出0.46升水,6号机组溢出600升水,7号机组溢出4升水。这些水含有放射性物质,目前正在检测其放射性水平。(财联社)


风险提示

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数据来源:wind、iFind、上交所、深交所、各新闻媒体,2024年1月2日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