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哑铃型”投资策略的两端有些“失衡”。一边,拥有防御属性的红利低波板块涨势喜人;另一边,弹性较高的成长板块回撤较多。
在市场风格大幅变化的环境中,投资策略该作何调整?我们一起看看长城基金权益基金经理们的解读。
陈良栋:
关注科技、高端制造、消费板块
2024年1月份,业绩预告不达预期的公司跌幅较大,市场信心较为缺乏,海外政治的不确定因素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流动性因素对股市影响相对更大,市场增量资金有限,下跌导致的雪球产品敲入和融资盘净卖出使得风险加速释放。
总体来看,市场趋向避险,在风险快速出清阶段,价值风格相对占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持续兑现业绩的优质成长股,其PE估值在20倍以下,已经到了合理偏便宜的位置,具备较高的风险收益比。
我们仍持续关注科技、高端制造、消费等行业,但对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要求将更加苛刻。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实现非线性突破和持续发展,预计会带动科技行业和高端制造行业进入新的产业趋势,带来新一轮投资机会。
韩林:
科技成长标的吸引力突出
一月份,“中特估”主题重新回到市场关注视野,成为强势主题。一方面,发改委强调将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市值考核”;另一方面,央国企标的与防御价值凸现的高股息资产有较大重合。在宏观转暖、政策刺激等预期及落地效果未出现实质性的大幅改善之前,高股息、防御类板块的抱团在二月份或将延续。我们将进一步观察宏观和政策预期层面是否出现较大转折,市场风险偏好是否修复。
经历了一波较大的估值调整后,部分具备扎实产业逻辑和基本面的科技成长标的吸引力突出,部分公司2023年的业绩预告也相对稳健。除了“中特估”和科技成长股之外,GARP型个股,即价格合理的成长股的价值也在弱市中有所体现。GARP型个股业绩增速稳健、估值相对较低、拥挤程度和股价位置相对较低,也具备在当前市场中防守反击的潜力。
余欢:
消费医药领域关注四个方向
一月份,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避险情绪,红利指数上涨,其他市场指数均不同程度下跌。市场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流动性层面,包括两融、雪球敲入和大股东质押等。展望后市,流动性风险及担忧情绪预计还会产生扰动,叠加市场对未来经济总量预期偏弱,我们认为仓位控制和持仓结构更为重要。
展望2024年投资策略时,我们的主要思路是布局刚性消费品、海外补库存消费品、新技术带来的结构升级消费品及其产业链等。现阶段,我们依然认可这个思路,并在择股方面综合考虑行业及个股短期的估值情况。二月将迎来春节,消费及出行的情况也会对消费板块的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密切观察。
结合现阶段市场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及个股业绩估值,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向。一是符合当前消费趋势的结构性景气板块,如食品饮料、家电、轻工、纺织服装、消费者服务等。二是医药板块中兼具估值优势及成长确定性的相关个股。三是海外出口消费品板块中,具备中高速增长潜力,且相对较少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品种。四是供给侧出清带来行业格局改善的板块,如生猪养殖等。
赵凤飞:
关注超跌科技龙头的景气反转
短期内,关注春节后或有的风格切换。由于高股息红利策略预期过于一致,或将休整,而底部成长股有望迎来修复。
全年来看,在科技领域,我们重点关注过去两年超跌龙头的景气反转,以及AI算力,半导体设备、华为鸿蒙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低位龙头的估值修复与周期复苏的共振有望带来机会,关注部分质地尚可、性价比较高的TMT标的。同时,关注有竞争壁垒的龙头企业机会。
陈子扬:
关注资源品、有色等
进入2024年后,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展望更加保守,以至于风险偏好大幅回落,资金涌向高股息等防御板块。往后看,我们仍聚焦于中观产业变化。资源品供给约束仍然成立,股票估值性价比处在适合位置。此外,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降息预期有所回摆动,短期对于黄金和铜价有一定压力,但股票韧性可能会好于预期。后续我们主要关注有色、煤炭、电力、农业等板块。
2024-02-19 15: 29
2024-02-19 15: 29
2024-02-19 15: 28
2024-02-19 09: 57
2024-02-19 09: 57
2024-02-18 2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