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资管市场周报0205-0216 | A股在春节前一周触底反弹,对近期反弹行情延续谨慎乐观

2024-02-19 21:51

摘要

· 美股上周延续上涨,Nasdaq周度下跌-1.34%(上周上涨2.31%),S&P周度下跌-0.42%(上周上涨1.37%),Dow指下跌-0.11%(上周上涨0.04%)。美国利率水平有明显抬升,3M震荡上行至5.395%(上周5.388%),2Y上升至4.654%(上周4.486%),10Y上升至4.290%(上周4.177%)。美元指数周度上涨至104.2766(上周104.0736)。

· 美国1月CPI通胀率放缓至3.1%,未实现向下收敛的市场预期(2.9%),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3.9%,高于预期(3.7%),核心CPI季调环比增0.4%,亦高于预期(0.3%)。1月核心商品价格环比降0.3%,弱于前值(-0.1%)。市场对于5月Fed降息定价迅速降温,从50%下跌至30%,截止目前市场对于美国24H1进入降息的预期已不及半数。

· 美国就业韧性仍偏强,截至2月10日的一周,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2万,低于前值(22.0万)。截至2月3日的一周,持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189.5万,高于前值(186.5万)。我们维持此前的判断,美联储目前的最优路径便是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更多的经济数据开始恶化或者就业市场出现明显降温再采取行动的方针没有问题,特别是去年年底市场对今年Fed降息做了一次过度的定价需要进一步修正。

· 英国23Q4GDP较上季度下降-0.3%,正式进入技术性衰退,低于经济学家此前-0.1%收缩的的预测。市场提升了英国央行6月降息的概率至70%。日本23Q4GDP同步收缩-0.4%,环比收缩-0.1%,低于经济学家小幅增长的预测。因此,日本在去年下半年亦进入到技术性衰退,需后续关注是否会有数据扰动情况。

· 受疲弱的欧洲、英国、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美国经济的韧性以及联储对于24H1通胀回落速率的疑虑近期将支撑较为强势的美元。我们建议密切关注近期美元走强对全球EM市场资产价格产生的外溢效应,观察系统性压力形成的可能。24H1多数市场仍然处于预期变化较快的时间阶段,Fed降息实际落地之前市场分化的压力恐将加剧,需要密切关注。

· 国内方面,融资需求有所修复,M2维持下行趋势。据央行官网数据公布,1月社融增加6.5万亿,高于预期(5.8万亿),同比多增5061亿元;社融存量增速9.5%,与上月持平。1月末,M2同比增8.7%,M1同比增5.9%。春节错位以及万亿国债持续落地使用,使得M1同比增速大幅上涨,但M2同比增速受1月信贷需求偏弱以及高基数效应影响继续回落。

· 经济延续复苏,春节期间消费修复明显。据交通运输部此前预计,2024年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而从目前初步公布的数据来看,春节期间出行人数、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人均旅游支出等,均已显著高于2019年。

· 股市方面,上周国内市场宽基指数整体大幅上涨,分行业看,超跌反弹是这周行业表现的主旋律,年初以来超跌的方向迎来显著的反弹,1)医药生物由于此前超跌,叠加医保局《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医药生物行业领涨;2)军工行业作为制造板块中超跌的方向,美容护理作为消费板块中的超跌方向,这周也大幅上涨;3)电子则受到Vison pro正式发售,以及北美AI产业链业绩和资本开支持续兑现,所以电子板块也是涨幅居前;4)地产产业链则因为数据仍然较差而表现疲弱;5)前期偏红利的纺织服装和环保等板块也相对较弱。全周来看,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美容护理、电子和电力设备涨幅居前;建筑装饰、综合、纺织服装、房地产和环保跌幅居前。

· 中期维度看,美国今年上半年降息概率下降无风险利率有所抬升,前期受盈利预期改善的美股24年开年以来的上涨基本定价完毕,下个阶段在无风险利率无实质降息情况下,美股的波动率或将有所抬升。另一方面,A股在春节前一周触底反弹,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并且在上周港股以及新加坡A50均录得不错的上涨,近期的反弹行情或将有所延续,对当下反弹谨慎乐观。




大类资产详细观点

美股上周延续上涨,Nasdaq周度下跌-1.34%(上周上涨2.31%),S&P周度下跌-0.42%(上周上涨1.37%),Dow指下跌-0.11%(上周上涨0.04%)。美国利率水平有明显抬升,3M震荡上行至5.395%(上周5.388%),2Y上升至4.654%(上周4.486%),10Y上升至4.290%(上周4.177%)美元指数周度上涨至104.2766(上周104.0736)。

美国1月CPI通胀率放缓至3.1%,未实现向下收敛的市场预期(2.9%),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3.9%,高于预期(3.7%),核心CPI季调环比增0.4%,亦高于预期(0.3%)。1月核心商品价格环比降0.3%,弱于前值(-0.1%)。市场对于5月Fed降息定价迅速降温,从50%下跌至30%,截止目前市场对于美国24H1进入降息的预期已不及半数。

美国就业韧性仍偏强,截至2月10日的一周,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2万,低于前值(22.0万)。截至2月3日的一周,持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189.5万,高于前值(186.5万)。目前在美国就业市场依旧强劲的背景下,通胀受到基数影响扰动趋势仍需观察,叠加24年11月美国大选的政治因素考量,我们维持此前的判断,美联储目前的最优路径便是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更多的经济数据开始恶化或者就业市场出现明显降温再采取行动的方针没有问题,特别是去年年底市场对今年Fed降息做了一次过度的定价需要进一步修正。同时,本轮美国名义GDP在疫情之后的增长超过40%,是1970年以来最快的一次经济扩张,因此对于过快的降息引发的二次通胀的担忧需要在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背景下讨论。

图片

【来源:BofA Global Research】

图片

【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FT】

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0.8%,低于此前预测的1.2%,欧元区今年通胀率从23年5.4%下降至2.7%,低于此前预测的3.2%。英国23Q4GDP较上季度下降-0.3%,正式进入技术性衰退,低于经济学家此前-0.1%收缩的的预测。市场提升了英国央行6月降息的概率至70%。与此同时,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1月消费者价格同比4%,低于预期(4.2%),核心通胀率保持在5.1%,服务项通胀略微上升至6.5%。与此同时,日本23Q4GDP同步收缩-0.4%,环比收缩-0.1%,低于经济学家小幅增长的预测。因此,日本在去年下半年亦进入到技术性衰退,需后续关注是否会有数据扰动情况。

图片

【来源:Longview Economics,Macrobond】

图片

【来源:BofA Global Research】

受疲弱的欧洲、英国、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美国经济的韧性以及联储对于24H1通胀回落速率的疑虑近期将支撑较为强势的美元。我们建议密切关注近期美元走强对全球EM市场资产价格产生的外溢效应,观察系统性压力形成的可能。24H1多数市场仍然处于预期变化较快的时间阶段,Fed降息实际落地之前市场分化的压力恐将加剧,需要密切关注。另外,我们观察到投资者已将新兴市场股指净多头头寸削减至2021年下半年以来较低水平。根据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目前基金经理对于通胀的潜在风险为最大·的尾部风险,与此同时,对于科技板块的配置偏好以及乐观情绪均处于近年来高位,美股这个阶段的波动性。

图片

【来源:BofA Global Research】

图片

【来源:BofA Global Research】

国内方面,融资需求有所修复,M2维持下行趋势。据央行官网数据公布,1月社融增加6.5万亿,高于预期(5.8万亿),同比多增5061亿元;社融存量增速9.5%,与上月持平。实体贷款与政府债券同比小幅少增;未贴现承兑汇票与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加,成为社融主要支撑力量。1月末,M2同比增8.7%,M1同比增5.9%。春节错位以及万亿国债持续落地使用,使得M1同比增速大幅上涨,但M2同比增速受1月信贷需求偏弱以及高基数效应影响继续回落。

图片

图片

【wind,招商资管】

通缩压力仍存,但边际有所好转。据统计局官网公布数据,1月份,受节日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全国CPI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受上年同期春节错月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0.8%(预期-0.64%,前值-0.30%)。而-0.8%的CPI同比变动中,主要受翘尾影响(约-1.1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有限(约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相当;同比上涨0.4%,保持温和上涨。 同期,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同比下降,但降幅均收窄。同比看,PPI下降2.5%(预期-2.52%,前值-2.7%),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1%,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与CPI类似,高基数及翘尾因素影响较大。-2.5%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

图片

图片

【wind,招商资管】

经济延续复苏,春节期间消费修复明显。据交通运输部此前预计,2024年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而从目前初步公布的数据来看,春节期间出行人数、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人均旅游支出等,均已显著高于2019年。消费火爆持续性有待观察,但2月通胀数据有望延续改善,同时,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或将有所提升。但经济持续稳固修复,仍需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提振需求及信心。

图片

图片

【wind,招商资管】

债市方面,节前资金面整体偏宽松。1月降准不降息,2月MLF继续增量平价续作,表明央行主要还是配合财政发力,给银行提供支持服务化债及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冲击,对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利好较为有限。短期内,央行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确定性仍较强。财政加大发力力度会对资金面形成扰动,需要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在”防空转“及汇率压力下,央行更为倚重结构性价格政策,直接作用于“宽信用”,由此资金分层效应或将更为明显。

 收益率明显下行后,债市重回观望期。经济内生需求不足下,货币政策宽松方向不变,只是节点选择问题,短期内大概率维持窄幅震荡,以待宽松政策继续落地;同时,经济潜在增速下行带来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对债市继续形成一定支撑。但仍需警惕过快过度交易宽松政策预期与现实政策错位带来的调整压力。中长期来看,若在5%的增速目标下,货币、财政政策均加码带动宽信用,亦会对利率债(尤其是长久期)带来一定调整压力。需持续关注2024年货币财政政策的发力配合节奏。

股市方面,上周国内市场宽基指数整体大幅上涨,一方面来自于证监会对于市场关心的质押、融资、转融通、量化等问题做出澄清,并且协同公安局对恶意做空者进行强烈严惩,市场极度悲观的情绪有所缓释;另一方面汇金表态扩大ETF购买范围,并由央行保证流动性,之后对于中小盘及成长类ETF的购买激发了市场的交投热情,再加上年前最后一天的证监会主席的换人彻底激发了市场的全面上涨,此前疲弱小微盘在年前最后一天大幅普反,市场成交量连续2日超万亿,由于市场担心量化基金此前抱团造成小微盘的流动性挤兑,以及ETF从50、300向科创及创业板转移,因此市场呈现中盘、科创、创业板优于大盘价值优于小微盘,科创100、中证500、科创50涨幅居前,万得微盘股、红利指数和国证2000跌幅居前。

分行业看,超跌反弹是这周行业表现的主旋律,年初以来超跌的方向迎来显著的反弹,1)医药生物由于此前超跌,叠加医保局《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医药生物行业领涨;2)军工行业作为制造板块中超跌的方向,美容护理作为消费板块中的超跌方向,这周也大幅上涨;3)电子则受到Vison pro正式发售,以及北美AI产业链业绩和资本开支持续兑现,所以电子板块也是涨幅居前;4)地产产业链则因为数据仍然较差而表现疲弱;5)前期偏红利的纺织服装和环保等板块也相对较弱。全周来看,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美容护理、电子和电力设备涨幅居前;建筑装饰、综合、纺织服装、房地产和环保跌幅居前。

中期维度看,美国今年上半年降息概率下降无风险利率有所抬升,前期受盈利预期改善的美股24年开年以来的上涨基本定价完毕,下个阶段在无风险利率无实质降息情况下,美股的波动率或将有所抬升。另一方面,A股在春节前一周触底反弹,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并且在上周港股以及新加坡A50均录得不错的上涨,近期的反弹行情或将有所延续,对当下反弹谨慎乐观。我们维持前提对于国企投资价值的判断,预计国企因子的超额收益或将延续,在市场风偏较弱背景下,资金对于收益的确定性更愿意给予溢价。从行业比较景气度角度看,根据通联数据分析目前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13个行业正处于景气度预期回升转好的区间,4个行业处于景气区间,24Q2末行业景气度好转的行业个数将上升至18个行业。建议关注近期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的下游行业,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设备、航海装备II等行业;从动量角度看,建议关注煤炭开采、铁路公路、国有大型银行等行业;从资金流向角度看,建议关注照明装备II、冶钢原料、小家电等行业。我们认为今年市场的行情演绎将与去年相比存在差异,或将沿着经济增长的脉络逐步走出基本面驱动的行情,所以我们认为需要结合宏观变化聚焦重点行业的研究,寻找具备基本面共振的行业提高投资胜率。


本期主笔人:李圣尧 苏莉 叶岁华

风险提示与免责申明:



本次内容及观点所涉及信息为截至报告发布日前可获取的最新数据,信息基于相关数据方数据整理而来。本次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投资建议或承诺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直播视频、截图、展示材料等相关素材仅限于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之目的,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资管计划财产的投资运作。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集合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集合计划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产品资产,但不保证产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产品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提醒您产品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产品运营状况与产品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产品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