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备受期待的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这场春天的盛会哪些看点值得关注?A股是否有望迎来“两会行情”?对市场影响几何,从中可以挖掘哪些投资机会?一起来看看长城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杨建华的解读~
问 您对今年的全国两会有哪些期待,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杨建华:重点关注经济目标指引,以及财政、货币、产业领域的政策信号。经济目标指引方面,关注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是否能定到5%的水平。政策信号方面,重点关注财政安排,例如是否上调赤字率,是否会在必要时推出万亿规模建设国债;PSL支持的“三大工程”建设尤其具备想象空间。货币政策目标预计更加关注价格调控,信贷投放预计更加重视盘活存量、优化信贷结构。产业层面,“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两会关键词,后续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领域有望推出更大力度的产业政策扶持。
问 全国两会的召开,将会如何影响全年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走势?
杨建华:对于经济走势来说,两会为全年经济发展定下了发展目标以及政策基调。两会召开之后,政府的施政方针将逐步清晰,对于全年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有重要指引。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两会的召开不仅对提振经济预期和市场信心有重要的作用,也让我们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政策的发力方向有了进一步的明晰。这些都会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两会重点提及的方向更有望成为全年的重要主线。
问 去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广东、浙江等纷纷设定了更高标准。您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怎么看?
杨建华:我们对于今年国内的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定调“以进促稳”,再结合地方两会的目标来看,今年国内整体经济增速目标有望定在5%的水平。叠加今年价格因素企稳,名义增速可能更高,进而带动实体企业盈利改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国内不乏增长亮点,政策在培育“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会持续防范化解地产、债务等风险。如果在政策支持下有超预期的经济修复或产业进展,全年经济将有望获得更高增长空间。
问 日前,国务院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提出“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角度出发,当前您有何感受和期待?
杨建华:当前“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近期监管部门已连续几周召开座谈会并回应市场关切,倾听个人投资者心声,在制度、机制设计上更加关注投资者的回报和获得感,极大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同时,近期证监会强调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未来有望加强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各领域的监管,更好发挥法治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也有效助力优化市场环境。近一年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证券发行条件、审核机制更加高效优化,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通畅;IPO与退市也趋于常态化,形成了“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生态。
问 开年以来,央行降准降息,刺激需求、稳定资本市场,您如何看待今年的货币政策?
杨建华:今年的货币政策或将延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主基调。从1月央行宣布降准50bp、1月信贷及社融数据超预期、以及2月5年期LPR大幅调降等多项举措来看,货币政策端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从实现经济潜在增速的角度来看,后续仍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如果美联储如市场预期在年中开始降息,国内还将获得更多的宽松空间,有利于市场发展。
问 2024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活跃,尤其是春节后出现强势“反攻”,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您如何看待后市市场表现?
杨建华:本轮反弹尚未结束,回暖空间仍存,不过往后的上冲动力可能会有所减弱。本轮“左侧底”已基本成为市场共识,且当下正处在两会前夕,市场对政策信号及政策性维稳资金均有期待,这期间市场或能有较为不错的表现。当下股市的上涨仍属于跌深反弹的范畴,长期来看,A股的位置还是取决于基本面的判断。若两会公布超预期政策,带动市场对经济修复预期升温,则行情持续性有望强化,否则不排除市场二次探底的风险。
问 一般而言,A股市场在两会前后存在明显的“日历效应”,结合历史经验,您觉得应该如何把握两会行情?
杨建华:结合历史经验,两会期间A股市场有望表现较好,同时受益于经济预期和政策支持的稳增长板块或将走出一波行情。另外,两会往往蕴含较好的产业主题投资机会,且持续性较强,有望成为全年市场的主线。因此,投资者可以关注有稳增长政策预期的板块,例如基建链、地产链、消费等,同时密切关注两会中重点提及的产业主题,可能涉及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
问 在您看来,2024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您看好哪些领域和板块?
杨建华:我认为以红利资产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以及以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出海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有望成为2024年的两大投资主线。 市场对于红利资产的共识正在逐渐凝聚。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波动率下降,高增长、高景气行业相对稀缺,盈利稳定、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的红利低波资产具备配置价值;另一方面,我国流动性环境在未来几年预计将持续宽松,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国债长端利率也易下难上,而红利资产当前整体股息率在5.5%左右,配置性价比凸显。细分方向上,可以关注现金流稳定、分红率高且行业竞争格局较优的煤炭、油气石化、银行、运营商、类公用等板块。 科技成长方面,以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出海为代表的科技成长领域作为国内经济转型下的“新动能”,将显著受益于相对景气优势、政策支持以及自身向上的产业趋势,成为今年、甚至未来三到五年最重要的主线。数字经济作为国内“新质生产力”,有望持续获得政策倾斜。在全球市场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周期正在启动,海外产业进展持续超预期,我国也在各个细分领域加速追赶,业绩有望加速兑现,可重点关注算力基建、AI应用等方向。 产业出海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医药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到来,我国汽车、光伏、创新药等优势行业开拓海外增量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速,有望带动其业绩中枢和估值逻辑的重塑。
2024-03-06 13: 00
2024-03-06 13: 00
2024-03-06 13: 00
2024-03-06 11: 30
2024-03-06 11: 30
2024-03-06 1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