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尼泊尔为了茶叶的事儿吵起来了!
《Financial Times》在上个月曾发布过一则简讯,用寥寥数语讲述了中国、印度和尼泊尔因为茶叶贸易所引发的“三角关系”。
虽然这件小事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国际事件的汪洋大海中,但细细读来,可以看到其中所折射出的极为有趣的信息,它反映了中印两国在国际贸易领域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图1. China wades into tea wars brewing in the Himalayas
来源:Financial Times
“高山云雾出好茶”,喜欢喝茶的人大都听过这句话。海拔高的地区通常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壤污染小、虫害少,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地区出产的茶叶天然更纯净、更香甜。
从这个角度出发,尼泊尔可以说是茶叶种植的“天选之地”。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腹地,全球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它的境内,尼泊尔的茶区,被认为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茶区,大部分茶园在海拔2000米之上。
图2. 尼泊尔的雪山
然而,就在过去几年,尼泊尔却因为茶叶的质量问题,和印度闹得不可开交!
要说清楚这段恩怨,就要先从一段与中国有关的历史说起。
印度和尼泊尔的红茶非常相似,而这份相似性,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茶树都来源于中国。
只不过,印度的茶叶是从中国“偷”来的,尼泊尔的茶叶,则是中国皇帝送出的礼物。
印度大吉岭:
“偷”来的武夷山正山小种?
印度有一款全球知名的茶叶品种,你一定也喝过,它叫“大吉岭红茶”(Darjeeling),有“红茶中的香槟”之称。
但大吉岭地区,最早并不产茶,大吉岭的茶树,来自中国武夷山的正山小种。
《茶叶大盗》记载过这个故事——
几百年前,苏格兰有个名叫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园丁,这个人不但喜欢种树,人也挺狡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眼相中,给了他一个植物学家的头衔,派遣他去中国。
任务只有一个,“偷”茶叶。
罗伯特乔装潜入中国,从武夷山带走了茶种,也带走了中国的制茶工匠、设备和技术。
因为这件事,他被称为“史上头号商业间谍”。
图3. “茶叶间谍”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
靠着罗伯特“偷”来的成果,东印度公司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建立了“大吉岭茶叶种植基地”。
所以在茶叶圈还有一个小众笑话,说春摘的大吉岭红茶,其实是乌龙茶“被拆散多年的兄弟”。
图片中就是罗伯特·福琼“偷”咱们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时,所使用的沃德箱(Wardian Case),这个箱子可以用于植物活体的长途运输。
图4. 沃德箱示意图
因为茶叶产生的贸易争端
再说尼泊尔。
尼泊尔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很多历史学家的共识是,尼泊尔第一批种植的茶树,是中国皇帝送给当时的总理忠格·巴哈杜尔·拉纳的礼物。
而且,尼泊尔东部的茶叶种植区与印度大吉岭地区接壤,气候也类似。无论是风味还是香气,都被认为是大吉岭茶的近亲。
下图中,红圈就是印度的大吉岭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地区的纬度非常相似。
图5. 尼泊尔与印度大吉岭的位置图
来源:Financial Times
这种相似性,让尼泊尔和印度的茶叶产业,已经交织了六十年。
自从尼泊尔开始种植茶叶之后,印度就成为了尼泊尔最大的买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数据,2022年,尼泊尔约90%的茶叶都出口到了印度。
下面的这个图表,展示的是2022年主要国家的红茶出口与国内消费量的数据。深蓝色是出口量,浅蓝色是该国国内消费量。
可以看出,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红茶消费国,当然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红茶生产国。
图6. 2022年主要国家的红茶出口与国内消费量
来源:Financial Times
图7. 尼泊尔的2022年的茶叶出口
来源:Financial Times
(当然,在绿茶的生产上,中国的产量在全球依然是遥遥领先。)
但是,尼泊尔卖的,与其说是茶叶,不如说是“原材料”。
因为尼泊尔的茶园缺少有机加工技术和相应的认证系统,因此,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将未做精细加工的茶叶卖给印度。
再加上尼泊尔本身的人力成本非常便宜。以尼泊尔的伊拉姆地区的茶园为例,它座落于喜马拉雅东部,是尼泊尔面积最大并且产量最高的茶叶产地之一。在这里,茶叶采摘工每天工作8小时,酬劳只有186尼泊尔卢比,约合2美元。
因此,与大吉岭风味相似的尼泊尔茶叶,成本只有印度的1/3。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尼泊尔茶叶在印度,差点被“禁售”。
导火索出在印度内部,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吉岭的茶园本身产量就在逐年下降,结果雪上加霜的是,茶园又闹起了工人罢工。以2023 年为例,这一年大吉岭茶园减产得厉害,总产量比上一年下降了11%。
产量下降了,供货价自然就会上升。
印度茶叶商们压力大了,成本上升了,但是茶叶售价不能变,挤压的,就是茶商们的利润空间。因此,茶商里面的“小机灵鬼儿”就开始把尼泊尔茶叶掺入大吉岭茶叶中售卖。
印度和尼泊尔茶的销售商Vivek Lochan说:“保守估计,今天销售的大吉岭茶中,有25%是尼泊尔和大吉岭的混合茶。”
“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居然被掺进了“廉价”的尼泊尔茶叶!消息曝光之后,引发了市场对大吉岭茶叶的信任危机。
减产、罢工、市场塌房……类似于塔塔消费(Tata)这样的大买家降低了采购量,大吉岭的茶叶价格曾在一个季度内下跌了16%。
图8. 印度大吉岭的茶叶商
来源:Financial Times
印度当局解决问题的方式是——
怪别人!
都怪尼泊尔,谁让你们把这么便宜的茶叶卖给我们?导致我们的茶商控制不住地把尼泊尔红茶掺进大吉岭茶!
2022年,印度的会议议员曾呼吁禁止从尼泊尔进口茶叶,遭到了印度茶商的强烈抗议……
于是,印度茶叶协会短暂的颁布了一条禁止混合茶销售的禁令,然后遭到了印度大型茶叶公司的殊死反抗……
最后,印度茶叶协会妥协,改成了可以销售混合茶叶,但不能以“大吉岭”的名义销售。
但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这种一日三变的政策催化下,愈演愈烈……
中国茶商的“劝架”方式
2022年,中国和尼泊尔在吉隆口岸正式恢复了双向贸易,中国茶商开始进入尼泊尔市场。
其实,红茶在中国一直“不够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因为中国国内的红茶需求量太大了,中国的红茶,仅有7%是出口的。而且国内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因此,中国的茶叶贸易商一直在寻找符合中国标准种植的绿茶和红茶的新来源。
但是,上面提到过,尼泊尔茶叶的加工技术很低,连大吉岭茶叶的标准都达不到,也因此引发了和印度的贸易摩擦。
但中国并不是冤大头,中国购买的尼泊尔茶叶,品质不同。
中国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带着设备和技术来,帮助尼泊尔提升茶叶产业水平,而人民币结算业务则紧随其后。
为了让茶叶达到中国茶叶进口的标准,中国茶商为尼泊尔提供了制茶机械,并系统性培训了生产商学习中国的制茶技术,再加上尼泊尔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尼泊尔整体的茶叶生态,得到了本质的提升。
往年,总会有买家因为尼泊尔的茶叶不合格,而压低价格。而如今情况不同了,尼泊尔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迄今为止,中国茶商为尼泊尔茶叶的支付价格为每公斤1600尼泊尔卢比,而印度买家支付的价格则是每公斤200尼泊尔卢比。
目前,中国已经是尼泊尔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国,随着在茶叶领域的合作深入,人民币结算成为了水到渠成的延伸。
“每周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前来。他们正在帮助我们建立(人民币)银行业务,这样我们未来就可以更容易地进行交易”,尼泊尔茶叶销售商塔拉·阿迪卡里(Tara Adhikari)说。
印度茶叶研究协会秘书长乔伊迪普·普坎看得非常清晰,“中国茶商在促进尼泊尔茶产业的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提供制茶机械外,他们还培训生产商学习中国的制茶技术,中国茶商通过技术、机械以及支付等系统化的支持,帮助尼泊尔茶叶产业根据中国标准提高了品质。”
中国的物流优势,也会马上凸显出来。《Financial Times》的观察员,一直在密切关注拉日高速的进展,从拉萨到日喀则的高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西藏通向尼泊尔等国家的重要枢纽。2023年12月底,拉日高速全线贯通,预计今年则会双线贯通;《Financial Times》认为,随着新道路的开通,尼泊尔面向中国的茶叶贸易,还会进一步提升。
图9. 拉日高速公路
来源: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因为尼泊尔茶叶得到了更好的出口机会,所以尼泊尔和印度在茶叶领域的贸易摩擦,都缓和了。尼泊尔的茶商都说,“来自中国的需求增加,缓解了大吉岭和尼泊尔种植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印度大吉岭不像原来那样,受到来自尼泊尔的廉价红茶的竞争威胁。”
■ “现在每周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叶买家。他们还在进一步帮助我们建立人民币银行结算业务,这样将来交易也更容易。”
——尼泊尔茶叶销售商
塔拉·阿迪卡里
( Tara Adhikari )
■ “中国茶商在促进尼泊尔茶叶产业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提供制茶机械外,他们还培训了尼泊尔工人的制茶技术。”
——印度茶叶研究协会秘书长
乔伊迪普·普坎
( Joydeep Phukan )
■ “尼泊尔有机会和中国建立一个更好的合作关系,(尼泊尔和印度的)贸易冲突是个经济问题,这应该会得到缓解。”
——尼泊尔茶叶集联盟创始人
尼什查尔·班斯科塔
( Nishchal Banskota )
泉果博物馆
《新蓝白》
陶艺装置艺术
艺术家:莫莉·哈奇(Molly Hatch)
青花瓷加金饰,曾是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中式美学。它的流行离不开中国茶叶。
中国茶叶在17世纪传入英国后,迅速发展出了“下午茶”的社交和消遣场景。当时为了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沉浸式饮茶环境,人们开始模仿和使用各种中国风物:如茶具、瓷器、丝绸、漆器、珐琅等等。这些东方商品,凝聚着中国的智慧、思想与生活方式,远跨重洋,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艺术与审美。
青花瓷茶器叠加金饰就是这一风潮的呈现。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比较茶具比较脆弱的部分,比如壶嘴、壶把手,另一方面,欧洲人也认为贵重和永恒的金子,更适于搭配这种优雅的艺术品。
陶艺艺术家莫莉·哈奇(Molly Hatch)非常善于创作这种古今融合的视觉体验。她的家族曾是海运商人,那时中国瓷器是贸易中的尖货,因此她儿时的家中也有摆着很多来自中国的古董装饰品,这也成为了她的灵感来源。
参考资料:
China wades into tea wars brewing in the Himalayas, Financial Times, Mar 31,2024
Darjeeling tea price tumbles after India leaf-blending quarrel, Financial Times, Dec 3, 2022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 Sarah Rose
2024-05-12 17: 39
2024-05-12 17: 39
2024-05-12 17: 39
2024-05-11 15: 27
2024-05-10 20: 41
2024-05-10 1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