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炙手可热,投资当心这两大陷阱!

2024-06-05 09:49

红利策略无疑是这两年市场关注的C位,热度居高不下。在震荡市各类资产“折戟”之时,以红利策略为主的各类指数、大盘股成了投资者布局的主要方向之一。


人人都道红利好,但红利策略投资过程中的两个大坑却不可不防。



红利投资风头无两

PART1

红利风格持续占优。截至5月28日,中证红利指数年内涨幅近15%(14.8%),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5.19%)和上证指数(4.53%),相较1月22日触底时的低点位置,反弹至今幅度超过1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5.28)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4.01.01-2024.05.28,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详细注释见文末


再看红利策略相关的基金发展态势可谓如火如荼。据Wind数据显示,按照基金成立日统计,今年1至4月新成立的红利主题基金数量(名称中带有“红利”或“高股息”字样的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成立数量总和。随着红利的热度一路走高,各家机构都在积极布局相关的产品。

图片


除了发行火热,红利策略的相关产品的业绩表现也确实亮眼。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在有业绩记录的136只红利主题基金中,近九成(121只)产品今年以来实现浮盈。(资料来源:金融投资报)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优质的红利资产以其较高的股息率较强的防御性受到资金持续的加注。


其实拉长时间来看,红利指数的强劲并非是近两年市场中的“异军突起”,在过去10年中,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有7年收益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且在市场向下的年份中(2016年、2018年、2022年、2023年)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据华宝证券复盘各类行情中红利指数的表现可发现,在单边熊市和震荡下行的区间中红利策略收益更优。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4.01.01-2023.12.31,指数选取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H00922.CSI)和沪深300全收益指数(H00300.CSI),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详细注释见文末


近两年资金对成长性的配置需求愈发转移追逐确定性,红利资产由此成了名声大噪的“香饽饽”。



两大陷阱,不可不知

PART2

市场分歧不定的时刻,红利策略成为当红炸子鸡,但其身后的两大陷阱鲜少有人提及却又不容忽视。要筛选出真正的优质红利资产,从“鉴坑”开始。

图片


陷阱一:低估值陷阱


低估值的东西不一定会涨,甚至还有可能跌。


有的股票看起来股息率较高,但可能是由于其估值持续降低造成的。看见低估值就不断加仓,一旦买入可能面临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这就是落入低估值陷阱中了。



陷阱二:周期性陷阱


根据现金流法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5个阶段,叠加上平均股息率来进行排序,其顺序为:成熟期 > 动荡期 > 成长期 > 初创期 > 衰退期,成熟期的企业具有更稳定的分红行为与更高的股息率。


所谓的周期性陷阱说的是看起来股息率较高的股票,可能分红时所对应的净利润正处于自身周期的顶部,或者股息支付率正处于历史较高位置;而随后其盈利水平与分红水平可能存在波动,难以维持较高的股息率,未来分红不具备可持续性,如果看见股息率高就“all in”,则容易陷入这类的周期性陷阱中。

所以说,寻找能够兼顾分红意愿、且具备分红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未来可持续分红能力的公司才是关键所在,分红比例能持续提升是真红利资产的“试金石”。



给红利策略加点“料”

PART3

既然红利投资存在隐形的陷阱,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为红利策略助力呢?


我们把目光投向天然和红利因子较为契合的低波动因子,由于后者会选取股价波动较低的公司,与红利策略叠加共振,“稳上加稳”——红利低波指数成为了震荡市中的“超额收益利器”。


首先从收益表现方面来看,近10年红利低波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7.64%,显著跑赢沪深300(4.06%)、中证500(3.65%)、创业板指(3.89%)以及万得全A(7.09%)等主要宽基指数。


再从波动性的角度看,在一众宽基指数中,红利低波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和夏普比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性价比也十分突出。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12.3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详细注释见文末


而就我们前文说到股息率的稳定性问题,红利低波指数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回溯过去10年,无论市场涨跌,红利低波指数的股息率长期维持较高的水平,始终保持在4%左右,2014年以来平均股息率为4.69%,且近年还呈现上升的趋势。

图片


进入24年之后,红利低波资产受到市场的持续追捧,超额收益显著。虽然红利低波指数的股息率已经较去年年底有一定回落,但仍然处在5%的阈值之上——截至5月28日,指数股息率为5.13%, 未来潜在收益依然可观。



红利产品还能上车吗?

PART4


回眼望向现实,在市场近三年的蛰伏期中,红利资产的超额收益也已持续三年有余。未来的红利积极还有投资价值么?此时还是可以上车的时点么?


从宏观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在美债高位国内弱复苏的环境中红利资产的配置优势依旧凸显。


从宏观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在美债高位国内弱复苏的环境中红利资产的配置优势依旧凸显。


当前A股景气度仍在磨底过程中,较为稳定的分红使得红利资产的分子端更具有确定性。


就海外流动性而言,美债利率上行时新兴市场股价的波动增大,此时波动率较低且外资持仓较少的红利低波资产相对占优,历史数据同样表明红利低波相对万得全 A超额收益与 10 年美债利率周期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美联储降息预期一推再推在短期内利好国内红利资产的表现。

图片


投资者关心的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红利板块热火朝天一路而来之后,当前板块的交易拥挤度如何?



开源证券将各指数成分股合并,基于红利股票池进行测算,发现自2010年至今,当前红利股票板块的成交额占比处于相对低位水平。(数据截至2024.04.24)

图片


如果再细细分析指数本身的情况,截至5月28日,红利低波指数的换手率仅为0.17%,而中证全指达到了1.04%,从拥挤度来说并不算高。(数据来源:Wind)


各项新规助推红利资产不再仅仅是追求短期确定性的工具,而更是中长期值得配置的投资佳选。


从政策角度来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强调“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此外,证监会发布“两强两严”政策,对于企业提升股东回报和分红比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从以上多个角度来看,红利策略目前的位置谈不上过热,且在复杂环境中的配置优势更为凸显。


低利率环境或许将成为新的常态,新一轮注重价值重塑的投资浪潮或许已然悄然兴起,而红利资产已然在迎接新的时代。



滑动查看完整提示:

参考资料:兴业证券,《如何解决红利的估值和周期陷阱问题》

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日为2005年12月30日,指数2019-2023年完整年度业绩为:15.97%、-2.96%、10.8%、-1.9%、6.45%

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风险提示:

1.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2.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3.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