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将影响哪些行业?

2024-06-06 15:10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节能降碳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路径,提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十大行动

 

此次《行动方案》既是对《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落地细化,也是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 年单位GDP 能耗降低2.5%左右”的实践指导以及《2024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的进一步落实。

 

《行动方案》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量等量化目标。

 

具体来看,《方案》要求,2024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 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 亿吨。

 

从内容上看,《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分别为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建筑节能降碳行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及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为落实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提供支撑,《方案》还从健全制度标准、完善价格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引领、健全市场化机制、实施全民行动等 6 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

 

基金经理观点:有助于改善有色竞争格局

 

《行动方案》的发布,其内容重点涉及有色金属、化工、新能源等多个行业,也引来资本市场颇多关注。究竟此次《行动方案》有何影响?对能源转型起到哪些作用?实施过程中又会面临哪些挑战?长城价值甄选基金经理陈子扬对此给出最新解读~

 

陈子扬认为,《行动方案》提出,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从中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改善有色竞争格局。

 

他表示,国内铜冶炼产能过剩,是导致铜冶炼费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从长期看,能源转型、海外再工业化对铜需求潜力较大,铜矿中长期供给紧张,限制新增铜冶炼产能,有助于改变铜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分配情况,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了从严控制氧化铝新增产能,虽然以前也提出过要防范氧化铝产能的盲目扩张,但这次的指引比较细节化。电解铝供给约束进一步夯实,氧化铝行业格局具备改善预期。

 

《行动方案》还提出合理布局硅锂镁等新产能,虽没有实质性的限制,表明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但工业硅和镁均为高耗能高碳排放品种,不排除未来会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优化产能。近年新能源产业链积极扩张产能,导致材料环节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规范性政策的出台或改变产能过剩的预期,利好具备技术、成本、产能优势的企业。

 

但在实施节能降碳措施时,也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挑战。陈子扬指出,节能降耗行动方案涉及提升进入门槛、控制产能产量、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或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企业利益冲突、地区经济发展压力等挑战

 

这是因为,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存在技术风险和市场适应期,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和回升期,复苏基础尚未十分牢固,控制产能产量可能会短期加大地区经济压力。

 

他还表示,监管力度和效率将对节能降碳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避免执行偏差,也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挑战。

 

免责声明: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受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且不得对本通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每个公民都有举报洗钱犯罪的义务和权利。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