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岳:中证A500ETF投资价值解析

2024-10-23 10:28

直播嘉宾:

黄岳 中证A500ETF(159338)基金经理

直播时间:

10月15日9:30


摘要:

中证A500指数是指数产品系列里面的第三代指数,定位是未来最能表征国内股票市场的指数标的。中证A500指数聚焦的也是所有龙头上市公司,市值也是从上往下排序选500只左右。但是在沪深300指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兴行业的优化和调整。具体来说,中证A500指数优选三级行业的龙头公司,把这些隐形冠军也直接选入到指数里面。

另外,中证A500指数按照一级行业的流通市值来进行再平衡,尽可能使得中证A500指数所有的一级行业可以和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一级行业匹配,更好地去表征A股的整体情况。从效果上来看,中证A500指数全面地覆盖中证三级行业,而沪深300指数在三级行业的覆盖上大概是70%左右。

后市来看,目前市场从三季度的弱预期、弱现实已经进化到了弱现实、强预期,而且这个强预期还在持续兑现。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政策面的态度非常积极,未来我相信政策推出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从布局的角度来说,中证A500指数本身是国内的大盘蓝筹股指数,能够尽可能地表征A股的情况,也是比较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配置标的。

从政策转向和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未来大级别的行情还没有结束,只不过短期可能冲得太快了,这个位置可能也需要时间来进行震荡整理,再去重新开始有趋势性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觉得网格策略和定投策略都是比较合适的方法。如果大家想要对市场进行配置,或者说希望发掘核心资产、配置核心资产,欢迎关注中证A500ETF(159338)。


正文:

各位投资者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中证A500ETF的情况。

第一,我们会探讨这个指数的配置价值,以及为什么在这个时点可以关注这样一个指数。第二,最近一段时间行情的波动比较大,现在大家可能也毕竟关心未来还有没有大的机会,现在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我们会重点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最后,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市场长期的投资价值。


一、中证A500指数有何优势?

第一个维度,我们介绍一下中证A500这个指数的投资价值,以及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点推出这样一个产品。

中证A500指数是指数产品体系里面的第三代指数,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第一代指数就是上证综指,从市场刚刚设立以来就一直有这么一个指数,编制的时间比较早,所以这个指数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瑕疵,之后也进行了一些变更。另外,这个指数完全按照总市值来进行加权,简单来说,总市值越大,对这个指数的影响力就越大。国内市值大的无非就是银行、石油、运营商、煤炭这些龙头公司,这些公司普遍已经度过了快速成长期,尤其是刚刚上市纳入指数的时候,可能又是在略微偏高的位置纳入到指数里面,按照市值加权在指数里面的占比又比较高,所以就造成了国内股票市场一直在3000点附近来回徘徊的现状。但其实我们看经济增速和很多新兴产业的指数,已经突飞猛进了很长时间,这是第一代指数的一些瑕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二代指数,比如说沪深300、中证500等等指数就考虑到了股票里面流通盘的影响,国内大型国有银行里面有很多财政部的持股,真正流通盘的比例是比较低的。

中证A500指数算是第三代指数,吸取了沪深300指数在编制时遗憾的一些点,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优化。中证A500的定位是未来最能表征国内股票市场的指数标的,中证A500在沪深300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聚焦的也是所有龙头上市公司,包括市值也是从上往下排序选500只左右,但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新兴行业的优化和调整。具体来说,中证A500指数直接把细分行业的龙头纳入到样本里面

举个例子,比如说电子行业是国内的一级行业;电子下面可能又分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这个就是二级行业;半导体里面可能又分成半导体设计、半导体制造、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一系列的子行业,这个就是所谓的三级行业。三级行业的含有量比较小,龙头的公司市值不大,按照市值排序,从上往下选500只股票的选股方法,其实是选不到新兴产业或者细分行业龙头的,这个也是沪深300指数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同样目标是尽可能表征全市场整体的情况,沪深300指数也是选龙头公司,只不过选龙头公司的思路是比较简单朴素的,就选市值最大的300个龙头公司。中证A500指数也沿袭了这种习惯,根据市值来进行筛选,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把三级行业的龙头公司直接纳入到样本里面,也就会带来一些优势。 

第一个优势,很多三级行业,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的龙头公司,虽然在细分行业里面处于很强的竞争地位,但是由于行业的容量受限,市值并不一定很大,如果按照这个市值筛选500只股票是选不到它们的。但是中证A500指数能够把这些隐形冠军也直接选入到指数里面,这是A500指数,相比300指数做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改进优化。

同时,这种框架未来也能够进行灵活的调整。最近我们一直在自上而下地提到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也就是新质生产力,势必会涉及到一系列新兴产业。比如说最近一两年才提出的低空经济,包括随着去年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所引发出快速成长的算力租赁行业,可能原来还有云服务,另外像低空经济相关的产业链也是最近一两年才提出的,显然是一个比较细分、新兴的产业,这个产业未来一旦形成比较大的市场规模,可能就会被重新划定为三级行业。龙头公司虽然市值不大,但是成长性很强,那么就可以快速地纳入样本。

中证A500主要解决的就是沪深300指数的这样一个瑕疵,就是解决了怎么样筛选龙头的问题,除了从市值的角度考虑,还从行业隐形冠军或者是细分行业的龙头角度进行考虑。另外,它的编制方法在未来的扩展性上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和空间。

第二个优化的部分是沪指300指数之前广受诟病的一点,行业相对来说集中度是比较高的,在2021年下半年把新能源的龙头公司纳入进来之后,行业集中度高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比较大的根治。我们看它的前几大行业,主要是银行、食品饮料、非银金融,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传统的行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又不放弃筛选龙头公司的目标,中证A500在这个维度也进行了调整,按照一级行业的流通市值来进行再平衡

比如说A股里面的电子行业,可能占全国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是10%,在中证A500指数里面通过样本筛选的控制和调整,尽可能让样本里面的电子行业与全A里面的电子行业权重尽可能保持一致,也达到10%,这样中证A500指数所有的一级行业,就可以和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一级行业尽可能匹配,从而这个标的就能够更好地去表征A股的整体情况。

整体来讲,从指数编制方法上来看,中证A500指数主要是做了以上这两个方面的调整。

从效果上来看,中证A500指数全面地覆盖中证三级行业,可能大概只有一两个细分行业没有覆盖到,而沪深300指数在三级行业的覆盖上大概只有70%左右。

在一级行业层面,中证A500指数一级行业的流通市值权重尽可能地和A股靠拢,也就是说尽可能地更贴近A股,而A股里面的新兴行业和偏中小市值的风格可能会比沪深300指数更强一些,所以从产品风格角度来说,A500指数相比沪深300指数更加注重于标的的成长性,包括很多新兴产业,比如说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生物,这些新兴行业在中证A500里面的权重占比优于沪深300指数里面的权重占比。


二、当前为什么适合布局中证A500?

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点推出这样一个产品,以及编制这样一个指数?整体来讲,虽然由于行情的剧烈波动导致这些产品从成立以来,包括到上市之后,净值表现可能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在指数编制和发行的时候,其实恰好也处于A股历史上比较低的位置,在比较低的位置来编制发行这样一个指数,其实也是贯彻落实或者进行长期配置、长期布局的一种应有之义。

再往后看,我们可以看到9月底以来市场之所以出现了非常伶俐的上涨,也是因为政策出现了非常剧烈的转向,而且还在不断地转向的过程中,有点类似于一个大船已经开始掉头,船长已经开始把这个舵轮向反方向打过去,但是由于这个船太大了,在转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包括政策的出台、协商势必也是有时间的,但是这个方向盘已经打过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涨行情爆发得这么激烈的原因。

一方面是原来太便宜了,基本上处于历史估值水平比较极端低的位置。目前应该说是完成了一轮情绪的修复,情绪修复之后,正常来讲可能会出现一个宽幅震荡的情况,这种情况从战术上来讲是比较适合做网格交易的,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潜在的震荡区间,通过网格相关参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摊薄成本的目标。

正常来讲,指数大幅上涨之后,又在高位出现了非常高的成交量,短期可能是一个偏震荡的格局,行业板块方面未来可能也会进一步分化,回归到基本面的定价情况。短期市场的定价效率可能会比较杂乱,并不是完全基本面驱动的定价,有些可能是市场情绪,有一些可能是极端低估之后的反转效应,未来市场能够比较确定的是波动率很大概率会进一步下降。随着波动率和成交额的收敛,再经历不断的震荡之后,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下一波趋势性的行情。

从中期的角度来看,这一波上涨之后,大量的产品开始被赎回,因为目前上涨的位置已经差不多达到了2022年和2023年成交密集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有很多投资者可能两三年都没有比较好的投资收益,现在突然收益率回正或者开始赚钱了,再加上对这个市场未来看不清,所以这些投资者可能会短期撤离市场,但是撤离市场之后,未来一旦出现政策上比较大力度的转向,或者一旦又出现新的赚钱效应,他们其实还是会回来的。

另一方面,最近我们也和机构进行了密集交流,机构对于未来的行情还是比较乐观的。在9月底,大家的情绪都非常悲观,毕竟从5月份到9月份,市场呈现连续缩量下跌。之前大家普遍的预期就是弱现实、弱预期,因为大家可以看到近期的经济数据确实存在压力。目前市场从三季度的弱预期、弱现实已经进化到了弱现实、强预期,而且这个强预期还在持续兑现

行情的启动点是“一行三会”发布了一些超预期的政策,此后9月的政治局会议又破天荒地提到了经济问题,十一前后各个部委都开始密集举行政策宣讲。虽然有些政策的力度和大家的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还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

从程序上来讲,以财政政策为例,程序上就需要人大的批复,至少要到月底的人大相关高级别会议之后才能够生效或者落实,所以在自上而下的转向过程中,程序上就需要目前的中层或者部委的层面互相协商、商讨之后,才能进一步出台政策,这本身就需要时间。所以客观来讲政策的产生确实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政策面的态度非常积极。可能有很多市场人士和投资者会觉得国庆之后发改委的会议好像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但事后也有很多相关部门马上就这个事情发文解释。大家也可以看到此后的财政部会议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而且非常注重和市场的沟通交流,我觉得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亮点,未来我相信政策推出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但是如果大家指望在今年的四季度把所有的政策打出去,直接搞10万亿或者更高规模的财政刺激,我觉得也不太现实。一方面,目前美国大选的结果还没有落地,这对于外交政策、出口策略、产业战略来说都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往往要等到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治局会议,来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安排来进行定调,以及到明年的两会前后进一步批复政府预算的时候,政策才可能进一步大幅加码,所以我个人觉得政策的节奏可能不一定有大家想得那么快。但是目前来看政策面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而且会不断地在现有的框架上修修补补,然后来推出一些新的增量政策。

另一方面,从总量的层面来看,我个人觉得也没有必要在短期预期太高,因为目前政策的博弈、协商到上传下达会有一个比较复杂和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中长期看,我们的节奏已经转向了,我觉得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所以我对未来中长期的市场还是非常乐观和积极的。

从布局的角度来说,中证A500指数本身是国内的大盘蓝筹股指数,它从编制方法上就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表征A股的情况,所以这个指数也是比较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配置标的。


三、后市行情如何看待?

10月前后,市场行情的波动非常剧烈,有很多投资者可能十一之前就特别乐观,觉得马上就能涨起来,十一之后情绪又有些波动。我最近和很多投资者交流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共性的问题,所以也聊一下。

我觉得从政策面看,目前和去年8月相比,对于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市场领域的政策力度其实是更大的。很多部委领导在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都会提到证券市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全方位的重视,和去年以监管机构为主的单兵作战思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基本面看,目前基本面的周期状态也会比去年8月更好,因为去年8月美联储还没有开始降息,而去年11月前后美债的收益率才见顶,此后到议息会议才开始转向,虽然没有立刻开始降息,但是已经进入到了降息预期博弈的阶段。而今年毕竟美联储已经开始降息,未来全球的金融体系流动性可能会进行再分配,有些流动性会溢出到国内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全球的制造业周期,其实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历了长达三年左右的比较漫长的下行周期,从历史上来讲,下行时间已经比较接近于历史极值。而中国国内的经济主要由地产带动,出口的经济主要受全球制造业周期的影响,毕竟中国在全球经济产业链里的地位仍然是处于世界工厂的定位,全球制造业周期的长期下行也带来了反弹的机会。

另外,美联储降息之后,未来全球的总需求有望提升,新一轮制造业投资也有望在明年左右开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的周期位置也比去年更好。尤其是美联储降息之后,国内汇率的压力马上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虽然客观来讲对于出口可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人民币资产,和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会起到非常大的提振作用。

另外,十一期间大家也看到证券开户数极高,而且很多议题已经出圈了,所以目前虽然政策出台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我觉得可能最先见效的政策有可能集中在金融市场,并且金融市场的政策传导速度和政策落地速度都是最快的,“一行三会”的领导当时提出的再贷款,其实现在已经开始逐渐落地了,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执行。未来这一块还有一些政策加码的空间,比如逐渐去引导中长期资金的入市等等。我觉得未来更符合机构投资者长期配置需要来稳固净值波动的一些政策都有可能出台,这些都毫无疑问都是有助于证券市场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从政策转向和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未来大级别的行情还没有结束,只不过短期可能冲得太快了,这个位置可能也需要时间来进行震荡整理,后面才有可能随着新的政策出台,再去重新开始有趋势性的机会。这短期对于一些持币观望的投资者来说是好消息,但有些被套在里面的投资者肯定会觉得特别难受,那我觉得一方面是可以通过网格交易或者类似的策略来尽可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我对于未来国内证券市场中长期的表现还是非常充满信心的

对于持币观望的投资者来说,目前最好的消息就是波动率在下降,在十一前后如此高的波动率之下,其实对这个市场里面所有的参与者来说都是极度不舒适的,很多指数日内的波动可能都要达到六七个点,超过了以往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指数波动水平。甚至现在日内的短期操作都会产出3%到5%左右的收益率水平,这种收益率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市场的参与者的心态都是一种考验,大家都生怕犯错误,那就有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而现在市场的波动率降下来了,对持币观望的投资者来说,未来就会有更从容的机会来考虑到底怎么样布局。目前定投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策略。因为刚才也介绍过短期由于市场的大量成交,很大概率后续会经历波动率下降、成交量减少以及逐渐震荡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客观来讲市场运行的轨迹是不太确定的,但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方向是比较乐观的。其实定投策略一方面是能够满足工薪家庭每个月资产配置的需要,和每个月收入的现金流来进行匹配,把收入更好地配置在金融资产里面。另一方面是可以用来建仓,目前波动率比较大,择时的成功率不会很高,并且择时失败的代价也非常大,性价比没有那么高。那么当前在震荡的路径不确定,但对于未来可能又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定投作为仓位部署的策略。

定投或者分批部署的时间可以从现在设置到12月左右,因为12月正好是美国大选结束,也是国内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下一年经济工作定调的时点,而且那个时候三季报也会密集披露,披露之后市场势必要对三季报重新进行一次定价,尤其是现在很多市场做Alpha的机构也非常关注三季报能否为未来行业的业绩增长带来一些前瞻性的指引,由此来抢占先机。

在三季报披露的前后,我觉得金融市场势必会呈现比较大的波动,三季报披露之后择时的胜率相对来说也比较低,为什么把定投的时间点从现在设置到今年的12月左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波动率仍会偏高。并且这中间又涉及到大量地缘政治、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这个时候分批布局可能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配置方法。


四、中证A500ETF(159338),一键布局核心资产

最后,再回到今天的主题中证A500ETF(159338),ETF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一键式布局金融资产,相对来说会比较便利。如果选个股的话,目前市场上已经有5000多只股票,选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我觉得“核心+卫星”的配置思路也比较适合当前的行情,思路是去配置中国的一些核心资产,让我至少能够跟得上指数,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根据自己的偏好择机配置一些行业或者主题的标的,来更好地去贴近投资思路。比如说从投资思路来看,有的人看好红利,有的人看好科技创新,有的人可能比较关心财政部的相关政策以及“一行三会”新的增量政策。

客观来讲,因为短期市场的定价效率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有些是基本面定价,有些是完全非基本面定价,那么短期投资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核心。在这个位置考虑自己的仓位怎么样部署才是市场的主要矛盾,而短期哪个板块强一些、哪个弱一些,我觉得反而是次要矛盾。因为如果是有系统性的行情或者是行业级别的大行情,那基本上所有的板块都能轮得到。国庆前后的行情其实就是这样的,我们会看到几乎没有一个板块缺席,这个时候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提升仓位或者抓住最核心的资产,再通过卫星来进行轮动;如果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卫星上,那搞错卫星对心态和投资收益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中证A500ETF(159338)这个标的的目标就是成为未来最能够表征A股市场整体情况的指数工具。此外,它相比原来起到定位作用的沪深300指数来讲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具体来讲,它更加侧重于新兴成长行业,对三级行业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中证A500指数相比沪深300指数主要低配了金融,包括银行和非银,加起来可能低配了9%,食品饮料大概低配了2%,这11%的权重比较平均地分配到了一些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行业上,包括电力设备、新能源、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生物制药、化工等一系列行业,这些行业超配也比较均衡,每个一级行业大概超配了1%-2%左右。如果想要对市场进行配置,或者说希望发掘核心资产、配置核心资产,欢迎关注中证A500ETF(159338)。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