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抵扣机会还剩十几天!个人养老金攻略来了

晨星中国 2024-12-18 16:18

就在上周,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


想必有很多朋友上周也听到一些例如“个人养老金政策在全国铺开”、“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等消息。


我们上周也在后台收到了很多提问,比如个人养老金究竟是什么,和我们平时缴纳的社保有什么关系?大家都说参加个人养老金可以享受节税优惠,到底怎么买才能节税呢?除了节税外,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买基金有没有费率上的优惠?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送上一份个人养老金政策的投资和节税指南!


01个人养老金是啥?


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社保)的一种重要补充,也就是为了让大家在社保之外,有机会再为自己多缴一份养老保障。


与“吃大锅饭”的社保不同,个人养老金采用个人账户制。


也就是说,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资金完全基于参加人的个人缴费,并遵循自愿原则,你可以选择是否参与,以及缴纳的金额和频率也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同时,对于缴纳到个人养老账户里的钱,你拥有充分的投资决策权,能够自主决定其投资方向,整个投资过程保持高度透明。当然,投资带来的收益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亏损,也要由你自己承担。


02 参加个人养老金政策有哪些好处?


那有朋友可能会问了,这些金融产品我们日常通过其他的渠道也可以自己投资,为什么要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去买呢?


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主要有税收和投资费率两方面的优惠。


就拿税收优惠来说,大家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按照每年12000元的限额标准,可以在个人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而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养老金再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下图可以看到,对于每年应纳税所得额(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直接查到自己的情况)超过3.6万元的投资者来说,既可以享受税收递延,也可以享受税率优势。


图片


也就是说,你在多一份养老金的同时,还少一笔税收,而且收入越高的投资者,这个税收优势越明显,能薅的羊毛越多。投资者不妨对照自己的收入情况看看能否薅到这个羊毛。


其次,就是很多朋友关心的费率上的优惠。


监管规定,针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设置单独Y份额,该份额不得收取销售服务费,可以豁免申购费等销售费用,并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一定的费率优惠。


也就是说,在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的基金产品,可以享受费率优势。从过往纳入的养老目标基金来看,专门提供给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的Y份额,其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基本只有普通份额的一半,这个费率优势还是相对明显的。


02 这次关于个人养老金的政策更新有哪些?


上周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主要是在个人养老金政策上有有三点更新:


一是自今年12月15日起,本来只在36个城市试点的个人养老金政策将在全国实施。也就是说,现在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缴纳社保的朋友们,都可以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


二是大家在个人养老金计划中可以投资的产品类型也将会扩容。原来试点时,大家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买到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FOF基金等金融产品,这次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并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三是领取条件比以前放得更宽一点。因此要求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除特殊情况外,需封闭到退休后才能领取。在试点政策中,只有参与者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领取条件才可以把钱从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取出来。而现在,除了上面提到的条件,如果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也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


03 哪些指数基金被纳入了个人养老金投资范畴?


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这是自2022年11月养老金账户试运行以来在产品层面的首次重大突破,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


相对之前只能买养老目标基金,现在投资者可以借助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税收和费率优势来买指数基金了。


就在上周,已经有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被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包括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78只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

图片


指数基金是一种被动投资基金,旨在复制和跟踪特定市场指数的表现。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来获取股票市场或者某一类股票的平均回报。


它特别是核心宽基指数基金因为风格稳定、持仓透明且分散、费用低廉等优势,往往能够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给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较为适合个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需求。同时将指数基金纳入养老投资组合,将有助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和收益性,有助于投资者实现养老财富的长期增值。


04 个人养老金应该如何参与指数基金投资?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养老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活动,投资者在考虑自身的养老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需求之外,投资策略还需要随着投资者年龄的推移和风险偏好的变化而调整。


在试点时就被纳入投资范围的养老目标基金,特别是目标日期基金,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养老投资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但其实,除了投资养老目标基金外,投资者也可以考虑将指数基金纳入组合里面进行配置。


但这么多指数产品,投资者具体如何选择呢?不妨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决定指数基金在组合里面的配置比重。


投资者需要通过设定自己的养老目标以及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决定指数基金在个人养老金组合中的初始配置比例,并根据市场变化和个人情况,适时调整指数基金的配置比例。


依据生命周期投资理论,年轻时,投资者处于职业生涯早期,未来预期收入较高,财富积累较少,投资期限较长,能够承受较高的风险,因此可以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以追求更高的收益。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近退休时,投资者的收入预期降低,财富积累增加,投资期限缩短,风险承受能力逐渐下降,此时应减少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增加非权益类资产如债券、货币基金等的配置,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保障养老资产的稳健性。


其次,选择目标指数。


虽然首批纳入投资产品目录的85只指数基金大部分都是宽基指数,但是不同指数在规模、定位、编制方法、针对的市场板块以及行业分布都会有所区别。


例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分别属于超大盘、大盘和中盘的代表指数,而中证A500则更加均衡,这些指数主要成分股均集中于主板,包含的创业板、科创板成分股较少。


其中上证50、沪深300前三大行业基本均为银行、非银金融和食品饮料;而中证500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中证A500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电子、电力设备、银行。


这些指数单一行业占比均不超过20%,而创业板、科创50指数则较为针对单一板块。创业板指数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其中电力设备占比高达33.7%;科创50指数中电子行业占比高达64.68%,广受电子行业影响。


核心宽基前5行业占比在40-60%,但创业板指与科创50分别高达85.8match2%与91.97%,其行业倾向明显,结合其个股规模均值较小的特点,这些指数波动相对更大。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最后,选择具体的基金。


市场上跟踪同一个指数的基金非常多,一般来说,建议挑选资产管理规模较大而且具备费率优势的产品。


较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往往意味着基金有更好的流动性,而且由于规模效应,较大规模的被动基金往往有着更低的运营成本。


另外,费率对于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至关重要。基金投资中的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一系列费用都是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成本,最终都会对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造成一定的侵蚀。


投资成本越低,投资者可以获得的回报就越高,而且养老投资属于一项长期的投资活动,在复利的魔力之下,哪怕只是微小的费率差异,经过时间的累积,对长期收益率的提升同样不容小觑。


我们也观察到,目前除了部分指数基金管理费率只有0.15%外,目前大部分的指数基金管理费率都是0.5%。但同样都属于指数基金,部分基金却最高收取1%的管理费,是大多数指数基金管理费率0.5%的两倍,而且很多还出自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选择具体的指数产品时,需要擦亮眼睛。


05 其他还有什么需要注意?


虽然有税收和费率优惠,但我们也不建议大家“无脑”大家选择参加个人养老金账户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相应的产品。


社保资金由各地方政府主导,而且领取金额是由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以及退休年龄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可以终身领取。


而个人养老金则是一个市场化的账户机制,不仅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而且可以自由选择投资标的,风险和收益也完全由自己承担。个人养老金在领取的时候也完全取决于你账户投入的本金和收益,领取完了也就没有了。所以在进行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自身的养老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领取规则。


我们上面也提到,缴纳到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只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达到一些特殊情况才能取出。


所以大家在缴费时不单要考虑税收上的优惠,也要考虑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和流动性需求,确保缴纳到账户里进行投资的钱是一笔可以长期不用、也不影响当前生活的钱。


作者 | 代景霞

编辑 | 屈辰晨


免责条款:©2024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