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季度,整体宏观经济继续在弱复苏的轨道上运行,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 高端制造行业发展势头较好。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受会议通稿的积极表态提振,A股市场在四季度表现活跃,尤其是部分题材股和中小盘股票。上证综指在四季度上涨0.46%,wind全A上涨1.62%。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在四季度下跌2.25%。我们努力在板块中自下而上选择产品、技术、成本等方面明显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公司,争取获得超额收益,组合净值在四季度下跌,本季度跑输行业基准,但从全年来看,我们依然取得了正的超额收益。
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细分板块,锂电方面,需求淡季不淡持续得到验证,25Q1 预计整体环比降幅好于往年。同时年末重点供应链的价格谈判表现积极,铁锂、负极、6F、铜箔预计都有涨价落地,盈利改善趋势已经开启。中期维度看,需求端,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仍有望保持较好的增速,迎来需求大年。盈利端,连续两年的行业低谷使得产业链盈利处于极低分位,部分环节龙头低于10年回本线,行业大面积亏损,产能扩张显著放缓,行业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盈利分位向合理盈利中枢靠拢也是客观规律。
目前来看多数环节仍有较大修复空间,2025下半年-2026年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值得期待。展望来看,锂电板块后续继续关注以下方向:1)产品升级主线:动储铁锂均步入能量密度升级期,高压实产品趋势明确;负极快充带来差异化,非 上市或出清,电池端神行、大容量储能电芯等实现新品溢价,环节龙头受益于成本端管控单 吨盈利提升更高。2)涨价弹性:淡季不淡预期下,产业链涨价预期提前,关注部分环节涨价预期落地,进一步修复盈利,估值具备性价比。3)海外供应链:欧洲碳排和特斯拉新车 周期启动带来边际变化和持续改善预期,更高的进入壁垒和更为复杂的环境,将使得产业链龙头公司海外链具备阿尔法。4)新技术:固态电池当前处于技术路线选择初期,各大技术路线均有企业布局,关注材料端和设备端的确定性行情。继续看好锂电产业链龙头公司。从整体汽车行业来看,2024年汽车最大的看点在于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需求韧性+新能源超预期。2024 年 1-11 月累计实现批发销量 2443.5 万辆,同比增长 5.0%,内需销量 2019.5 万辆,同比增长 8.3%。新能源销量超预期,2024 年 1-11 月累计渗透率达到 43.0%,内销渗透率连续四个月50%以上。其中1-7 月插混提升速度更快,8 月纯电渗透率迅速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达 28.8%。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 1-10 月出口销量同比增长 25.9%。回顾全 年,4月以旧换新政策落地,7月再加码,商用车也首次纳入到补贴范围中。预计2024 年乘用车销量有望同比明显增长,且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预计达到 40%以上。低端消费需求旺盛,智驾带动高端放量。2024 年汽车消费两大特征:1)12 万以下低端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占比提升;2)30 万以上高端市场占比提升。预计智驾是下一核心竞争要素,技术领先+销量兑现的车企有望脱颖而出。
站在当下时点,我们继续看好新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行业需求波动和产业链降价接近尾声,中期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回顾 2023年和 2024年上半年,在碳酸锂跌价预期下,产业链继续去库存,压制短期景气度;欧美市场则风险暴露,包括德国、法国的补贴退坡,以及美国整车库存、IRA法案 FEOC 政策等。不过后续产业有望迎来积极变化,一是盈利下行、 融资收紧后供给扩张显著放缓,2024 年四季度盈利有望企稳,2025 年有修复空间。二是在 锂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后,国内 5-15 万经济性车型有望放量,单车带电量和 EV 渗透率有望 提升。三是欧美有望重回中高速增长,包括欧洲碳排放考核约束、供给端车型释放,以及美 国电池供应链瓶颈缓解。四季度,我们继续加仓了部分优质锂电池材料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基本面表现良好,股价位置处于低位,且估值在比较低的位置。我们看好这些公司在后续季度的表现。同时,我们对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持仓结构进行了调整,加仓了汽车智能化更相关的标的。我们努力通过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来寻找新能源行业中的超额收益。我们重点的布局方向包括:1.汽车电动化。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 龙头企业全球份额不断提升,同时带动整个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2.汽车智能化。类似过去十年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进步的过程,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是“功能汽车”向“智能汽 车”进步的过程,从而会诞生较多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化升级的投资机会,譬如域控制器、智 能座舱、线控底盘等。3.新能源发电,作为新能源车整体产业链的上游,真正实现碳中和远 景的重要抓手,譬如光伏、风电、氢能源、储能、电力设备等。我们选股的标准为:1.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如锂电池领域的高镍化、大电芯、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安全性提升,如汽车智能化方面的智能座舱、驾驶域等),渗透率持续提升,带来更好的消费者体验的细分环节;2.持续通过一体化、产线效率提升、优化管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取得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3.业绩持续高增,估值合理。(内容摘自华夏新能源车龙头2024年四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