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eepSeek公司强势崛起,就像一匹黑马闯入AI赛道,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如今,AI界“满城尽带DeepSeek”,华为云、天翼云、阿里云等一众云厂商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 R1。
一系列的变化,不由得让我们开始审视:人工智能这趟高速列车,是不是已经开到了变局的十字路口?
长城基金的基金经理赵凤飞,管理长城改革红利、长城智能产业等多只基金,他本身就是一位计算机专家,是南开大学软件工程学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连读博士,有超过10年的科技股投研经历,近7年的基金投资经验。经历过几轮科技股牛熊周期的他,对这波AI行情,有着自己独立的认知。
“AI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生活中有很多岗位还没有用到AI”,赵凤飞指出,但是,从股市的角度来看,AI行情已经赛程过半,A股2025年的AI投资也会从上半场过渡到下半场。
那么,AI投资的下半场如何把握?2025年的科技股投资,该如何迎战?
Q1: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令美股“科技七姐妹”股价一度大幅跳水,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港股科技股集体爆发。蛇年开年,A股相关概念股更是集体狂飙。如何看待 DeepSeek对海外市场的扰动,以及AH股市场相关概念逆市大涨?
赵凤飞:DeepSeek在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出众,达到了全球第一梯队的水平,而且训练和推理成本大幅降低,在工程优化方面运用了大量原创技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AI大模型领域出众的工程实力,颠覆了海外很多人对中美AI差距的固有认知。
与此同时DeepSeek的出圈意味着中国在科技封锁背景下实现前沿创新,说明美国的限制封锁不能阻挡中国AI领域的高速发展,这极大提振了国内科技界的自信心,也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催化剂,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
Q2:DeepSeek的爆火,是否会颠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格局?随着国内外巨头相继接入DeepSeek,未来AI产业格局是否会发生变革,具体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凤飞:近期横空出世的DeepSeek、“豆包”等模型和应用,都搅动了全球的AI格局,说明在模型能力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已经非常小。随着Scaling Law(规模定律)到了一个瓶颈,难以快速突破,在下半场拼应用的时候,中国有更强的产品经理、更“卷”的执行力、更强的落地能力,这些都是中国的特有的产业优势,做应用我们不会输给美国。相应的,在A股市场,后续国内AI产业链有望成为主导,海外映射逻辑会逐渐淡化。
Q3:DeepSeek的技术颠覆带来的是AI行业的多元化,有望加速AI行业的普及繁荣,具体细分到行业子板块来看,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赵凤飞:AI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但从股市角度来看,AI行情已经赛程过半。上半场主要是算力投资,只要不断有新技术出现,市场有较高的预期,就可以撑住估值和股价的上涨,但进入下半场之后,要看兑现情况,比如技术的落地、应用的爆发。
AI投资的下半场,可以积极关注三大变化带来的机会:
1)算力端可能还会有表现机会,但重点会从训练端到推理端ASIC(应用型专用集成电路)。
2)更值得关注的是应用层面,包括硬件和软件应用层面。市场普遍认为,硬件应用落地可能更快,比如AI眼镜、AI耳机、AI陪伴玩具等很有可能在2025年爆发,包括上游芯片、模组、生产产品的公司以及做IP的公司都可能受益。软件方面,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会是2025年的一大热点。
3)关注A股在AI行情中的角色转变,过去两年AI行情唯美股市场“马首是瞻”,A股更多是跟随为主,包括GPU、一些新的技术概念出现,都是美国先提出来,再映射到A股。但是,随着下半场应用端的加速落地,AI投资的下半场可能转化为以国内为主。
Q4: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是对AI+产业逻辑重大利好,也让市场对中国科技竞争的信心进一步显著提升。但AI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创新和积累,并非一蹴而就。未来,还有哪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需要关注?
赵凤飞:回顾AI 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AI的发展已经经历过多次高潮和低谷,每当AI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时候,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往往会过于兴奋,给予其很高的预期,但科学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有非线性、跳跃性等特点,并不以人们的期待而转移。
当前大语言模型在有效训练数据总量和参数总量上已经遇到一些瓶颈,而其他基于新框架的模型还并未爆发,所以人类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路途可能并不平坦,如果基于Transformer的大语言模型不足以带领我们走向AGI的话,那下一个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可能需要经历相对漫长的等待,这会带来AI技术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Q5:在大变局时刻,2025年的科技股投资已经不再是“抄作业”那么简单了,如何能够保证在这波科技投资浪潮中“不下牌桌”?
赵凤飞:一是保持在场。“924”行情以来,政策层面出现了很大幅度的转变,经济数据还尚需时间反应,市场当前进入了“强预期、弱现实”的阶段,加上海内外AI、机器人等科技领域持续有催化剂出现,我认为2025年市场偏好仍有利于科技股行情,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保持在场就是最好的策略。
二是脚踩“刹车”。在当下AI投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产业大趋势主线上的公司,要么是在硬件能力方面拥有稀缺的卡位优势,要么是在应用流量层面具备独到的入口长处,优先选择长线品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追高,尽量在相对低位布局买入,踏准节奏才能收获机遇。
三是组合布局。从长期视角看,AI是最具看点的领域,不过AI行情已经连续两年上涨,下半场投资大概率从算力转向应用、从训练端转向推理端,进入下半场要更重视风险,要做好AI行情在未来某个时刻见顶回落的准备,灵活应对,规避下跌风险。除了AI之外,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也是有长逻辑的另一条投资主线,突破美国封锁、实现自立自强也是中国科技长期发展的方向,半导体则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主要领域。
Q6:在AI行情的下半场,市场预期较为充分,认知不断深入,挑选优质的科技公司变得更具挑战,如何筛选优质的科技股?
赵凤飞: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产业趋势为王。不管是以前的“互联网+”“新半军”行情,还是当前的AI行情,都是巨大变化催生出来的机会,因此,投资科技领域,要布局大的产业趋势的长坡厚雪赛道,才能够真正分享到时代的红利。同时选择具备护城河的科技公司,比如具有长逻辑、大拐点、稀缺性、卡位优势等。
二是,把握波动中的确定性。科技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波动巨大,因此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一方面,积极关注“预期低”的行业与公司,包括新事物、新变化,以及因市场偏见而被错误定价的潜在领域;另一方面,及时止盈兑现,紧密跟踪产业动态,一旦买入逻辑发生变化或被证伪,果断离场。当市场交易过热、情绪亢奋,甚至科技股话题“火出圈”时,要秉持逆向投资思维,考虑适时兑现收益。
2025-02-12 20: 54
2025-02-12 20: 53
2025-02-12 20: 53
2025-02-12 20: 53
2025-02-12 20: 45
2025-02-12 2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