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医药,蛰伏四年后能否搭上AI的快车?

2025-02-20 10:56

随着DeepSeek概念持续发酵,AI的风吹到了医疗板块。


上周(2.14一周)医药板块上涨2.71%,跑赢沪深300指数1.53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名第5;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指数涨幅为2.70%,跑赢同期沪深指数2.38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7)。2月14日,AI医疗指数单日涨幅超8%;港股那头,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同样大涨6.91%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5.02.10-2025.02.14,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详细注释见文末


沉寂四年之久的医药板块蠢蠢欲动,这一次,能否搭上“AI+”的顺风车呢?


01

AI热点扩散



本轮AI行情演绎到现在,随着市场共识向AI持续凝聚,TMT板块的成交占比近期快速抬升到46%左右的位置,是近年来新高。


而参考历史经验,当成交占比升至高位时,板块短期可能出现震荡波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情就此终结,而是意味着有可能出现内部的轮动和高低切换。


以2023年的AI行情为例来看,每当板块出现“高温”状态,交易快速放量、交易情绪阶段性过热时,往往以内部快速轮动、高低切换的方式进行调整。

image.png


而当前阶段,随着AI板块热点的逐渐扩散,板块内的主线方向也愈加明朗,呈现出三大趋势:

  • 从上游到中下游,(5G通信→云计算、数据、信创、游戏、文娱传媒);

  • 从集中到百花齐放;

  • 从AI到AI+。


一方面,TMT中以计算机、传媒为代表的AI中下游板块共识不断凝聚,引领市场上行;另一方面,本轮AI行情也开始向医疗、信创、教育、智能驾驶等更多AI+领域扩散,进入多点开花、共振上涨的阶段。


02

AI+医疗概念爆发




作为当前AI领域的焦点,DeepSeek使得AI技术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2月以来已有多家医疗领域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公司智能化转化,这也使得AI医疗板块成为节后A股亮眼的主线之一。


AI医疗的核心价值在于提质增效场景扩展,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细分领域,包括辅助诊断、影像、医疗服务、医药流通、互联网医疗和制药等。AI+医药迎来全面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链优化投资机遇。

image.png


我们把目光望向全球,再探寻AI医疗的增长逻辑——


市场规模。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24-2032年全球AI医疗市场将以43%的复合增长率扩张,2032年规模达4910亿美元(约3.58万亿元人民币);

竞争格局。海外企业如Tempus AI已经实现商业化盈利,国内企业则依托数据与成本优势加速追赶,如医渡科技整合DeepSeek模型,推动AI医疗大脑YiduCore的规模化应用。(注:文中所述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

政策红利。中国将AI医疗纳入“十四五”重点规划,2024年至今已有超10项国家级政策出台,涵盖技术研发、数据安全、医保支付等环节。


而经过连续四年的调整后,医药板块当前估值、业绩、资金面均已在底部。截至2月14日,医药指数市盈率为31.17倍,低于历史均值7.33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74倍,医药指数盈利率溢价率为144.6%。

image.png


03

如何把握AI医疗长线机会?




AI医疗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医疗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驱动下,这一赛道有望持续诞生“十倍股”。

图片

东吴证券认为AI医疗仍被显著低估。从成长性角度布局,主要集中在AI医疗、创新药领域;从低估值以及高股息角度布局,主要集中中药领域;从左侧角度布局,主要集中在原料药、部分CXO、医疗器械。

华福证券指出中长期配置上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是“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招投标情况持续回暖,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选股难度较高,指数化投资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借道ETF参与布局,既能分散个股风险,又能捕捉行业的贝塔收益,这或许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优先策略。

图片


话说回来,小夏还真是挺期待AI与医疗的结合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的。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已经正式“上岗”了,华为也在2月18日发布了瑞金病理大模型,有望通过AI辅助诊断降低缺失监测率和误诊率。“赛博华佗”革命伊始,未来可期。(注:文中所述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




滑动查看完整提示↓↓↓

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港股特别风险提示:本基金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本文提及基金为股票基金,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本文提及基金为指数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

1.    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2.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3.    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4.    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5.    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6.    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7.    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

8.    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9.    本资料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

10.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