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epSeek概念持续发酵,AI的风吹到了医疗板块。
上周(2.14一周)医药板块上涨2.71%,跑赢沪深300指数1.53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名第5;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指数涨幅为2.70%,跑赢同期沪深指数2.38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7)。2月14日,AI医疗指数单日涨幅超8%;港股那头,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同样大涨6.91%。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5.02.10-2025.02.14,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详细注释见文末 沉寂四年之久的医药板块蠢蠢欲动,这一次,能否搭上“AI+”的顺风车呢? AI热点扩散 本轮AI行情演绎到现在,随着市场共识向AI持续凝聚,TMT板块的成交占比近期快速抬升到46%左右的位置,是近年来新高。 而参考历史经验,当成交占比升至高位时,板块短期可能出现震荡波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情就此终结,而是意味着有可能出现内部的轮动和高低切换。 以2023年的AI行情为例来看,每当板块出现“高温”状态,交易快速放量、交易情绪阶段性过热时,往往以内部快速轮动、高低切换的方式进行调整。 而当前阶段,随着AI板块热点的逐渐扩散,板块内的主线方向也愈加明朗,呈现出三大趋势: 从上游到中下游,(5G通信→云计算、数据、信创、游戏、文娱传媒); 从集中到百花齐放; 从AI到AI+。 一方面,TMT中以计算机、传媒为代表的AI中下游板块共识不断凝聚,引领市场上行;另一方面,本轮AI行情也开始向医疗、信创、教育、智能驾驶等更多AI+领域扩散,进入多点开花、共振上涨的阶段。 AI+医疗概念爆发
作为当前AI领域的焦点,DeepSeek使得AI技术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2月以来已有多家医疗领域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公司智能化转化,这也使得AI医疗板块成为节后A股亮眼的主线之一。
AI医疗的核心价值在于提质增效和场景扩展,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细分领域,包括辅助诊断、影像、医疗服务、医药流通、互联网医疗和制药等。AI+医药迎来全面商业模式创新和
我们把目光望向全球,再探寻AI医疗的增长逻辑——
而经过连续四年的调整后,医药板块当前估值、业绩、资金面均已在底部。截至2月14日,医药指数市盈率为31.17倍,低于历史均值7.33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74倍,医药指数盈利率溢价率为144.6%。
如何把握AI医疗长线机会? AI医疗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医疗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在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驱动下,这一赛道有望持续诞生“十倍股”。 东吴证券认为AI医疗仍被显著低估。从成长性角度布局,主要集中在AI医疗、创新药领域;从低估值以及高股息角度布局,主要集中中药领域;从左侧角度布局,主要集中在原料药、部分CXO、医疗器械。 华福证券指出中长期配置上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是“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招投标情况持续回暖,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选股难度较高,指数化投资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借道ETF参与布局,既能分散个股风险,又能捕捉行业的贝塔收益,这或许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优先策略。 话说回来,小夏还真是挺期待AI与医疗的结合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的。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已经正式“上岗”了,华为也在2月18日发布了瑞金病理大模型,有望通过AI辅助诊断降低缺失监测率和误诊率。“赛博华佗”革命伊始,未来可期。(注:文中所述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