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中国 2025-04-14 21:04
观点抢先看
2024年国内ETF资产管理规模增速再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达到95%,管理规模逐年创下新高。相比2023年底1.8万多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2024年底的ETF资产管理规模翻了接近一番达到约3.6万亿元。2024年国内ETF净资金流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相比2023年翻了一番,达到1.3万亿元,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4年各类资产类别的ETF规模均呈现飞速增长,股票型ETF同比增长约九成,债券型及商品ETF增长率均超过100%。
股票型ETF中,大盘平衡股票是资产管理规模和资金流向最大的类别,2024年全年净资金流入高达8000多亿元,占全部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的70%左右。除了大盘平衡股票,其他以宽基类ETF为主的类别,如大盘成长股票、中盘平衡股票、中盘成长股票,2024年的净资金流入相比2023年也都获得了大幅度增长。
虽然与股票型ETF相比,债券型ETF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小,但受益于债券市场持续向好,2024年债券型ETF的规模和资金流都增幅巨大。其中,利率债分类的净资金流入较2023年增长了11倍。
ETF市场马太效应明显,目前市场中规模排名前五的ETF产品中有四只均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宽基ETF,成立超过10年,且规模均已超过1500亿元,2024年资金净流入均超过1000亿元。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一直是按照ETF资产管理规模排序最大的三家基金公司,其资金流入在2024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截至2024年底,国内排名前三和前十的基金公司ETF的市占率较2023年略有上升,分别为48.6%和81.2%。
晨星中国在去年首次对ETF年度资金流进行了分析,今年再次回顾ETF市场时我们发现2024 年国内ETF市场延续了规模与资金流的迅猛增长态势,以创纪录的速度实现了新的跨越。国内 ETF 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一万亿元攀升至两万亿元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其爆发式增长有目共睹。而 2024 年国内ETF市场的表现更为亮眼,不到一年时间,市场规模便迅速超越三万亿元,再次强势刷新历史记录,彰显出国内 ETF 市场蓬勃发展的巨大潜力。图表1:近十年中国ETF的资产管理规模、资金流向(左轴)和基金数量(右轴)根据晨星Direct数据,2024年国内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约1.3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资产管理规模约3.6万亿元,ETF产品数量已达到1019只,其中股票型ETF为 981只,债券型ETF为21只,商品ETF为17只。2024年新发ETF产品数量较2023年持续增加,成为历史上仅次于2021年的第二高年份,全年共发行169只ETF,其中股票型ETF为167只,债券型ETF为2只,全年清盘基金数量较过去两年略降,共清盘20只,均为股票型ETF。2024年新发的167只股票型ETF中,行业主题ETF,包括科技通讯、能源产业、黄金产业、汽车零部件等多个行业主题,总体发行数量仍处于优势地位,但发行规模和资金流入均有下滑;而宽基ETF不仅发行数量大而且资金流入表现抢眼。从市场环境看,2021年以来行业赛道估值过高开始挤泡沫,市场风格偏好转向大盘、价值、红利等方向,中长期主流资金回归宽基指数。行业主题赛道多为新兴成长行业,行业景气度与估值天然波动较大,而政策导向扶持中长期配置型资金入市,市场交易向配置转化,宽基ETF更契合这一趋势,导致行业主题ETF受资金关注度下降。在新发宽基ETF中,中证A500尤其引人注目,作为近期新发行的指数,因其更加均衡与分散的行业分布,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相关ETF发行场面异常火爆。截至2024年底,一共有24只中证A500 ETF发行上市,资产管理规模总计超过2500亿元。此外,红利高股息策略型ETF在2024年也继续快速增长,近三年国内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红利类资产股息相对稳定且持续,较好地契合了投资者需求,同时债券收益率下行也使红利类资产备受关注。截至2024年底,一共有24只红利高股息策略型ETF发行上市,其中包括11只港股通红利高股息ETF,资金净流入总计达到约180亿元。图表3:2024年股票型ETF新发基金各类别的数量与规模占比国内ETF市场从2018年起,连续六年资产管理规模平均增速高达40%,而2024年国内ETF资产管理规模增速再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达到95%,管理规模也逐年创下新高。相比2023年底的1.8万多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2024年底的ETF资产管理规模翻了接近一番达到约3.6万亿元。相应地,2024年国内ETF资金流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尤其在第一和第三季度(单季度已接近2023年全年净资金流入规模)资金跑步入场,2024年全年相比2023年翻了一番,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2024年国内ETF市场的增长,既得益于政策红利与监管创新,也得益于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2024 年国务院发布的新 “国九条” 提出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为ETF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证监会围绕满足中长期资金投资需求,加快权益类指数产品注册节奏与市场供给,同样推动股票ETF规模的飞速增长,并重点推出了中证A50、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产品,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中长期资金入市与2024 年9月底开始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好转,也是拉动ETF市场规模迅猛增长的因素之一,以中央汇金等为代表的 “国家队” 资金,大幅增持沪深300ETF等宽基产品,既平抑了市场波动,又带动了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包括险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对多只中证A500 ETF产品也进行了大量增持,进一步体现了中长期资金对宽基 ETF的配置偏好。2024年各类资产类别的ETF规模均呈现飞速增长,股票型ETF同比增长93%,债券型及商品ETF增长率均超过100%。资金流方面,2024年为国内ETF市场连续第四年实现资金净流入的年份,并且增幅巨大,2024年全年的净资金流入是2021年的10倍多,足以印证近三年国内ETF市场的井喷式增长。股票型ETF在2024年吸引了1.2万多亿元的净资金流入,相比2023年增长了九成多。债券型ETF在 2024年的净资金流入总额接近900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了约270%,巨大的增幅得益于2024年债券市场的强势表现,尤其是国债市场的超级大牛市行情。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ETF同样因为黄金在2024年的优异表现而录得大幅净流入。图表5:近十年按资产类别划分的ETF资产管理规模(单位:十亿元)

图表6:近十年按资产类别划分的ETF的净资金流(单位:十亿元)

目前股票型ETF主要分布在17个晨星分类中,其中包括5个跨境类的QDII基金分类。无论是从ETF资产管理规模还是资金流向来看,大盘平衡股票这个分类在股票型ETF中都属于航母级别的存在,2024年全年净资金流入高达8000多亿元,占全部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的70%左右。大盘平衡股票分类包含了数量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宽基类ETF,如沪深300 ETF, 上证50 ETF, 以及2024年新增的中证A500 ETF等。除了大盘平衡股票,其他以宽基类ETF为主的类别,如大盘成长股票、中盘平衡股票、中盘成长股票,2024年的净资金流入相比2023年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这是估值低位下的长期配置需求、国家中长期资金与机构资金的主动增持、政策支持下的生态优化、以及投资者行为向理性配置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背后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机构化、成熟化的趋势,在市场波动中,兼具流动性、分散性和政策支持的宽基指数,成为资金抵御风险、分享经济长期增长的核心工具。未来,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深化及指数化投资生态完善,宽基ETF的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行业股票 - 科技、传媒及通讯是资产管理规模第二大的股票型ETF类别,但2024年其整体净资金流入较2023年出现了大幅减少,仅为42亿元,同比少增1300多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主题炒作,2024年市场更注重业绩确定性和估值安全性,TMT板块因缺乏持续增长动能和政策催化,成为资金流出的主要方向,资金流向更具防御性和稳定性的红利策略等ETF。除了行业股票 - 科技、传媒及通讯,其他各个行业股票分类也都出现净资金流入减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行业主题 ETF 受行业自身发展、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分化明显,而对于普通投资者和部分机构投资者来说,把握行业轮动难度较大,所以资金较多地流入了宽基 ETF。在5个跨境类的QDII基金分类中,QDII基金 - 美国股票这个类别表现最为突出,这主要得益于2024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强劲表现,标普500等指数在2024年不断刷新新高。但由于受到外汇额度限制等原因的影响,2024年QDII基金整体出现了较为频繁的限购情况,QDII基金整体吸引了约421亿元净资金流入,截至2024年底,整体规模增长至约3300亿元。图表7:按晨星分类划分的股票型ETF的净资金流和资产管理规模(单位:十亿元)

宽基ETF作为市场主流产品,2024年的规模增长尤为突出,其中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截至2024年底资产管理规模接近一万亿元,相比2023年底2800多亿元的规模,增长了两倍多。此外,国内宽基ETF市场呈现显著的指数集中特征,头部指数形成绝对主导地位,规模超过1000亿的跟踪指数就有7个,按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板5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中证1000,跟踪上述指数的ETF合计规模占据了整个股票型ETF的六成左右。图表8展示了2024年按主要指数划分的股票型ETF的净资金流情况,跟踪图中主要指数的ETF产品的合计净资金流占据了整个股票型ETF资金流的九成以上,吸金效果明显,与规模占比一样呈现出非常突出的头部效应。图表8:按主要指数划分的2024年股票型ETF的净资金流(单位:十亿元)截至2024年底,国内债券型ETF一共有21只产品,按晨星分类来看,有13只产品归类于利率债,4只归类于短债,2只归类于信用债,还有2只归类于可转债。虽然与股票型ETF相比,债券型ETF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小,但受益于债券市场持续向好,2024年债券型ETF的规模和资金流都增幅巨大,其中,利率债这个分类2024年的净资金流入较2023年增长了11倍。这主要是因为2024年利率债牛市是货币政策宽松、经济弱现实、机构杠杆套利、政策预期引导(政治局会议14年来首提 “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及全球资本配置等因素共振的结果,叠加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形成的 “资产荒”,推动资金向利率债集中。这既是对之前两年资金流低位的修复,也反映了市场对 “无风险资产” 的极致追逐。图表9:按晨星分类划分的债券型ETF的净资金流和资产管理规模(单位:十亿元)

商品ETF主要以黄金ETF为主,品种数量以及规模都相对较小。2024年黄金价格大幅上升,主要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冲突、通胀高企)强化避险需求,叠加央行持续购金,相应推动了投资者通过ETF配置黄金的保值增值的需求。截至2024年底,以黄金 ETF为主的 “商品 – 贵金属” 这个类别的整体规模同比增长了约140%。图表10:按晨星分类划分的商品ETF的净资金流和资产管理规模(单位:十亿元)

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的特点,在国内ETF产品市场中表现明显。目前市场中规模排名前五的ETF产品中有四只均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宽基ETF,成立超过10年,且规模均已超过1500亿元。它们也是2024年整个行业享受大幅资金净流入过程中收获最大资产份额增长的产品,印证了ETF市场 "强者恒强" 的马太效应。与股票型ETF相比,非股票型ETF产品在数量和总体规模上都微乎其微,但在2024年前20大的产品列表中,仍然出现了可转债,利率债,短债,贵金属ETF产品,其中可转债和利率债产品都是首次进入规模前20大产品,国内非股票型ETF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图表11:前20大ETF产品(按资产管理规模排序)(单位:十亿元)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按照ETF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一直是最大的三家基金公司,其资金流入在2024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华夏基金2024年度的净资金流增长虽然较2023年稍有增加,但增速不及其他两家ETF巨头,由于旗下几个行业主题和跨境类的ETF旗舰产品在2024年出现资金净流出对其整体资金流增长带来了一定拖累, 其市场份额占比较2023年底下降了3.1%。排名第二到第五的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2024年的净资金流则增长迅猛,增长比率均大幅超过100%,其2024年市场份额占比较2023年均有2%左右的提高,在国内ETF市场竞争如此白热化的背景下,市场份额的提高实属不易。尤其是资金流增长最迅猛的南方基金,主要得益于其旗舰产品南方中证500 ETF和南方中证1000 ETF的资金流向由2023年的净流出转为2024年的大额净流入,带动其2024年资产规模排名重回第四位。与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基金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上升相对应的,是排名第六到第二十的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2024年市场份额占比,较2023年有所下降,再次印证了ETF市场 "强者恒强" 的马太效应。截至2024年底,国内排名前三的ETF提供商的合计市占率从2023年底的46.4%提升到48.6%,排名前十的ETF提供商的合计市占率也从2023年底的78.9%提升到81.2%。除了前三大公司外,其他公司的排名几乎每年都有波动,由此可见国内ETF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整体处于集中度深化与结构演进并存的非稳态竞争阶段。ETF产品以及基金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正成为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竞争不仅催生出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如覆盖科技、黄金产业、自由现金流等主题的创新产品,也推动行业不断优化服务——从降低交易成本到提升跟踪精度,从完善做市机制到增强投资者教育。2024年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投资者通过ETF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无论是普通散户还是专业机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这种充满活力的竞争生态,不仅让市场更具韧性,也为未来描绘了清晰的蓝图:随着更多元化的产品问世、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国内ETF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居民财富管理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图表12:前20大ETF提供商(按ETF资产管理规模排序)(单位:十亿元)

数据截至日期:2024年12月31日
注:文中资产规模数据包含新发基金的募集规模
作者 |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珊
免责条款:©【2025】Morningstar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或投资工具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名称和标识是Morningstar,Inc.的注册商标。此处的内容包含Morningstar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档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社交媒体转发Morningstar官方账号除外。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投资工具的合同、内容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了解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投资工具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