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玩法不香了?自由现金流ETF凭什么火

晨星中国 2025-07-17 15:54

当资本市场还在热议传统投资策略的瓶颈时,自由现金流ETF的横空出世,犹如一剂创新良药,迅速搅动市场格局。


自今年2月底首批产品挂牌交易以来,这类新兴投资工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成为资金竞相追逐的焦点。


自由现金流爆火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普通投资者在配置时,该如何平衡好这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


01 打破常规:自由现金流ETF的核心优势


与传统红利策略或低估值选股不同,大多自由现金流指数在编制上会穿透账面利润的表象,聚焦那些在扣除所有必要开支后仍能产生充沛现金的企业。这种 “现金造血能力优先”的投资逻辑,天然规避了高杠杆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这种投资思路的优势更明显:动态剔除现金流不稳定标的的机制,使其持仓企业在经济周期中展现更强的抗风险韧性 —— 无论是逆周期扩张的资金储备,还是穿越下行周期的分红持续性,都源于真实现金流构筑的安全边际。


而通过ETF的形式来进行配置这类企业,不仅持仓透明,同时也具备低费率、灵活交易的特性,让“用现金流质量定义优质资产”的投资理念得以高效落地。


02 现象级爆发:规模激增的背后推手


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有23只自由现金流类的ETF产品,分别追踪了5个指数,分别是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


这些指数在编制方法上也存在差异性,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捕捉“现金价值”的工具。


比如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在行业层面排除了金融、地产等高负债行业,只挑现金流和ROE双优的企业;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指数则是通过多维度量化模型剔除高风险公司,锁定被低估的 “现金优等生”。


从基金跟踪情况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最受基金公司青睐,追踪该指数的基金达12只,占该类基金总量的一半以上。


从发行节奏上看,除了首批两支基金在2月发行,有15只基金均选择在4月发行,后有零星基金在5月和6月发行。


自由现金流ETF产品一览

图片

数据来源:晨星Morningstar Direct


价格战的硝烟也在自由现金流 ETF 市场悄然燃起。华夏基金率先将旗下产品管理费降至 0.15%,托管费低至 0.05%,直接将投资成本压缩至市场最低水平。


对于ETF和指数投资者而言,费率至关重要 —— 在长期复利效应下,低费率是帮助投资者显著提升实际收益的重要因素。


现金流ETF产品费率一览

图片

数据来源:晨星Morningstar Direct


03 多维驱动:资金蜂拥而入的深层逻辑


当A股转向现金流定价,自由现金流ETF的爆发本质是一场投资逻辑的范式迁移。


这一新兴工具恰好化解了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对经济波动的担忧与对稳健收益的诉求。


其持仓企业以“现金流安全垫 + 盈利成长性”的双重特性,成为风险与收益的调和剂——凭借充沛的现金流储备,如同在投资组合中筑起一道“防波堤”,既能在经济波动时维持经营韧性,又能通过稳定的盈利分配为投资者输送持续回报。


对比传统红利策略常陷入的“高股息陷阱”(如部分周期股因股价下跌被动抬升股息率),自由现金流策略通过“经营现金流-资本开支”的硬核筛选,帮助投资者精准锁定市场中真正的 “现金造血机”。


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国九条”对上市公司分红和市值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这让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更受市场青睐。同时,监管层积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而自由现金流ETF“重质量、稳收益”的特性与这一政策导向不谋而合。


此外,凭借着“类固收 + 成长” 的独特属性,自由现金流ETF也正吸引着大量长期资金加速布局。


在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的当下,自由现金流指数4%的股息率形成显著利差优势,精准匹配了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配置需求。截至4月8日,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显示为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的第五大持有人。


04 前路漫漫: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


随着投资者认知的不断深化,个人投资者有望成为新的增量资金来源——当居民理财从“刚兑依赖”转向“风险适配”,这类以现金流为锚的资产或将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压舱石”。


但不容忽视的是,市场波动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自由现金流 ETF 所持仓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却无法完全脱离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 —— 若经济陷入深度调整,企业的现金流韧性可能面临实质性考验,甚至可能引发分红政策的波动;而在极端行情下,流动性传导的阻滞问题,也可能进一步放大短期净值的波动幅度。


此外,随着规模快速膨胀,如何确保投资组合的流动性,避免因大额申赎影响产品运作效率,将是对基金管理人能力的考验——这不仅需要优化成分股筛选逻辑,更需建立动态的现金流与流动性匹配机制,防止“规模红”利演变为“管理负担”。 


在讨论高分红、强现金流企业的投资价值时,市场普遍关注一个核心问题:当过多资金涌入这类资产,其超额收益可能因价格被推高、收益率摊薄而衰减,尤其当相关ETF的资金流入规模与底层个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过高时,可能对标的价格形成显著扰动。

我们统计了追踪当前现金流指数(有成分股数据的300现金流、800现金流、中证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所有ETF基金的成立以来的流入规模,将底层成分股分得的净资金流入与它们的自由流通市值相除,得到由于ETF资产规模的扩张对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影响,来判断目前的流入是否已经对这类资产的收益率产生了摊薄的影响。

前十大净资金流入占流通市值成分股
图片

数据来源:晨星


不过,从当前自由现金流ETF的实际数据来看,这一担忧暂无需过度放大。

统计显示,该类ETF自成立以来的累计资金净流入与底层成分股的自由流通市值相比,占比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目前流入的资金规模尚未对个股价格构成实质性冲击,资金进入的节奏与市场承接能力保持着相对平衡。

较低的比例不仅说明市场对这类资产的配置仍有空间,也反映出当前资金布局尚未引发过度交易或价格扭曲,底层个股的估值逻辑仍主要由其自身现金流稳定性、分红能力等基本面因素主导。因此,就现阶段而言,自由现金流ETF的资金流入对标的资产的影响整体可控,超额收益的持续性仍具备一定基础。

但如果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若未来自由现金流ETF的资金净流入与底层个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持续攀升,当资金规模突破市场有效承接阈值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大量买单集中涌入可能快速推高成分股价格,导致估值偏离基本面支撑,原本具备吸引力的股息率、现金流收益率被人为稀释;同时,资金进出的流动性冲击可能加剧个股短期波动,尤其在市场情绪转向时,集中赎回可能放大价格回调幅度。此外,过度拥挤的交易还可能削弱资产的阿尔法属性,使标的从“价值洼地”转变为“拥挤交易标的”,反而增加投资风险。

因此,投资者需持续关注资金流入节奏与市值占比的动态变化,避免盲目追涨,在布局时兼顾估值合理性与资金面平衡。

05结语


总体而言,首批自由现金流ETF的面世为中国投资者打开了全新的资产配置思路。


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这类兼具创新与稳健特性的投资工具,能否穿越牛熊周期持续领航,取决于三重考验:企业现金流创造能力的持续性、基金策略执行的纪律性、以及市场生态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认识其风险收益特征,不将“抗波动”误解为“零波动”,结合自身投资目标与持有周期合理配置,才能在这场“现金流投资”的新范式中,真正把握机遇、规避陷阱,走出属于自己的制胜之道。


作者 | 孙珩

编辑 | 屈辰晨


免责条款:©2025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在社交媒体转发Morningstar官方账号除外。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投资工具的合同、内容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了解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投资工具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