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0 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6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7%,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5%,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50.7%,较 5 月分别提升 0.2 个百分点、0.2 个百分点和 0.3 个百分点。三大指数的同步回升,我国经济景气程度总体处于扩张态势。但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指数和小型企业PMI回落也体现了当前微观主体在外部冲击之下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自wind;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6.30
当前经济呈现 “宏观向好与微观承压并存” 的特征:
宏观向好(社会信心提振):6月数据公布整体向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未变,消费、投资等核心需求存在回暖动力,长期或能支撑企业盈利改善,对风险资产(股票等)形成潜在利好。
微观承压(就业下滑、小企业收缩):复苏基础尚需企稳,企业的运营还是存在压力、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就业承压,可能抑制短期经济活力,甚至引发对 “复苏节奏放缓” 的担忧,此时市场更倾向于追逐 “安全性资产”。
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矛盾,导致资产价格往往呈现 “防御性特征”,即对确定性、低风险、高股息的资产需求上升。
低利率周期下的资产配置逻辑及当前信号:
根据股票定价模型来看
股票价值=股票股利的期望值 /贴现率
分子:预期现金流,通常与企业盈利状况紧密相连;
分母:贴现率,主要与市场环境相关,而当前正处于低利率市场环境。
若简单认为分母所对应的利率下降,股票资产价值就一定会上涨,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原因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是在经济下行时推出的,而经济下行阶段,企业的经营压力会增大,盈利能力也可能随之减弱。如此一来,即便分母的利率有所下降,分子所对应的股票预期收益也可能同步减少。可见,分子与分母的变化会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股票价值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其涨跌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方面的变动。
低利率和风险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低利率过程的初期:
企业盈利等分子因素的影响往往更大,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直接受益于利率下行
风险类资产偏好基本面稳定、与宏观脱敏,现金流具备即期性、稳定性、可预期性且与价格波动关联度低。
低利率的后期:
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逐渐企稳,资产进入重新定价,经济弱复苏由市场调节与政策发力推动
此时企业盈利的转折点开始成为影响资产价格的关键边际因素,低利率环境也会成为推动资产价格显著上涨的重要助力。易现估值与基本面双重提升的 “戴维斯双击”
当前信号:
当前,制造业 PMI 已在市场调节与政策扶持下回升,这一信号或预示低利率周期有望向后期过渡。基于此,当下“买入债券作为底仓 + 配置红利股票资产”或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债券作为较为稳定的资产,在低利率周期中,尤其是从初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依然能凭借其固定收益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为投资者的收益构成提供助力。而红利股票资产,一般情况下具备高股息的特点,符合当前市场对低风险资产的需求。同时,随着低利率周期向后期过渡,经济基本面边际改善,企业盈利预期修复,红利股票有望在低利率环境与盈利改善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估值与基本面的双重提升,或能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
在当前宏观向好与微观承压并存的经济阶段,叠加低利率环境,市场对兼具确定性与稳健性的资产配置需求凸显。
AI
浙商基金作为浙江省首家公募基金公司,是行业内最早投入AI赋能投研的公募基金之一,至今已经11年科技积累,公司致力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提升投研效率,经过多次技术迭代和更新,构建起基于AI决策的工业化投研体系,推动投研体系工业化与投资能力人工智能化,力争实现可追溯、可迭代、可传承的长期业绩,服务国家战略指引。
公司以服务投资者为目标,致力于提供长期、稳定的业绩,目前公司中长期业绩位于行业前十: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权益类业绩近十年6/81,固收类业绩近五年5/129。
注:公司排名数据来源国泰海通-基金公司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统计区间近十年2015.07.01-2025.06.30、近五年2020.07.01-2025.06.30。
✦
END
✦
注:浙商智多享稳健 A(012268)(中风险)成立于2021年7月26日,根据产品定期报告数据显示,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2021年末、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表现/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32%(-0.19%)、-5.27% (-2.52%)、-1.92%(-0.06%)、5.50% (6.43%)、-0.76%(-0.53%),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2%+恒生指数收益率×3%+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75%+一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税后) ×10%。基金分为A/C份额,是同一个基金共同运作,但收费方式不同,投资者可根据需求选择。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2025-07-18 19: 54
2025-07-18 19: 53
2025-07-18 19: 52
2025-07-18 15: 00
2025-07-18 15: 00
2025-07-18 15: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