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丰基金基金经理 王玉珏
随着2025年半年报的公布,部分细分行业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有必要向投资者做出汇报。本文重点展示A股机场行业近年财务数据并由分析其背后的投资机会,希望可以给专注于低波红利资产的投资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1)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所有数据均出自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及其他公告、空管总局与区域空管局统计数据,并由作者按照机场行业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相关处理方法见文中注释。
本文所指的“机场”是指申万行业分类(2021版)“交通运输/航空机场/机场”三级行业所包括的上市公司,申万三级机场行业共包括4只股票,下文称之为“样本股”。
2)机场行业近年财务摘要
表1:机场行业近年财务数据摘要(样本股加总得到)
数据来源:4家机场股近年财报及相关上市公司公告
说明:[1]: 生产性资产=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
[2]: 根据机场财报披露数据加总得到,其中2024年后某规模较小的机场变更年报格式不再公布航空收入、非航收入的明细,故24年、24年H1、25H1(图中黄色部分)数据为以2023年数据按比例估算得到,考虑到该上市公司营收在全行业的占比为7%左右,虽然估计有误差,但是对分析行业趋势的影响可控。
[3]:期间费用与税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税金及附件+所得税费用。除本表所列数据外,上市公司还有其他收入和营业外收支,但由于其在港口行业中其所占比例不高,故没有单独列出。
[4]: 粗估非付现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现金流量附注) +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及摊销(现金流量附注)+使用权资产摊销(现金流量附注)+无形资产摊销(现金流量附注)+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现金流量附注)。部分资产评估公司认为,净利润+粗估非付现成本大致可定义为公司的自由现金流。
[5]:资本开支即为现金流量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6]:粗估净现金积累=净利润+粗估非付现成本-资本开支。对高速行业而言,本项目大致等于当年积累的可供股东和债权人分享的“钱”。
[7]:分红金额=利润表项目的当年分红额。
分析近年港口的财务数据及经营状态,作者观点如下:
① 截止2025年9月18日收盘,14只样本港口股总市值为1225亿;简单算数平均市盈率(TTM)为23.4倍、中位数为21.6倍;简单算数市净率(MRQ)为1.42倍,中位数为1.29倍,整体看机场的估值模式与其他交运行业有较大的区别。
② 机场业务模式与其他交运基础设施差异较大,机场中航空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5%左右,而非航收入(主要是机场租金、广告、物流)占比在55%左右(历史上曾经更高)。机场,尤其枢纽机场,凭借其几千万、几亿的年客流密度、相对较好的设施环境和更长的候机时间,成为具有消费属性的“类商超”机构。市场也曾经将机场视为“消费题材”进行投资,致使机场行业的估值一度远高于其他交运行业,2023年以来虽然机场行业业绩复苏很快,但整体看仍然处于估值消化期。
③ 总体看,中国枢纽机场复苏周期大概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近年宏观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方面,高铁的发展大幅压缩短途航班、低线城市航班的发展空间,非枢纽机场新建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吃紧,部分低线城市航班的补贴降低,航司将更多的新增运力投入到核心城市、枢纽航线中;从数据看,十大枢纽机场大约贡献了70%左右的新增架次,行业集中度、尤其是高价值航线的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3)结论
机场行业是目前交运设施中成长性较高的一个细分赛道,未来随着广州、深圳新航站楼、新跑道的启用,以及枢纽机场建设的推进,枢纽机场可能还有一段较长的成长期。
虽然机场属于交通设施,但是其“交通”属性业务收入占比却低于“非交通”业务,因此过去很长时间市场将机场视为“消费题材”资产而非交运资产进行投资,一度给与机场较高的估值,2023年以来虽然机场行业业绩复苏很快,但整体看仍然处于估值消化期。
北信瑞丰基础设施研究之港口海运研究:
北信瑞丰基础设施研究(4)——2025上半年航空机场业绩展望与投资分析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此文或节目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5-09-19 17: 21
2025-09-19 17: 21
2025-09-19 17: 21
2025-09-19 15: 00
2025-09-19 15: 00
2025-09-19 15: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