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和期间多次全球金融市场周期波动的考验,一路披荆斩棘历时仅十余年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美元,跻身全球主要大型主权财富基金之列。
中投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承担着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的使命。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中投公司用过去十年累计年化收益率超过6.6%,超出十年业绩目标100多个基点的长期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去年全球经济增长停滞、金融市场罕有大幅波动之际,中投公司境外投资收益率能取得超过12%的成绩更是来之不易。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就多次提及保持战略定力和逆向投资对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
在今年“两会”期间,赵海英带来了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引导长期资金助力碳中和和扩大外币国债发行,此次专访中,赵海英详谈去年中投公司在面对疫情黑天鹅冲击下的应对心得,并对今后的中长期国际形势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三大因素推动去年中投业绩超预期
证券时报:去年疫情肆虐全球冲击世界经济,但同时主要央行放水不断推高股市等金融资产价格,在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一冷一热”下中投公司去年的业绩如何?
赵海英: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扰乱经济的正常运行,给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带来巨大挑战。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大幅波动,相关国家对我国的遏制打压不断升级,给公司境外投资工作带来巨大考验。
面对历史罕见的市场动荡,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守长期投资者定位,建立并实施快速响应机制,统筹做好组合、策略、项目等各层面应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经营管理成绩好于预期。经初步统计,2020年公司境外投资收益率超过12%(未经审计数,下同),过去十年累计年化收益率超过6.6%,超出十年业绩目标100多个基点。
证券时报:在去年市场罕见的极端震荡中,中投公司所取得的成绩好于预期,您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哪些成功举措?
赵海英:秉持着不浪费任何一次危机和震荡的宝贵经历的理念,公司对去年疫情期间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反思,我们认为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公司始终保持长期机构投资者和逆向投资的战略定力。在市场震荡中避免恐慌性操作,沉着有序应对问题。
长期投资者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承担一定的短期波动,来获取更高的长期收益。保持穿越周期的能力,不做太多顺周期的投资操作。要做好这一点,主要依靠以下三方面:
一是保证投资组合中有充足的流动性,为逆向投资、价值投资提供保障。去年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最紧急状态时,我们很快做出了市场出现短期流动性危机,各国政府会出台政策积极应对的判断,在充足流动性的支持下,凭借逆向投资及时把握住了一些难得的投资机会,去年非公开市场投资承诺额创历史新高。从区域和行业看,去年超配亚洲市场,行业上超配新能源、高科技领域等。
二是不断丰富应对各类风险的工具箱。公司虽然更关注长期收益,但也会对中短期的市场极端震荡加以应对。我们会将市场风险划分为短中长期准备不同的工具箱进行对冲。
三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去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公司充分利用线上沟通方式加强与境内外合作伙伴的沟通,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很多决策分情况提前做预案,以让决策的实施更快速。
证券时报:请介绍下中投双边基金目前的进展运营情况?今年在双边基金发展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赵海英:中投公司对外投资一直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开展分散化的长期投资。双边基金是中投公司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的一个方面,2020年,中投公司努力推动新型双边基金投资逆势前行。中美基金完成25亿美元募资和第2个项目投资,被投企业中国市场价值创造不断深化;中法、中意、中英、中日基金完成首轮募资以及8个投资项目落地。
2021年,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中投公司将积极应变,加强资产配置和研究驱动,深入谋划后疫情时代的投资布局,抓好双边基金投资管理,推进跨境投资生态系统建设。
全球经济隐忧与机会并存
证券时报:近期从全球股债走势看,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发生变化,中投公司如何看待2021年全球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走势?
赵海英:全球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今年的形势判断不能割裂的看短期变化,事实上,从周期、结构性的角度看,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使得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隐忧与机会并存。
从周期性因素看,我们认为,宏观形势上依然严峻复杂。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疫情期间相继推出巨额货币、财政刺激政策,导致部分主要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规模大幅攀升,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屡创新高,未来宏观政策空间更加有限。加之政策溢出效应不断显现,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资产价格和货币汇率波动加大。
从结构性因素看,国际投资环境预计也将面临深刻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低收益、高波动特征更加明显。在低利率、零利率环境下,各类资产预期收益降低,实现长期收益目标愈发困难。虽然全球流动性泛滥不断推高资产价格,但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国际资本市场缺乏持续稳定的基础。由于主要资产估值偏高,市场风格变化加快,传统配置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二是区域和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在全球化面临逆风的背景下,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可能成为未来趋势。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不断孕育和发展,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一些传统产业也在技术赋能带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是国际投资审查趋严成为常态。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和遏制升级,投资审查及监管政策不断收紧,经济金融制裁手段不断拓展。后疫情时代,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
总体看,2021年,在超常规刺激政策和低基数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加之疫苗研发生产接种不断推进,各国生产和消费活动正在从底部回升,全球经济有望呈现共振复苏和恢复性增长态势。但由于疫情防控、疫苗生产和接种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何时彻底摆脱疫情影响尚难预测,不同国家、不同产业走势分化,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也不容忽视。
证券时报:结合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看,您认为后疫情时代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赵海英:2021年,随着疫苗生产接种不断推广,经济和社会生活将重新步入正轨,但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金融与实体之间分化加剧,世界经济呈现“K”型复苏态势。在超常规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全球低利率、零利率市场环境将会继续维持,部分资产的风险收益属性出现明显变化,国际资本市场低收益、高风险特征进一步强化,资产配置、投资管理难度明显加大。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部分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不会改变,大国战略博弈可能加剧,国际投资环境日趋复杂。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5G和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孕育新的机会。新冠疫情加速了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和全球数字化进程,凸显了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的重要价值。此外,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深度融合,其地位将越来越突出,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
汇金累计上缴利润、持股权益6.4万亿
证券时报:请介绍下中央汇金公司去年以来的经营情况,在助力金融风险化解、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今年将有何规划和举措?
赵海英:截至2020年末,中央汇金公司直接持有17家控参股机构(注:不含汇金资管公司),资产总额140万亿元,增长8.5%;实现净利润总额1.2万亿元,增长3.2%。中央汇金持有的控参股机构权益5.2万亿元,增长7.7%。中央汇金公司历年累计上缴利润、持股权益合计6.4万亿元,是国家投入资本金的7.7倍,较好地实现了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2021年,中央汇金公司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准确把握自身职责定位,认真履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职能,努力发挥好市场化、专业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平台作用,坚定不移管住管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本。
一是发挥国有金融资本引领作用,引导控参股机构根据“十四五”规划优化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加精准、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推动控参股机构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控参股证券和保险企业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完善“汇金模式”。抓紧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平台建设,发挥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工作机制,助力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高效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坚持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职能定位,进一步加强派出董事队伍建设,加强履职支持、压实履职责任、提升履职能力,发挥派出董事在控参股机构公司治理中的关键性主体作用。
三是坚持总体安全观,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央汇金公司将切实发挥国有股东作用,推动控参股机构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发挥市场化、专业化平台优势,做好控参股机构风险评估监测,加强对金融领域重点风险的分析研判,完善应对预案,稳妥发挥参与问题金融机构救助、稳定资本市场作用,积极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对控参股证券和保险企业风险防控的引导和管理,推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