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我们已将大学生列入禁贷对象,此次新政对我们几乎不造成影响。”一位线下小贷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他所说的新政,是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这位线下小贷公司负责人坦言,《通知》对一些行业头部互联网小贷公司造成不小的冲击。因为这些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金融科技技术,允许大学生通过移动端远程申请获取小额贷款,单笔贷款额从500-1500元不等。且大学生贷款业务在这些互联网小贷平台业务规模的占比超过20%。
一位互联网小贷公司运营总监赵强(化名)告诉记者,在《通知》出台后,他们内部已暂停针对大学生客群的所有授信放贷流程——只要是23周岁以下的客群,我们原则上不放贷,除非对方能提供工作证明、工资流水清单、公积金缴费记录等资料。
他表示,在实际操作环节,一些黑产仍会帮大学生“伪造”公积金缴费记录与工资流水清单,协助后者成功获取贷款以获取较高提成,导致平台纵然有大数据风控“四处防范”,难免会出现漏网之鱼。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互联网小贷公司能与各地教育部门进行数据打通,以便前者能迅速核实借款人身份是否属于大学生。”赵强认为。然而,如何防范这些大学生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又成一大挑战。此前他们曾与一些地方教育局讨论“数据打通”合作,但对方以数据安全为由婉拒,如今他所在的互联网小贷平台只能依靠持续完善大数据风控技术,最大限度将大学生贷款申请“挡在门外”。
他坦言,如今平台风控部门压力特别大,因为只要出现一个漏网之鱼,他们就将遭遇监管问责与舆论压力,甚至可能影响未来上市进程。
无奈“切割”大学生贷款业务
上述线下小贷公司负责人回忆说,他们之所以早早暂停向大学生放贷,主要原因是数年前P2P“裸贷”风波引发巨大市场争议——当时个别P2P平台要求大学生贷款人拍摄个人裸照作为还款“担保”,引发舆论哗然。
“我们干脆采取一刀切措施,主要是学生年龄段的借款人一律不放贷。”他透露。当时不少线下小贷公司都采取类似措施“避嫌”。而他们此举的另一个原因,是多数学生缺乏还款能力,多数情况下催收公司只能找到他们父母或亲戚代为还款,导致暴力催收事件迭起,令线下小贷公司担心监管问责,干脆关闭这项业务“明哲保身”。
在线下小贷公司离场同时,不少互联网小贷平台迅速“接棒”。
“全国大学生贷款存量一般集中在数家行业头部互联网小贷平台。”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透露。个别平台的大学生贷款占其业务比例超过60%。
赵强透露,为了避免“套路贷”等质疑,不少互联网小贷平台从严规范大学生客群的授信贷款额度与还款期限。
一是大幅压缩大学生的单笔授信放贷款,一般只放贷500-1500元,从而避免大学生过度举债状况出现。
二是给予大学生客群较长的分期还款期限,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防止他们反复高息借新还旧,将自己陷入债务旋涡。
“别看面向大学生的贷款额度较低,相关业务利润并不小。”他直言。在民间借贷新规出台(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不得超过4倍LPR)前,不少互联网小贷平台面向大学生客群的贷款年化平均利率约在24%,内部IRR超过30%;即便在民间借贷新规出台后,部分平台将这类贷款年化利率降至13%-14%,内部IRR也能达到约20%。
随着相关部门对持牌金融机构借贷利率上限设定提供豁免(无需遵守民间借贷利率新规),一些互联网小贷公司与助贷型金融科技公司又将大学生贷款业务年化利率调高至20%左右,内部IRR则超过25%。
“在《通知》出台后,我们只能和这项利润颇丰的业务说再见了。”赵强无奈表示。在他看来,《通知》面世背后,是套路贷依然在大学生群体时有发生——尽管多数互联网小贷公司内部明令禁止向大学生客群进行暴力催收,但部分民间小贷公司仍然通过套路贷模式令不少大学生深陷债务旋涡。
北京银保监局曾总结出“校园套路贷”的七大步骤:
1.设计五花八门圈套;
2.抛出低息低门槛诱饵;
3.签订虚假合同;
4.制造银行流水;
5.单方面制造违约;
6.借新款还旧款;
7.恶意追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这些专门面向大学生设计的信贷产品,往往是按照某种套路设计开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形成了套路贷。大学生借款人一旦入套,往往很难摆脱。
在赵强看来,这或许是相关部门出台《通知》的最直接原因。目前,他所在的互联网小贷平台已经暂停对大学生客群的授信放贷流程。
他发现,此举给平台业务拓展所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客群转型征途“波折不断”
赵强透露,在平台高层决定对所有23周岁以下贷款申请人采取拒贷措施后,业务部门很快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此举会将大量年轻客群(没读大学就工作)挡在门外,无形间错失大量业务机会。
为了妥善解决部门争议,平台高层决定引入“查询学信网”机制,作为识别借款人身份是否属于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如今,若23周岁以下贷款申请人出现,平台会要求他提供查询学信网数据的授权,以便核实他是否属于大学生。
此举招致不少年轻借款申请人(未上大学已工作)不满,他们认为如此贷款流程太麻烦且有伤“自尊心”,纷纷改换门庭。
“对此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公司高层一再要求绝不能出现一个漏网之鱼,否则平台将面临监管问责与舆论压力,甚至会影响未来的上市进程。”赵强坦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面对《通知》,多家互联网小贷平台目前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压存量、停增量,驱动客群转型。
然而,客群转型知易行难。
一位国内大型互联网小贷公司副总裁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打算将30-40岁人士的家庭消费需求作为客群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但他们缺乏相应的家庭消费场景,且这个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令他们内部对客群转型缺乏足够的信心。
“现在,我们必须硬着头皮上阵,填补大学生贷款业务停摆所带来的逾20%业务规模缺口,否则业务规模出现大幅回调,将令我们失去众多资金提供商与业务合作伙伴,整个互联网小贷公司也就缺乏持续成长的基石。”他直言。
2021-04-02 19: 28
2021-04-02 18: 32
2021-04-02 18: 01
2021-04-02 17: 07
2021-04-02 16: 34
2021-04-02 08: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