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动向曝光!LPR按兵不动,连续15个月不变!

孙璐璐 2021-07-20 18:44

7月20日,每月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更新最新报价。人民银行当天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7月20日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至此LPR已经连续15个月不变。

图片

本月LPR之所以备受市场关注,是因为这是自央行最新一轮超预期全面降准后的首次最新报价。此前市场对于20日1年期LPR究竟是否会下调分歧严重,据有关机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预判LPR会下调以及认为不会下调的两派观点几乎各占一半。

不论是支持下调利率还是维持利率不变都各有支撑的理由。对于此次LPR维持不变,主要的理由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7月15日央行缩量续作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维持不变,由于LPR报价以MLF利率加点的形式形成,MLF利率是LPR的“锚”,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LPR大概率也维持不变。

二是虽然7月15日全面降准释放1万亿长期流动性,但据测算只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加之目前银行存款端负债成本仍具有较高刚性,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率的改善幅度相对有限,目前尚不足以驱动1年期LPR压降5bp的点差(LPR调整最小步幅是5bp)。不过,后续,随着银行存款成本的逐步下行,不排除LPR再下调。

三是全面降准后紧接着LPR“降息”会向市场释放过于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央行强调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不符。

LPR本月不动不代表未来几月不调整

虽然MLF利率是LPR的“锚”,但二者的变动并非完全一致。从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报价共下降5次,其中前两次报价(2019年8月和9月)MLF利率未变而LPR下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此次LPR未作调整,也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依然会按兵不动。不少分析指出,全面降准叠加银行存款报价机制改革,正为LPR下行积蓄动能。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为了增强LPR变动的方向性和指导性,改革后的LPR形成机制中设置了“双五”阈值:其一是各报价行以5bp为步长报价;其二是交易中心在处理报价的过程中,向5bp的整倍数就近取整得出LPR。因此,本月LPR没有降低还很有可能是因为报价的变动尚未触发阈值。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当前银行资金成本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在商业原则下,压降点差存在压力。一方面,虽然7月15日降准落地,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但据测算,对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率的改善幅度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虽然存款报价机制改革落地,但受影响较大的是1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对于活期存款和1年期以内存款利率影响有限,短期资金成本改善有限。LPR调降最小幅度为5bp,由于银行仍然面临较大的负债成本压力,相关措施尚不足以驱动压降5bp点差。

“政策效果体现到LPR的变化上需要一段时间,从降准实施至今仅有5日时间,这5日内所累计节约的资金成本还不够‘厚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政策的红利将得到更为的充分传导。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央行仍将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对短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LPR的下降是可以期待的,实际贷款利率的进一步降低更是主旋律。”张旭称。

LPR不动不妨碍融资成本下降

尽管LPR已连续15个月维持不变,但并不妨碍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融资成本下行。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个百分点。

同样的道理,即便7月LPR维持不变,但在全面降准释放万亿低成本长期资金的推定下,下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仍有望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前企业贷款已全面转向LPR定价,即企业贷款利率=LPR报价+点差,其中“点差”主要受信贷市场供需、银行信贷策略及客户信用资质等因素影响。本月LPR报价不动,但在全面降准导致银行信贷供给增加,信贷市场供需变化仍可能驱动银行下调贷款定价中的“点差”部分,引发企业贷款利率下调,从而扭转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边际小幅上行的局面。另外,考虑到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强调要继续推动银行降费,预计下半年包括贷款利率、各项收费在的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将保持下行趋势,主要目标是缓解工业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

央行通过“全面降准+MLF、LPR利率不变”的松紧搭配向市场释放了货币政策维持正常化的政策信号,可以预见,在经济不出现明显下行风险之前,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依然将保持稳健,难现进一步宽松。

“那些梦想着大宽松的人,大概率是要梦碎的。”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日前表示,还是那句老话,当下经济基本面尚且和潜在增速匹配,再差能有2020年疫情时候差?疫情期间货币政策宽松尚且有限,又能指望下半年有多宽松?投资者应客观冷静的思量货币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