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供应链中断 全球通胀或持久化

姚波 2021-10-18 11:03

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的通胀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受损的供应链体系。全球价值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整合及重新配置。全球供应链的重新修复过程中,不可能再简单回到以往的精益模式之中,需要更多的缓冲来应对突发事件,这也意味着修复时间要长于以往。

全球市场的逻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认为短时就会消失的供应问题进入能源领域后,可能将通胀问题持久化。

在不少经济学家眼中,修复被疫情破坏的全球供应链需要更漫长的时间,近日出现的能源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央行口中暂时的通胀可能会比想象的时间持续得更长,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危机的开端。

通胀卷土重来 全球经济增速下调

今年年初一度走高的通胀率再次反弹。9月份以前,全球通货膨胀看起来正在降温,价格增长在7月和8月持续放缓,但能源紧张似乎阻碍了通胀恢复正常,供应瓶颈和生产困境可能会持久推高商品价格。

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另一端,生产资料价格和能源价格高企,导致我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飙涨:PPI近期维持在9%的高位,9月更是突破了10%。

这种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同时上调了通胀预期,并对价格上涨的风险发出警告。该组织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6%下调至5.9%,且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降低至4.9%。

在主要的经济体中,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0.1个百分点至6%,对中国的预期也下调了0.1个百分点至8%。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也被下调,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3.1%,比7月份的预测下降了0.5个百分点。日本的预期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2.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表示,政策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回旋余地有限,敦促政策制定者做好准备,如果经济复苏速度超过预期,或者通胀风险明显加剧,就要迅速采取行动。

70年代例证 通胀可能并非暂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经济增长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油价上涨4倍使局面雪上加霜。由于当时的劳动力市场趋紧,生产力减弱,以及美国监管成本上升,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接踵而至。随后是两位数通胀和缓慢增长的滞涨10年,金融市场表现恶劣。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通胀由暂时性事件引起: 欧佩克石油禁运和厄尔尼诺天气异常所扰动。而现在流行的理论与当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供应中断和价格飙升来自疫情对供应链的短期干扰。

疫情发展早期,石油价格及许多商品价格暴跌,失业率飙升,工厂纷纷减产停产。与此同时,由于社交距离使消费者无法购物、外出就餐旅游及参与其他休闲活动,社会需求骤减,这些因素的确都是短时因素。一般认为,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这种短时的供需紧张就会逐步恢复正常。在这种预期下,美联储等各大央行坚持认为通胀预期是短暂的,全球市场最终会自我修复。

现实情况下,这种短时的供给问题引发市场预期之外的通胀螺旋。最初的远洋运输能力匮乏引起航运价格飙升,芯片产能不足引起全球车企减产停产,到最近的西方圣诞节假日将近,日用消费品备货不足,耐克库存短缺,肯德基无鸡可炸,甚至沃尔玛和好市多决定自行跨洋租船送货。

同时,全球能源供给问题引发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飙涨,能源供应不足又导致许多国家限产及工厂关闭,全球范围的供应链开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英国央行新任首席经济学家休·皮尔指出,目前的风险天平正转向对通胀前景的高度担忧,因为当前的通胀强度看起来将比最初预期的更为持久。

祸起全球供应链严重受损

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的通胀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受损的供应链体系。

不同以往,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决定了通胀体系的全球化。近30年,由于运输成本下跌、新技术和供应物流突破,使供应链全球化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93年至2013年间,全球贸易增长近四分之三来自供应链的扩张。在过去的20年中,贸易增长了5倍,这些产业链为全球经济扩张提供了动力。

问题的一大症结在于先进的供应链链条越来越短:全球供应链出现及时动态反映需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生产中这又被称为精益制造,最早源于80年代,出自丰田汽车的零库存生产理念。

在运转良好时,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但同时,在供需关系出现极端波动时,却缺乏前瞻性,不能动态满足需求。瑞穗证券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雷契特指出,供需失衡的结果是消除了所有的库存,这同时也消除了使商业运转顺畅的润滑剂。

穆迪分析公司警告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加速,越来越明显的是,供应链中断将阻碍复苏,问题在好转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同样重要的是,全球供应链是通货紧缩的重要来源。国际清算银行估计,如果没有供应链推动的全球生产效率,全球通胀率将上升约一个百分点。

三大原因阻碍供应链修复

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整合及重新配置。全球供应链的重新修复过程中,不可能再简单回到以往的精益模式之中,需要更多的缓冲来应对突发事件,这也意味着修复时间要高于以往。

更大的意外来自需求方面。一年前很少有人猜测,全球经济将以如此强劲的势头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相对于供应方面受损,总需求水平将处于令人不安的高位。

一方面,大量资金注入,许多直接补贴转化为消费,直接提高了民众尤其是美国等国的消费意愿;加之疫情以来的电子商务大范围普及,已经重塑了多个国家民众的消费习惯,这种更简便、多样化和全球化的消费方式,有可能会继续推高消费需求,在持续的供应问题下,这意味着全球会面临长期供应不足。

另一方面,疫情时期对医疗物资的争夺,使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完全将供应链全球化在特定时期具有安全隐患。供应链的本土化会使全球生产体系陷入瓶颈,随着经济复苏的持续,一个由支离破碎、成本更高的供应链组成的新世界,可能会需要更久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往的生产水平。

此外,最近的能源问题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拉闸限电有可能使多国生产产能受到影响,一旦世界工厂受损,这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商品供应问题。

全球加速回收流动性

相对于供应链受损所带来的供应短缺,通胀的另一源头正是央行不断释放出来的流动性。

近日公布的9月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普遍同意,应在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减少对经济的紧急疫情支持,因为人们对通胀的担忧日益加剧。美联储表示,风险已经恶化,包括“长期通胀预期将明显走高并导致通胀持续升高的可能性。”

美联储官员在9月预计,价格压力将在接近明年目标的情况下有所缓解,但18个美联储官员中有9个预计2022年将至少加息一次,高于6月的7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利率维持在接近0的水平,并表示会保持直到劳动力市场达到最大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有望超过2% “一段时间”。

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 美联储目前的政策目标是“以结果为基础”的政策,即(年度)通胀率达到2% ,劳动力市场状况达到评估水平。而不是“以预测为基础”。用外行人的话来说,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坚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就业率已经达到(不可知的)“最大值”。考虑到政策与结果之间的滞后关系,这肯定会导致过度调整。简而言之,美联储的动作太慢了。

这让各国央行行长在辩论应该优先考虑哪些风险时陷入困境。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增加了经济压力,但试图刺激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价格上涨。

随着通胀加剧,挪威、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已经加息。在这种转变背后,近期的通胀恐慌不会很快消退,原因包括供应链紧张、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封锁后的需求、持续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劳动力短缺。让政策制定者的任务变得复杂的是,经济增长可能正放缓,这促使一些人发出了滞胀的警告。

依据一项最近的调查,华尔街大型基金经理们称,潜在的政策失误是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相比较,基金经理对疫情复燃的担忧已经大幅下降。

为什么美联储持续把通胀称为暂时的?因为背后有一个不便明说的原因。历史经验表明,通胀可能是消除这些国家高额债务唯一的出路。

第二次世界战争后,美国通过再通胀摆脱了公共债务。从1947至1957年,公共债务每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在通胀加速的推动下,每年上升7%。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很快跌至47%。今天,如果通胀率重新上涨至5%,债务占比将出现类似的收缩。

在利率处于最低点、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债务过剩的情况下,通胀可能是美国及其他负债累累的西方经济体的唯一出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