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信托史上的最大罚单诞生了。
因存在的13项违法违规事实,此前“爆雷”后被托管的四川信托合计被罚款3490万元。
信托史上最大罚单 四川信托被罚3490万元
3月12日,四川银保监局在官网上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
四川信托有限公司因存在13项违法违规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的“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情形,合计被罚款3490万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于今年2月7日对其作出处罚决定。
这一罚单再次刷新了信托业史上被罚没金额的新高,远超过2016年平安信托的1650万以及2020年安信信托的1400万。
具体来看,四川信托存在以下13项违法违规行为,分别是:
一、公司治理不健全,违规开展固有贷款及信托业务,资金流向股东及其关联方。二、违规开展固有贷款业务,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偿还本公司其他固有贷款。三、违规开展信托业务,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用途。四、违规开展非标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五、违规发放信托贷款用于购买金融机构股权。六、变相为房地产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融资。七、违规开展结构化证券信托业务。八、违规开展通道类融资业务。九、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十、将本公司管理的不同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项目。十一、穿透后单个信托计划单笔委托金额低于300万元的自然人人数超过50人。十二、违规推介TOT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十三、未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
多只产品超200亿规模无法兑付 四川信托“爆雷”后已被实施管控
实际上,四川信托被开出巨额罚单并不意外。去年6月,四川信托突然被曝出多只产品无法正常兑付,涉及金额高达200多亿元,一时间震惊信托业。
去年6月15日,杭锅股份的一份公告,拉开了四川信托一连串的“爆雷”序幕。
杭锅股份公告称,公司2019年12月4日购买了由四川信托管理发行的“天府聚鑫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信托产品,金额为5000万元,期限为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6%。
结果6个月过去了,2020年6月11日,四川信托只兑付了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20%,即1000万元的本息1038.1万元,剩余4000万元本息未能如期兑付。
随后,多位投资人也表示,在四川信托几个信托计划的最后兑付日——6月11日,收到了无法兑付本息、产品无限期延期的通知。包括四川信托的“芙蓉43号”、“申富129号”等多只信托产品。
其中,2020年到期的TOT产品规模为129.9亿元,大部分延期;2021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03.45亿元;2022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9.22亿元。总计存续规模为252.57亿元,涉及45个TOT项目,多达8000多名投资者。
对此,6月,四川信托在《公告投资者公开信》中指出此次事件原因是在于:受全球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及停发TOT信托产品的影响。部分融资企业到期不能按时归还信托资金,导致部分信托产品未能按期分配。
那么TOT产品是什么?Trust Of Trusts(信托中信托),即信托公司要约募资成立母信托产品,再由母信托产品选择已成立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进行投资配置,形成一个母信托产品投资多个子信托的信托组合产品。
四川信托TOT产品介绍中表示,资金投向还包括银行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高流动性产品,以及券商资管计划或基金资管计划。
据了解,自四川信托重组11年以来,公司一直信誉良好,未曾发生过因项目危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事件。且所投资的TOT产品均经过严格审批,从2018年至今川信和其他信托公司都在发行这个投资产品。但此次爆雷,却让川信积累多年的信任与声誉一夜崩塌。
去年12月22日,四川信托被监管正式管控。
12月22日,四川银保监局官网公告称,四川银保监局决定对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濠吉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汇源集团有限公司采取监管强制措施,自2020年12月22日起,限制上述股东参与四川信托经营管理的相关股东权利,即不得行使包括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等权利。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四川信托风险处置,四川银保监局和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联合小组正式宣布入驻接管四川信托。以便加强对四川信托的管控,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12月25日,四川银保监会核准多条四川信托高管任命批复,唐英凯、贺泽凯、张炀被任命为独立董事,后吴滴浪、李彧被任命为新任董事。
12月26日核准任命四川信托第二大股东-中海信托黄晓峰担任四川信托董事长。同日,四川信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四川信托与建信信托签订了《委托管理服务协议》,聘请建信信托为四川信托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净利骤降资产不良率飙升 多家股东被其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信托注册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整顿重组,合并部分优质资产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改制设立的信托公司。2010年11月2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35亿元。
成立十年来,如今四川信托早已光辉不再。2020年,四川信托更是受爆发兑付危机影响,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实现营收6.46亿元,同比下降29.51%;亏损2.08亿元,同比下降167.97%。
但从2016年开始,四川信托净利就已出现下滑势头。2016年至2019年,四川信托分别实现营收35.85亿元、31.35亿元、27.88亿元和31.7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87亿元、9.99亿元、7.78亿元和7.31亿元。
近几年净利润大幅下降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导致。2016年至2019年,四川信托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6116万元、8235万元、1.55亿元、6.89亿元。尤其2019年,较2018年增幅高达325.16%。
而资产减值损失大增又与四川信托自营资产的不良率飙升联系紧密。2018年到2019年一年中,四川信托的自营业务不良率翻了5倍。2018年末,公司不良率为4.82%,而到2019年末,公司的不良率飙升至22.21%,不良资产合计22.42亿元。
不仅如此,四川信托的业绩下滑也直接影响了其股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报,四川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为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2.04%,二股东中海信托持股30.25%、宏达股份持股22.16%。
中海信托作为其二股东,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投资收益深受四川信托业绩表现影响。2016年至2019年,中海信托从四川信托获得投资收益分别为4.17亿元、2.39亿元、2.37亿元和1.61亿元,下滑迹象明显。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中海信托业绩再次出现下滑,营收、净利同比下滑17.63%及26.1%,分别录得3.13亿元及1.84亿元
宏达股份作为其三股东,预计2020年年度业绩将亏损10.6亿元至15亿元。与此同时,宏达股份预计公司对四川信托2020年第四季度的投资收益和减值为-8亿元至-12亿元。2020年业绩预亏消息公布当天,宏达股份股价还一度下跌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