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资管公募非货规模达到268.07亿元,较去年四季度逆势增长93.38亿元,涨幅高达53.46%。
事实上,伴随市场调整,截至一季度末,行业18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所管理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07万亿元,相较于上季度末25.43万亿的规模略有下降,但中泰资管却逆势大涨。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泰资管公布的产品定期报告,其主要规模增量源于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的规模增长。截至一季度末,中泰资管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规模为124.71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的66.93亿元增长了57.78亿元,增幅为86.33%。
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资管近3年、近2年、近1年的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绝对收益排名分别为第12位、第8位、第21位(对标行业可比家数分别为128家、139家、153家)。但这家券商系资管公司的出圈,绝不只是业绩好。
中泰资管是业内第13家获得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于2018年年底成立首只基金。迄今为止发行的所有公募产品数量不足20只(A/C份额合并口径,下同)。但以上这些,并不妨碍这家公司在震荡行情中加速出圈。
从数据来看,中泰资管近期主动权益类基金逆势取得的规模增量,主要源于产品净值的增长及基民的持续买入。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资管旗下所有成立满2年的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产品净值都在2以上。即便是成立于去年2月这个阶段性高点的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净值也接近1.20。
出色的中长期业绩,带来的是产品净值增长与投资者持续买入的双赢局面。记者观察到,中泰资管还是业内少见的没有主动权益类迷你基金的公司。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其旗下共有4款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规模相对最小的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C份额合并也有9.94亿的管理规模。
不仅如此,所有成立满一年的权益型主动产品,当前的产品规模均远超首发时的规模。
相比之下,“重首发、轻营销”和“迷你基金”等现象,均是多年来困扰公募基金行业的魔咒,尤其是2020年-2021年间发行的多只爆款基金,如今陷入了规模大幅缩水的窘境。
董事长黄文卿此前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没有刻意去扩大公募业务的管理规模。”在其看来,增长是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是去刻意追求的目标。这和投资是一样的道理,你愿意慢,最后也不一定会落后。按照自己的规划和节奏去做事,动作不变形,增长是结果。
此外,黄文卿也曾直言,中泰资管更希望客户的购买是基于对公司长期的投资能力的认可,而非短期排名。因为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我们的理念,很容易在短期业绩不好时带着负面感受离开。
管出来的、水到渠成的规模!在基金行业整体马太效应加强,大型基金公司普遍拥有更好的渠道、知名度的背景下,这或许是中泰资管能逆势破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业内,中泰资管更出名的一点,是公司从不以相对排名来考核基金经理。
据介绍,中泰资管的识人和考核主要放在入司环节上。一旦选出了投资理念上志同道合、投资框架完整又能坚守自己风格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公司不仅不会对其设置相对排名的考核要求,还会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排除短期业绩干扰,坚持自己的投资信仰。
这种做法,在中泰资管内部被概括为“拒绝内卷”,在业内则并不多见。
“拒绝内卷”的本质,是公司对基金经理乃至投研团队的充分信任。结合过去几年的业绩与基金季报所披露的持仓信息,无论市场处于亢奋或冷静阶段,中泰资管的基金经理们普遍能坚持自己的投资框架,风格未曾发生漂移。
在此前的专访中,黄文卿曾直言公司“拒绝内卷”的理由。在其看来,确认投研团队的能力是事先的工作(产品开始运作前),既然已经确认过能力,就不应该因为短期市场风格而质疑他的能力。更何况,短期影响投资业绩的原因有很多,作为机构要比客户懂投资,理应引领客户正确地理解投资,包括理解投资的周期。另外,排名的KPI是冲着相对收益去的,但中泰资管的目标是帮客户赚钱,二者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事实上,公司对基金经理的信任,还在中泰资管建构起了“信任链条”: 公司高度信任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相信公司—>基金经理知行合一、且对客户坦诚。
在最近的投资感悟中,中泰资管的基金经理姜诚直言自己对管理规模与业绩的理解:
而另一位基金经理田瑀,也在产品年报中也坦言自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什么钱:
在很多人看来,中泰资管的基金经理很有个性。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中泰资管基金经理原有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站在观看者的角度,不难体会到两位基金经理的直言直语,是其在长期被充分信任的氛围中坦然做自己的本能反应。
这种被充分信任的氛围在很多场合都有印证。此前的专访中,黄文卿曾坦诚自己的怕与不怕——"我不怕投资经理的业绩出现回撤。相反,我很怕基金经理因为业绩回撤而对自己不自信了,动作出现漂移、甚至出现迎合短期市场的动作。公司希望看到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基金经理风格的百花齐放。对于愿意长期伴随投资者的投资人才,公司一向是海纳百川。”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中泰资管还是业内最愿意与投资者真诚交流的资管机构之一。由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亲自下场与客户沟通,是这家机构坚持了五年多的传统。
在“中泰证券资管”的官微上,一个名为“中泰资管天团”的专栏,截至4月底已发布了215期内容。所有内容均由中泰资管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亲笔撰写。许多投资者正是在这些文字中逐步认识、了解继而认可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
2021年7月,姜诚以“就叫姜诚”的ID入驻雪球平台,入驻当天人气爆棚,发布的首条帖子就获得了124条互动。在随后的1年多的时间里,“姜老板”亲自管理的“就叫姜诚”共计发布了近500条帖子,内容包括投资思考、推荐书单、问题解答。
近期,一个名为“投资小瑀宙”的栏目又在中泰资管的自媒体矩阵上线。田瑀作为该栏目的主理人,以言简意赅却不失深度的买方视角,帮助投资者读懂上市公司的生意经。
除此之外,中泰资管的自媒体矩阵覆盖微信公众号、雪球、今日头条、视频号、微博以及天天基金、蚂蚁财富等平台,与粉丝的互动较为高频,却很少发布关于公司旗下产品的广告,且几乎不会发布关于短期市场的预判。
对此,中泰资管的解释是,基金公司要与投资者的相互成就,在努力争取净值增长的同时,还要陪伴投资者拥有更成熟的投资观,因此日常陪伴的内容,不应该变成带货、卖货的另一种套路。同时,公司所输出的内容也应与自己秉持的长期投资观始终保持一致,而不是引导投资者追逐短期变化。
事实上,中泰资管还是业内少数不讳言市场风险的机构之一。其从2018年1月起每月发布一期“风险月报”,已更新50多期。这些对权益、债券以及大宗商品持续保持观察的风险月报,不仅会在市场低点时提示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也曾基于其对市场的观察,如实提示过“情绪指标进入高风险区域,市场拥挤度、高风险股票溢价和隐含波动率都处于高风险区域”等市场状态。
这几年关于中小基金公司突围难度变大的讨论持续不断。不过,一如中泰资管董事长黄文卿在此前专访中所言,资管行业很大,也并不缺需求,如果基金公司能恪守自己的能力圈,真诚地做大家投资路上的好朋友,公司规模的增长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投资路上的好朋友”,正是中泰资管的Slogan。
注:参考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分类,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
2022-05-09 08: 42
2022-05-09 08: 47
2022-05-09 08: 49
2022-05-09 00: 09
2022-05-08 20: 56
2022-05-08 1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