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奔私”基金经理回流后渐入佳境 私转公基金公司发展现分化
2019-10-14 00:00       刘芬

近3年来,基金行业出现一股“私转公”的回流潮,2018年尤为突出。回流以来,一些基金经理渐入佳境,所管理的公募基金业绩喜人,而“私转公”后的基金公司发展却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公司面临突围难题。

“奔私”基金经理再度回流

在前几轮牛市中,公募基金经理频频“奔私”。2017年以来,随着市场行情的调整,一些“奔私”基金经理又陆续跳槽回公募基金,尤其2018年的单边下跌行情令不少私募基金业绩“凉凉”,部分私募陷入生存危机,令多位投资经理心生退意,再现“私转公”回流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2018年以来,全行业138家基金公司共新聘基金经理447位,其中,基金公司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超八成,其他主要来自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私募等机构;银华基金、长城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国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吸纳了数十位“私转公”的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前神农投资合伙人、研究总监方建回到银华担任基金经理,原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经理梁钧“奔私”数年后又回流至红塔红土基金担任研究总监,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周华、长城港股通混合基金经理曲少杰均有私募从业经历。国金基金投资副总监张航于今年2月加入公司,张航入职国金基金之前,先后在公募、保险资管、私募基金从事过研究员、交易员、投资经理等多类职位。

还有一类是跟随公司转型而投身公募基金行业,以“私转公”的鹏扬、朱雀等公司为代表。例如,鹏扬基金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陈钟闻、固定收益总监王华、债券基金经理焦翠、李沁加入鹏扬基金之前都就职于鹏扬资产;朱雀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张延鹏加入公司之前任朱雀资产投资研究部投资副总监,朱雀基金现任权益投资副总监何之渊曾于2012年加入朱雀资产。

对于重回公募的选择,部分回流基金经理表示私募日子不好过是主要因素,部分通过私募的历练后,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北京某回流公募近一年的基金经理表示,离开私募并不是因为业绩不行,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私募后,精力没法全部专注在投研方面,除了投研管理,市场、销售等要全面兼顾,而这些业务也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尤其募集资金时,比管理基金的压力还大,经历一两年后,想想还是回到公募比较适合自己。

回流近一年来,多数基金经理陆续挂名管理基金,其业绩也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由于回流的基金经理普遍市场经历丰富,“奔私”之前都有成功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多位回流公募基金经理再次执掌公募基金后,业绩斐然。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方建管理的银华智荟内在价值灵活配置基金的任内回报达24.21%,梁钧管理的红塔红土盛姓灵活配置的任内回报达16.18%,张航管理的国金国鑫灵活配置的任内回报为8.69%。

“私转公”基金公司出现分化

除基金经理外,私募机构近几年来也掀起转公热潮,鹏扬资产、朱雀资产、凯石等私募机构纷纷转型为公募基金。2017年以来,全行业共有鹏扬、凯石、博道、朱雀、弘毅远方等多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

基金经理个人转型容易,一家公司转型却不易。“私转公”基金公司发展出现分化,少数发展快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迅速进入百亿规模,多数规模停留在几亿到几十亿不等。

首批私转公的基金公司中,鹏扬基金的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债券投资业务深受渠道和行业认可。鹏扬基金由杨爱斌发起设立,从华夏基金离职后,杨爱斌就设立了私募基金公司北京鹏扬投资。凭借在公募基金积累的投资经验和客户信任,鹏扬基金成立3年多来,管理规模迅速突破300亿元。

突围一直是摆在小型公募面前的难题,相比其他类型公募,“私转公”基金公司自带光环而生,会走出特色经营路线。例如,博道基金由曾“奔私”的公募大佬莫泰山发起设立,注重发行专户产品。据中基协数据显示,博道基金共备案了9只专户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样可以利用原私募公司积攒的口碑,防止高净值客户资源外流。不过,明星光环不可能永久利用,“私转公”基金公司突围并不容易。

相关推荐

部分“奔私”基金经理回流后渐入佳境 私转公基金公司发展现分化

2019-10-14

上周三大ETF净流出逾43亿元

2019-10-14

网下中签率走低 机构打新报价难

2019-10-14

新产品已获受理 公募量化对冲基金审批重启

2019-09-23

突破困境中小公司急需“补血” 年内11家公募宣布增资

2019-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