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财政部7号文给红红火火的政府引导基金泼了一盆冷水。近期,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和出资的预算约束。创投人士纷纷表示,政府引导基金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清退问题子基金或将加速
4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部署预算管理制度新变革。其中,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出资、绩效评价、信息公开4个方面做出了要求。
本次《意见》中,国务院要求政府投资基金、收费基金、国有资本收益、政府采购意向等信息要按规定向社会公开;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此外,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这项要求对引导基金也意义重大。
此前,深创投、北京科创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均公开过终止合作的子基金名单。但在最近几次清退问题子基金的日常管理中,深创投仅公布清退的规模和数量,并没有公布具体名单。
相对于全国1200多只政府引导基金,公开日常绩效评价结果的政府引导基金凤毛麟角。不少内部人士指出,有些政府引导基金托管给市场化基金管理机构后,后者在日常管理方面毫无作为,只有收基金管理费时才会联系一下。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上述《意见》真正落地,国家对政府引导基金从严管理,将涉及到募投管退各个环节,这将促使部分低效、非专业的机构退出市场,也会帮助优质的机构降低募资难度,对上万家私募股权机构将是一场很好的洗牌。
财政部“7号文”发布一年 新设基金规模降5成
近几年不少省市、地方政府争相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但去年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 提高财政出资效益的通知》。
《通知》称,近年来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投资基金已形成较大规模,对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一些基金也存在政策目标重复、资金闲置和碎片化等问题。
因此,要求强化政府预算对财政出资的约束、着力提升政府投资基金使用效能、实施政府投资基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健全政府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禁止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变相举债、完善政府投资基金报告制度。这无疑给大跃进式的政府引导基金降了温。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设政府引导基金102只,相较2019年的171只减少40%。从规模上来看,2020年新增规模约3940亿元,比2019年缩减51%。
虽然有地方财政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变化与去年突然暴发疫情有关,但在创投人士看来,2020年成功设立的大型母基金,基本都是国家级母基金,这跟财政部表示“适当将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的权限上收”有直接关系。
数据显示,2020年新设立的102只基金,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基金规模占比分别为48.6%、3.6%、22.2%、26.1%,国家级基金规模占了一半。
2021-04-19 00: 00
2021-04-19 09: 11
2021-04-19 09: 15
2021-04-19 08: 35
2021-04-18 20: 47
2021-04-18 09: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