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市值不接待?小市值正在被基金抛弃

许诺 2021-04-22 08:51

许多A股小市值公司上一次被基金经理调研、上一篇券商研究员写的覆盖报告,可能还是三年前的事情。而今,大市值品种连续强势数年,小市值品种为什么还没香起来?

近日,一则《你们才30亿市值,我们接待不了》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描述了目前市场存在的一个困局,小市值公司正在遭受资金抛弃,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度持仓,单只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动辄数百亿,因此无法在流动性较差的小市值股票上买到足够的量,以及存在卖出困难等因素。那么,资金规模小、在小股票上具有灵活操作优势的迷你基金,会爱上小股票吗?最近披露的多只迷你基金持仓显示,哪怕规模仅有两三千万,但在十大重仓股上也几乎清一色的百亿、千亿市值股票。

券商中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是,随着上市公司数量扩容,传统的研究覆盖难度加大,个股研究成本提升,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转而大力提升研究的投入产出比。有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强调,公司内部也强调缩小股票数量的覆盖范围,研究员少去关注那些“不入流”的小市值公司,不要幻想着把一个冷门的三流小公司,挖掘出所谓的明星企业,任何一个机构的研究资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研究资源只能集中覆盖到透明度较高、确定性较强、产出效果好的大市值公司。

迷你基金为何也瞧不上小市值股票?

以小市值为核心投资对象的另类投资、成长投资,曾经在基金行业风光一时,而今,小市值股票似乎已经渐渐淡出基金的持仓,越来越多的大市值股票成为各类基金重仓股名单上的常客。

“小市值品种的流动性比较差,基金规模太大的话,想买几个点非常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深圳地区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就算买上这些公司,股价翻一倍,也不会提振基金的净值,反而就算股价拉上去,流动性太差,基金能不能卖掉也是个问题。

相比小市值公司股价翻一倍,也难以为资金规模较大的基金贡献业绩,类似茅台、腾讯等大市值品种,资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可以买到足够的量,只要这样的股票稍稍上涨20%,基金的业绩就能得到明显的提振。

最典型的就是市值还不足50亿的乐歌股份,比如在乐歌股份董事长“拉黑”平安资管基金经理的事件背后,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乐歌股份在去年上半年还不到30亿市值,虽然乐歌股份在2020年前六个月上涨了120%,但持有乐歌股份的泰康策略优选基金,未因乐歌股份的股价翻倍显著提振基金的产品业绩,也就是说,乐歌股份市值过小,基金经理难以持有较大的量,该股在当时泰康策略优选基金的持仓比例较低,股价暴涨对基金净值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这意味着,即便小市值股票股价短时间内上涨两三倍,对那些资金规模十亿、甚至百亿的基金,也很难构成显著贡献。

不过,基金规模比较大,难以买上足够的量,拉低基金业绩的贡献度,这些只是一方面因素,问题是,尽管许多迷你基金的资金规模小,配置小股票可以买到足够的量,但基金经理的兴趣依然不大。

比如资金规模不足1亿的信达澳银中小盘基金,按照该基金的体量,其购买小市值股票,可以避免大基金进入小品种难以买上量的缺憾,但是根据该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前十大重仓股未见50亿市值以下的品种,且持仓的十大品种有9只股票的市值超过100亿,这9只股票中又有6只股票的市值超过200亿。

基金经理哪怕手里的资金只剩下2000万,也还是以大市值龙头为核心投资对象,比如资金规模仅1900万的新华灵活主题混合基金。新华灵活主题混合基金披露的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显示,十大股票中有9只股票的市值超过200亿,9只股票中又有7只股票的市值超过1000亿。

乌鸡难变凤凰?基金缩小调研覆盖范围

“即便是一家基金公司养三四十名股票研究员也很难对目前的A股全部覆盖到位。”景顺长城研究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崔俊杰在一次采访时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资本市场扩容带来的结果就是,A股的传统选股研究难度变大,基于主动选股投资的收益预期变小,目前基金公司在人力和精力上很难对目前A股复杂的市场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覆盖,即便是券商卖方研究机构也面临这种问题。

安信基金一位人士在电话采访时也告诉记者,A股公司呈现出类港股化的倾向,主要是指在引导市场的价值投资上,但由于内地市场散户规模巨大,A股的特点不会完全呈现出大盘股溢价、小盘股折价的特点。

这位人士认为,区别于港股市场1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通常没有机构研究去覆盖,A股100亿以下的公司还是会持续获得资金关注,只是市场的特点可能更加偏向于小而美,而不是小而差,小市值品种只有极少一部分优秀企业会拥有翻身机会。

“乌鸡变凤凰可能性非常小,我们内部也强调研究员少去关注那些不入流的小市值公司,不要总幻想着一个冷门的三流小公司,被挖掘成明星公司。”深圳地区一位出身于公募基金的人士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任何一个机构的研究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那些不入流的公司身上。

这位前公募基金经理向记者强调,当越来越多的机构将主要的研究资源和资金资源主要覆盖到那些成长股领域的细分龙头,那么市场可能会发生非常有趣的变化,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细分领域龙头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得到市场的溢价,而不入流的公司可能无人问津,就像港股的许多仙股长期缺乏研究覆盖一样,机构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也会在这种市场中得以提升。

南方基金公司的一位明星基金经理也认为,很多人应该注意到许多小盘股,好几年都没有研究报告覆盖了,没人去调研,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以后这将会是市场的常态,因为基金公司、券商的个股研究成本正在提升。

“个股研究是有成本的,是要产出的,小盘股的透明度比大市值公司差,研究成本高、对基金业绩的贡献却比较低,也就是投入研究资源后,相应的产出低。”上述人士强调,那么基于提高研究的投入产出比,对上市公司的调研肯定集中覆盖到透明度较高、产出效果比较好的大市值公司,缩小A股公司的覆盖范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