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规模锐减近9成 大数据基金规模大缩水

李树超 张玲 2021-11-01 18:35

曾经在2015年“大红大紫”的大数据基金,经历过多轮牛熊转换,基金规模不断缩水,平均管理规模已经从高点回落近9成。部分大数据基金纷纷公告清盘或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大数据基金的兴衰是资本市场变迁的一个缩影,大数据依然是公募挖掘优秀投资标的的方法之一,部分基金长期业绩也表现优异,仍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大数据基金公告转型  平均规模锐减近九成

近日,嘉实基金发布公告,将对嘉实腾讯自选股大数据策略股票型基金变更基金名称、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并进行基金合同的相应修改。

按照上述公告,嘉实腾讯自选股大数据基金拟改名为“嘉实量化精选股票基金”,投资策略也不再以腾讯自选股大数据为基础构建量化投资策略,而是以各类大数据为基础构建量化投资策略。

这是2015年一度“红极一时”的大数据基金,又一发起转型的案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全市场具可统计数据的15只大数据基金总规模为63.07亿元,平均规模仅有4.69亿元,比2015年6月末——大数据基金热度最高的阶段,平均规模锐减86.56%。

在2015年中报大数据基金的最热阶段,7只大数据基金总规模为218.88亿元,平均规模高达31亿元,最大的基金——南方大数据100,基金规模一度超过了百亿大关。

而嘉实腾讯自选股大数据基金,也从2015年底成立初期的12.6亿元规模每况愈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最新规模4.81亿元,虽然成立以来斩获11.08%的年化回报,但基金规模却萎缩超6成。

针对大数据基金面临的市场变化,沪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由于市场变化,近几年大数据基金成了不太热门的概念,媒体宣传较少、销售推动较少、投资者关注度不高,因此造成了新申购资金量不足。

“资本市场一直是复杂而难以预测的,市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该公募人士表示,2015年左右国内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蓬勃发展,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给全社会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投资界也得以借助大数据发现更多产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新技术推广和快速应用的阶段,基金公司通过布局大数据基金,丰富基金产品线,为投资研究提供更多挖掘工具,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

但到2017之后,该公募人士接着分析,随着供给侧改革、资管新规实施、环保要求提高等,资本市场演绎逻辑发生了较大变化,各行业龙头公司强势崛起,近几年主动管理优势非常明显,大消费、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新赛道崛起,投资调研的角度和方式不断进化和更迭。

在这位公募人士看来,随着投研工具的丰富和研究路径的增加,单纯的互联网大数据研究对于投资研究的贡献度有所下滑,主要依靠大数据来发掘投资标的的机会减少,而需要更综合的全面的投研方法,因此基金公司开始减少直接布局大数据主题基金。

华南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也认为,大数据基金遇冷主要原因是相关概念热度消退,业绩不达预期。2015年牛市中“互联网+”相关概念火爆,有公司开发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策略,并与各家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创新产品,这是当年行业密集布局大数据基金的时代背景。

“理论上,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策略,能够从一个角度去解决或者解释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做出业绩;但事与愿违,相关策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表现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好,业绩不及预期,规模逐步萎缩,因此基金公司也就鲜有新布局此类产品。”该内部人士称。

不过,也有的基金经理认为,大数据只是投资的辅助工具,针对主动型的大数据基金而言,更需要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对于主动选股的大数据基金来说,大数据选股的有效性还是依赖于基金经理对因子的权重,以及暴露的因子对市场风格的匹配程度。如果是被动跟踪的指数基金,可能就相对依赖指数的表现;而如果是主动基金,基金经理可能就会根据市场变化设置因子权重,这样投资业绩就会更为有效。

业绩两极分化  最高年化回报超19%

从投资业绩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8日,全市场15只大数据基金平均年化区间回报为8.78%。业绩最好的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成立四年多年化回报高达19.42%,银河定投宝、东方红京东大数据等产品,年化回报也超过13%。而年化回报较低的大数据基金仅为1.27%,年化回报首尾相差为18.15%。

从历史数据来看,另有4只大数据基金由于成立以来业绩不佳,规模不断萎缩,已经清盘退出市场。

针对上述现象,上述沪上公募人士表示,从已有数据来看,全市场大数据基金大部分业绩表现不错,多只大数据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10%。“例如从2015年成立的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基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年化收益率在14%上下,这个收益率水平放在长期来看,在全市场基金产品中都是不错的年化收益率水平。”

上述华南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也表示,通过关注今年以来业绩比较好的大数据主题产品的持仓,发现不少前十大持仓中有今年以来表现比较好的周期、如新能源等,也有今年以来业绩不佳的产品,持仓以消费为主。“大数据策略,我理解更多应该是一种辅助性手段,帮助基金经理多一个发现好公司和解释市场行为的角度,大数据是基础,但不能是全部。”

不过,面对大数据基金市场惨淡的局面,上述沪上公募人士直言,基金行业存在着一些由人性弱点构成的悖论,普通投资者往往对于基金亏损带来的痛苦比盈利带来的快乐感受更深,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喜欢“落袋为安”,赚一些就走,而深套着的反而不动,因此往往收益率高的基金反而赎回更多。所以会看到,年化收益率居前的几只大数据基金赎回率较高。

“但大数据依然是基金公司发掘投资标的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有效提升了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该公募人士称,如果打算产品转型的话,量化应该是主要的转型方向;如果暂时不打算转型,可以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辅助一些其他策略,优化组合收益表现。

浙商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为信息源,作为选股标准,是大数据基金早期较广泛的选股模型,将大数据作为研究支持,已经是常态化研究工具和方法之一。浙商基金始终坚持依据构建的大数据和另类数据体系,基于人机结合的策略体系,在各个产品既定的投资方向上努力为持有人创造超额回报。

表1:大数据基金规模和业绩一览

(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10月28日)

image.p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