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基金刘鑫:“固收+”产品是中长期投资不可忽视的选项

吴娟娟 2023-02-06 09:04

2023年伴随经济复苏,权益市场回暖,权益投资的热度随之回升。不过在贝莱德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刘鑫看来,权益市场回暖的情况下,以绝对收益的思路来运作的话,固收+产品进可攻、退可守,对于投资者来说,此类固收+策略可平滑投资组合的波动,是中长期投资不可忽视的选项,在对权益市场乐观时,寻找低风险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尤其不应该忽视这一选项。

e8c938abafd1c5300f433fff253a868.jpg

“固收+”产品依然可为

权益市场回暖的同时,固收+为何值得关注?刘鑫首先表示,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主动债券配置加上权益增强,波动较低的固收+策略的机会集可观。2023年,他对整体中国权益市场走势相对看好,春节期间的经济数据已经表明,经济活动恢复超过很多人预期,经济上行的潜力明显。尽管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疲弱,外需较弱,但是内需的潜力被激发。与此同时,他对债券市场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稳增长和促消费的宏观政策基调下,上半年货币政策或将保持定力。但是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确认,通胀或较目前有所抬升,并成为市场关注目标,债市可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尽管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券市场就不值得配置了。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之后,短端债券的回报率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此外,他认为可以将固收+产品打造成为攻守兼备的产品。此类产品是长期配置不错的选择。

据了解,贝莱德基金2月6日起将开始发行二级债基-贝莱德欣悦丰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谈及这只产品的收益来源,刘鑫表示,短端的债券的票息打底。目前,短端债券票息有不错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适度借助杠杆策略(久期杠杆策略例如)力求增厚收益。债券仓位之余,利用权益仓位,把握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试图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刘鑫介绍,在债券久期上,目前他更倾向于较短的久期。主要考虑是后续随着经济复苏和通胀抬升,货币政策或相应发生变化。较短的久期在应对未来通胀、货币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方面更具灵活性。同时,去年11月的债市调整表明,理财产品对市场的利率变化较敏感,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市场波动,投资者恐慌性赎回导致的被动抛售会带来投资机会。他认为可留有一部分的仓位来捕捉这类机会。而短久期个券流动性相对好,一旦机会出现,更容易调整持仓来捕捉机会。

信用风险方面,刘鑫认为,一方面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信用风险事件相对之前几年而言,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部分地方财政的收入较弱。不排除2023年市场的风险事件增多的可能性。

地产销售企稳后市场或转乐观

供给侧、需求侧支持性政策不断出台,目前地产债的配置机会如何?针对这个问题,刘鑫认为,目前,政策面,尤其地产发行人融资政策快速落地,融资渠道明显改善。银行端渠道更为通畅,市场端目前也有一些支持购房的政策。目前投资者关注销售端改善进展。例如1月份,二手房市场的销售是有所改善,但是我们看到一手房市场,比如说百强房企的销售,1月份的销售数据还不是特别尽如人意。因此,高频数字暂时还难看出销售端的明显改善趋势。不过,就企业而言,资质销售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地产企业,他认为可能有一些机会。

去年年底债市调整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刘鑫解释去年债市的调整主要由流动性风险驱动。它的传导链条是:资金面有所收紧,带来市场利率抬升,后者带来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破净产品进一步增多,理财投资者恐慌性赎回。投资机构不得已卖券,卖券给债券市场施加更多压力,理财产品净值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刘鑫认为,尽管上述逻辑链条可能继续存在,但是政策面以及产品端均已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类似风险。例如,资金面呵护市场的流动性,以及一些渠道推出的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中一部分持仓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由于估值较为稳定,一旦类似去年年底的流动性风险出现,它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恐慌传染”,从而抑制“恶性循环”发生的速率。

风险管理是系统工程

谈及今年债券市场的风险,刘鑫提到四点。首先,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发生的调整,其次是通胀情况。他认为中国不会复制海外的通胀,但是通胀情况依然值得关注。此外,理财产品对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值得跟踪。第四,信用风险。整体信用风险事件应该是可控的,但鉴于前期或积压了一些信用风险没有暴露,部分行业或者企业的信用风险值得重点观察。

风险管理落实到整体产品及公司管理层面,刘鑫介绍,这是一整套系统工程。

首先,借助全流程、多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量化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主动追溯,综合考量风险敞口,前置化风险管理。其次,从资产配置角度控制组合波动率,运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框架灵活调节股债配比,从而对股票仓位和债券组合久期进行较好的风险把握。最后,在整个组合构建上,无论是债券资产,还是股票资产,都会进行全面分散的配置,遵守底线思维与价值发现结合的思路。具体操作上,除去前述的建仓期节奏把控,当整体组合回报接近预期收益区间时,或视市场情况考虑一定程度上调整组合整体风险以及权益仓位配置比例。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