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姜锋、刘克飞:在复苏逻辑主线下把握行业轮动及港股投资机会

孙晓辉 2023-02-06 08:52

春节假期刚过,建信基金便隆重推出2023年首只主动权益产品——建信阿尔法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新基金将采用双基金经理制,由资深老将姜锋及港股投资经验丰富的刘克飞共同掌舵,这也是二人的首次联袂。

在两位基金经理看来,复苏是今年市场的逻辑主线,但是在复苏的不同阶段,受益的行业不同,领涨的行业会有轮动。因此,在复苏逻辑驱动的市场背景下,需要根据复苏的进程和力度,把握行业投资机会,安全、泛医药、新能源、消费、国企改革等领域将是主要的配置方向。

ca38fdf503b67ec074e679b83408e70.jpg

建信基金 姜锋

79ae1c859d44e8afa1d28689f4bd379.jpg

建信基金 刘克飞

关注行业轮动与专注价值齐头并进

姜锋、刘克飞都是建信基金内部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2007年,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毕业后,姜锋加入建信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执行投资官、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至今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历,11年基金管理经验,由于中长期业绩突出,如今已是斩获诸多权威奖项的名将。

刘克飞则是一位港股投资能手,2012年从人民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也是首站入职建信基金,先后任家电、化工、农业行业分析师,以及研究部总经理助理,2018年起开始担任建信龙头企业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也是建信基金第一只持续投资港股的基金。刘克飞至今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历和4年基金管理经验。

整体而言,姜锋的投资风格相对均衡,淡化择时,行业分散中性,个股适度集中。投资过程中,姜锋擅长中观行业的跟踪比较和微观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在价值和成长双赛道中及时轮动。刘克飞则专注价值风格,聚焦优质公司,板块覆盖全面,集中持仓,长期持有,尤为擅长港股和消费板块投资。不过,成为基金经理后,刘克飞通过不断“拓圈”,新能源、消费及医药板块已成组合配置的三大主力方向。

谈及自身的投资框架,姜锋青睐具备成长景气的行业,兼顾拐点型的周期景气行业;个股方面,关注成长性、资产回报率、治理结构等指标;回撤控制方面,对个股设立-15%重检线,会复检核心逻辑、更新基本面、评估市场上所有相关评价进而调仓。

姜锋介绍,为了更好的控制组合回撤和波动,会在短期可实现收益和长期可实现收益之间做出均衡。同时,控制组合中单一行业、单一个股的风险暴露。

刘克飞会选择处于快速成长期、洗牌初步完成期,景气底部向上行业,青睐具备竞争优势、治理优异的个股,并通过深度研究、长期观察、定期重检来控制回撤。

在刘克飞看来,企业成长离不开产业结构变迁的时代背景,公司长期股价来源现金流的持续增长,“需求空间+定价权”决定盈利体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多年,姜锋和刘克飞、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由姜锋管理的建信健康民生混合基金、建信优势动力混合基金均摘得过业内权威奖项。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刘克飞管理的建信港股通精选A近一年回报位居同类68只基金首位。

在复苏逻辑主线下捕捉下沉行业机会

展望2023年,姜锋认为,复苏是今年市场的主逻辑,只是在复苏的不同阶段,受益的行业不同,领涨的行业会有轮动。

姜锋将主要围绕三大方向进行布局:一是从安全和发展兼顾的角度寻找一些中线配置机会;二是在复苏交易驱动的逻辑中,把握行业轮动的机会;三是布局实施国企改革方案较好的公司。

考虑到今年大部分行业都会有阶段性表现的机会,对于即将发行的建信阿尔法一年持有期混合,姜锋表示,会尽可能捕捉行业轮动所提供的阶段性创造超额收益的机会。

“具体到行业权重配置,可能要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披露后,会有更为清晰的思路。仅就目前来看,我倾向于在消费、成长和价值三个方向上做相对均衡的布局,不会特别押注某一风格或者某几个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来,景气度投资方法论盛行,但2022年这套框架已较难在一级行业的层面创造出比较显著的超额收益。因此,姜锋去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对行业层级进行下沉,下沉到二级甚至三级子行业里,期间对半导体零部件、海上风电海缆行业的配置,为组合创造了可观的超额收益。在姜锋看来,二级甚至是三级子行业仍是今年关注的重点。

对于2023年港股走势,刘克飞认为,港股市场走势受到经济复苏节奏、美联储真实加息进度、投资者预期三重因素影响。从全年来看,对港股市场保持乐观。

类似公司现金流折现模型,刘克飞采用二元视角分析港股市场,即分子是中国经济景气度、分母是美联储基准利率。“流动性是港股与A股最显著的差异,外围流动性的变化给港股带来的弹性大于A股。从分子和分母端分析,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持续复苏,美联储加息见顶是大概率事件,这两大因素的演绎有望贯穿2023年全年,由此我们认为港股行情的可持续性具备基础。”

在刘克飞看来,今年港股的投资机会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经济复苏、技术升级。从经济复苏角度,消费、互联网、金融板块直接受益。同时,软件行业持续进行云化转型,叠加信创替代的机遇,有望实现较大经营弹性。此外,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供给侧出清,“三支箭”政策的出台,将在行业恢复期为优质企业提供较大的机遇。

从技术升级角度,港股汇集众多创新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公司,细分领域具备成长机会。“与2022年相比,港股面临两大机遇,一是上市公司基本面迎来复苏,二是上市的先进科技企业数量有望增加。”

不过,刘克飞也坦言,随着港股持续反弹,市场对于港股的关注度在提升、信心在增强,预期的趋于一致为机构投资者如何取得更好的收益提出了挑战,对于研究前瞻性、准确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