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突破60家 规模扩张考验投研实力
2020-11-16 15:28       房佩燕 吴君

在结构性上涨行情下,百亿私募大扩容。10月以来,进化论资产、石锋资产、伊洛投资、诚奇资产、衍复投资、希瓦资产等多家私募突破百亿规模,至此,全国百亿私募阵营突破60家,刷新历史纪录。

规模的扩张也给私募带来新的挑战,一些私募在晋升为百亿机构以后,积极修炼内功,加强投研实力建设,希望能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百亿私募突破60家

对于国内私募行业来说,2020年是飞速发展的一年。中国基金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国内百亿私募数量超60家,再度刷新历史纪录。10月以来新增的百亿私募超10家,包括进化论资产、石锋资产、伊洛投资、诚奇资产、衍复投资、希瓦资产、泰润海吉、金汇荣盛财、玄元投资等。

诚奇资产创始人何文奇告诉记者,受益于整体金融市场,特别是A股量化对冲投资领域的发展,诚奇资产管理规模10月底也突破百亿,成为全国第七家、深圳第一家纯量化百亿级私募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为机构类投资资金与银行、券商代销资金,各占40%以上,还有少量通过公司自主直销的个人投资者。

伊洛投资告诉记者,今年的规模翻倍增长。截至10月,公司规模为114亿元,其中,机构约占10%,个人投资者约占90%。石锋资产表示,其规模持续增长,今年以来,由于渠道的认可和支持新产品的发行和募集都比较顺利,目前个人客户还是主体。聚鸣投资也表示,今年发了很多新产品,募集效率都比较高,渠道合作效率在牛市会好于熊市。

鸣石投资告诉记者,今年规模增长在50%左右,公司一直在发新产品,总体认可度比较高。今年个人客户成长速度快,总体比重比机构高,但机构有很大潜力,主要是银行和信托的转型。上海某百亿私募副总经理也告诉记者,今年规模增长数十亿,突破百亿规模。不过,他表示,今年新发少,持续营销做得多,在某银行今年规模增加了几十亿。

除了多家私募规模突破百亿,原本多家头部私募规模更是继续大幅提升。

如今年规模从200亿翻倍至400亿的灵均投资,其董事长蔡枚杰告诉记者,近一年一直在积累内功,今年下半年才开始扩容,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超额收益也在增长。 她直言今年的目标是增长到500亿以上,这个目标应该能完成。据她介绍,灵均近期跟在一家银行合作,8天就卖了75亿。不过她强调,灵均并非为了扩规模而卖产品,而是真的准备好了,在保持业绩领先的同时,让更多的投资者受益。

汉和资本也表示,近几年来始终保持了管理规模的持续稳健快速增长。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净值的持续增长和投资者的持续申购。其中,汉和资本于今年7月启动6年锁定期产品发行以来,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欢迎,与渠道合作方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密切合作。截至目前,新成立6年锁定期产品的数量接近30只。

实际上,不少机构也是今年才开始和渠道合作。如灵均投资,蔡枚杰告诉记者,此前灵均投资没有专门的市场部和渠道合作。何文奇也表示,诚奇资产没有专门的直销团队,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专业投资机构与专业代销机构对其过往业绩、以及公司整体投资风控能力的认可。“特别是银行代销渠道,为替代过往规模正在压缩的固收类投资标的,因此积极推动高端客户、家族信托客户转为投资收益相对稳定,回撤风险不大的量化类产品。”

规模扩张考验投研实力

规模的扩张往往给私募的业绩提出挑战,在跻身百亿私募以后,不少机构希望通过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聚鸣投资表示,对于多头策略来说,规模肯定多少会影响业绩的锐度。“就同等规模的管理人来说,我们在领先于规模做投研投入。目前公司已经有社保双子星的双基金经理掌舵投研团队,5个基金经理都分组带研究员,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汉和资本称,从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体系建设,经过近8年时间,投研体系已相当完备,具备管理大体量资金的能力,并不存在任何投资和发展上的瓶颈。第一,秉持超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赚取的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增长带来的利润,该投资理念原理就决定了可以承载巨大体量的资金;第二,通过自主培养人才的方式,保证投资理念及流程的切实有效执行,维持整个体系高效率运转;第三,汉和产品的持股周期都很长,赚取的收益并不依赖判断短期的市场波动;第四,不断提升投资组合的“板凳深度”,也就是除了目前持有的标的外,还不断储备潜在的投资标的,有效应对管理规模的提升。

石锋资产表示,未来希望能全面覆盖美股和港股,帮助客户全世界寻找高增长业绩兑现的优秀公司。

几家百亿量化私募也在不断完善模型,发展金融技术,拓展投资能力的边界。

蔡枚杰表示,未来灵均要做一个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不仅要解决业绩问题,更要解决容量问题。有容量,业绩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我们投研队伍一直在迭代和提升,从高频选股变成中频选股,虽然频率放低了,但业绩在提升,同时容量也在提升。我们在投研上非常注重持续投入和策略模型的不断迭代。”

鸣石投资称,“我们一直在充实投研团队,提升投研质量。量化是个多元学科综合产出的方法论,中国量化行业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未来的投研方向是各个细分领域的深化研究。”

何文奇称,由于在销售推广上相对保守,按照公司投研构架与存量策略基础上估算,目前的实际管理规模仍然远低于策略能达到的理论管理规模。“市场、策略等都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定期预估与复核策略研究与实际交易的偏移,根据市场与收益情况随时调整合适的管理规模,保证策略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建设银行总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资产配置处处长唐新庆认为,未来有三种私募规模比较容易扩大:一是注重回撤控制的绝对收益型私募,即使在收益上不如其他私募,但市场足够大,银行、信托等大资金,以及资金量大的高净值客户会将长期资金配置这些产品来代替固收产品;二是特色鲜明的私募,如一些投资策略明确的主题投资基金,客户在配置时能够清晰的将产品业绩表现与自己的配置目标相匹配;三是新私募老团队的类型,团队稳定有历史业绩,策略稳定性较高和收益能力能经的起市场验证,相对而言机构的观察周期会缩短,配上成熟的产品线,规模很易做大。

相关推荐

百亿私募突破60家 规模扩张考验投研实力

2020-11-16

四季度市场波动加大 新基金建仓侧重防风险

2020-11-16

最贵港股诞生 创始人又悄悄投出了一家“新东方”

2020-11-16

公募REITs渐行渐近 多家公司进入答辩环节

2020-11-16

疫苗进展提升经济复苏预期 全球股票基金流入资金创历史新高

2020-11-16

相关推荐

疫苗进展提升经济复苏预期 全球股票基金流入资金创历史新高

2020-11-16

选白酒基金 关键看“纯度”

2020-11-16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张芊:以基本面研究 标定价值挖掘之美

2020-11-16

封闭期满 多只权益类基金迎“大考”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