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今年以来,“不与美联储抗争”成为美股最重要的投资策略之一。但分析师指出,历史行情表明熊市可能与货币刺激政策同时出现,投资者应该意识到熊市开始的风险。
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在3月底表示将提供达到目标所需的尽可能多的刺激。目前美联储每月购买数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保持这些证券的高价格和低利率。这迫使投资者买入回报更高、风险更高的债券,比如公司债和抵押贷款债券,从而压低贷款成本,鼓励消费者和企业借贷和消费。
此外,美联储还将利率降至接近于0%的水平,投资者为取得更高回报涌入股市等风险资产市场。纳斯达克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3.22%,标普500年初至今涨幅超过15%。自3月为23日低点以来,标普500涨幅已超过60%。
但美联储不一定非得收紧宽松政策,美股才会回吐涨势。Ned David Research的创始人内德·戴维斯(Ned Davis)在报告中写道:“即便美联储不采取提高利率、减少债券购买等紧缩货币政策,美股的熊市仍有可能来临。”
戴维斯指出,在1962年、1987年和2000年,当美联储没有收紧政策时,美股已经开始出现熊市征兆。例如,美联储在2000年降低了利率,但美股还是在该年度大幅回调。联邦基金利率从2000年6.5%的峰值,降至2003年年底的不到1%。而标普500指数在2000年9月至2003年3月期间内下跌44%。
不过,戴维斯认为美股当前仍不具备熊市的基础。美联储的政策支持、财政刺激的推行以及疫苗的普及,将重塑经济复苏预期,并推动投资者继续涌向风险市场。此外,通胀和利率飙升的可能性很小。Glenmede私人财富首席投资官Jason Pride在研报中指出“市场暗示的通胀预期仍然相对温和,低于美联储宣称的2.0-2.5%舒适区间。”
戴维斯表示,比起“不要对抗美联储”更重要的,是“不要对抗市场趋势”。前者意味着,当美联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投资者不应该抛售股票。后者指的是最近股市的上涨通常预示着未来的强势趋势。
自1968年以来,如果美联储的政策为金融市场提供宽松环境,同时标普500指数高于12个月移动平均水平,该指数的总年回报率平均为18%。在其他情况下,标普500平均年回报率为4.5%。
不过,仍有分析师提示未来熊市存在的可能性。Sevens Report Research的创始人汤姆·埃赛(Tom Essaye)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可能导致股票下跌的因素包括出现抗疫苗的新冠变异,或疫苗方面的其他不利消息。如果将于下月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经济活动放缓,股市涨势也可能受到影响。
埃赛写道:“这些事件都不会自动变成股票转熊的主要推手,但它们都是可能发生的,它们会让情绪高涨的市场措手未然,尤其是如果它们发生在年初,而年底税收影响已不再起作用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师并非建议投资者卖出美股,而是提示投资者不应该把股市严重疲软的可能性排除在外。戴维斯建议,如果标普500指数在12月24日收盘价基础上上涨8.4%,即达到4021点,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他表示,如果出现卖出信号,商业票据或短期低收益公司债券的价格表现可能优于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