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内地私募基金人士坦言,1月26日港股回调已表明,部分投资机构开始“割韭菜”了。
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推高港股,越来越多内地散户跃跃欲试,不愿错失这个赚钱机会。
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本周以来,借道港股通加仓港股的内地散户明显增多,有些散户已将港股投资比重调高至约40%,还有不少散户看到港股涨势不减,迅速开设港股通账户追涨港股。
“而且他们的港股投资策略相当鲜明,就是追涨腾讯、美团、中移动、小米等备受南向资本青睐的科技股与绩优红筹股。”某券商上海地区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1月26日港股恒指与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2.55%与2.34%,腾讯、美团等股票价格跌幅超过5%,却丝毫不影响内地散户的港股投资热情。
截至1月26日收盘时,当天南向资金净流入额仍超过125亿港元。这背后,是不少内地散户趁着港股回调,加大了抄底力度。
“但是,内地散户若按A股的投资思维淘金港股,可能会铩羽而归。”一家香港当地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相比A股散户市场特征明显,港股定价权主要掌握在机构手里,一旦散户追涨令部分港股估值超过“合理区间”,势必触发大量机构反向沽空获利。
在他看来,1月26日港股回调,预示着部分机构投资者已开始逢高抛售“狙击”散户。
图/图虫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一家券商上海地区营业厅里,多位散户投资者正为没有在年初投资港股而“懊恼”。
“当时我们看到每天南向资金都在大举涌入港股,却没有借机加仓港股,现在感觉一下子错失了20%-30%的投资回报。”一位散户投资者向记者表示。
本周以来,他与多位投资者迅速开通了港股通账户,准备到港股大干一番。
这种景象,同样在互联网券商平台上演着。
一家境内互联网券商平台人士透露,上周以来不少个人客户就开始加仓港股,甚至一些以往只参与港股打新的保守型投资者看到港股涨势不减,纷纷买入腾讯、美团等颇受南向资金青睐的港股。
在他看来,这次内地散户投资者淘金港股策略有着鲜明的特征,就是“跟着机构扎堆投资”——比如过去一个月南向资金加仓港股的前十位,包括腾讯、中国移动、美团、中海油、中芯国际、小米、思摩尔国际等。于是大量内地散户投资者就盯着这些股票大举追涨。
在多位受访散户投资者看来,跟着境内公募私募机构投资港股胜算更高。
“事实上,随着港股迭创年内新高,本周以来我们也对不少散户投资者做了风险警示,一方面提醒他们港股上涨,正导致A-H溢价指数有所收窄,因此港股不再是所谓的价值投资洼地,另一方面告诫他们要留意机构投资者的动向——不少欧美投资机构会因为美国科技股回调而被动减持港股科技股,导致散户跟风追涨风险骤增。”上述券商上海地区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但他发现,不少散户投资者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要散户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就会创造更强烈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效应。
“甚至有散户投资者告诉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尽管他也注意到港股冲高回落压力较高,但只要自己能在机构沽空前获利退出,同样能全身而退。”这位券商上海地区营业部负责人无奈表示。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种投资心态在追涨港股的散户投资者群体相当普遍。
上述内地职业股民向记者表示,对于港股获利退出的时机把握,他有着独特的窍门——目前他正密切关注快手科技的IPO认购火热状况,以判断散户们对港股科技股的追捧热情高低。随着市场传闻因市场认购强烈,快手科技提前两天结束了机构投资者认购,并寻求上市发行价115港元/股(即在招股范围上限),因此他笃定这轮散户追涨港股热情还将持续,趁着26日港股回调之际再度加仓数十万港元科技类H股。
图/图虫
机构投资者的“狙击”魅影
随着内地散户纷纷涌入追涨港股,不少欧美对冲基金开始考虑逢高获利离场。
“坦白说,近期南向资金涌入触发的港股涨幅,已经超过我们的预期。”一家美国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新兴市场投资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周以来,他们已开始逢高减持部分生物医药类、科技类与绩优红筹股。究其原因,整个新兴市场投资团队均认为南向资金不可能长期保持每天净流入逾百亿港元的态势,一旦南向资金流入额持续减弱,此前受南向资金追捧的港股就会遭遇巨大的估值回调压力。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南向资金阵营里,部分投资机构对港股的投资策略也出现分化。
一家在1月大举加仓港股的内地私募基金经理透露,本周他们重新调整了港股投资策略,一则开始抛售估值不再便宜的部分生物医药类、地产、银行、科技类港股,二则对港股头寸开始加大沽空套保力度,即将单边持仓的风险敞口从上周的50%降低至30%。
“毕竟,过去一个月买入港股已令我们回报率超过25%,现在到了落袋为安的时刻。”他向记者直言。他听说部分内地私募基金甚至调整了港股投资模型,即根据南向资金流入的强弱,判断自己的获利离场时机——随着本周以来南向资金流入额较上周明显回落,他们也认为阶段性逢高减持的时刻已经来临。
在这位内地私募基金经理看来,若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选择获利离场,当前追涨港股的内地投资者很可能沦为“最后的接盘侠”。因此在近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议上,他们直接建议出资人(LP)不要过度追涨港股。因为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港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错误交易行为很容易被众多机构抓住狙击,进而赚走散户的大量财富。
多位内地私募基金人士坦言,1月26日港股回调已表明,部分投资机构开始“割韭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