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节期间,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知名基金经理撰文,对牛年股市走向展开讨论,仅供投资者参考。本期共有光大保德信基金盛松、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徐荔蓉、上投摩根基金孙芳、申万菱信基金付娟、国投瑞银基金桑俊、新华基金刘彬、永赢基金晏青、中融基金柯海东等八位资深基金经理投资展望发布。
光大保德信基金盛松:错峰起伏金牛路
光大保德信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总监 盛松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对疫情的高效防控治理,以及疫情后经济供需两端的快速修复能力,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基本恢复至一个正常的稳态。展望2021,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将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韧性,预计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总量经济同比增长前高后低,这主要反应了基数效应的影响;
2)外需继续改善而内需边际减弱。伴随着海外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欧美经济有望获得较为强劲的修复性增长,海外补库等因素将使得我国外需出口仍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区间。
3)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经济动能占比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新能源、智能设备等高端先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增长,另一个是以5G、半导体、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加快扩张。
2021作为“十四五”的第一年,相关产业政策预计会非常活跃,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层面。十四五产业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了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支撑作用,以及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另外农业种子、碳中和等也是今年的政策发力点。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到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流动性的边际收紧压力显性化加大。一方面国内经济正常后,对于宏观杠杆率、房价等问题的关注会加大,内部货币政策可能会适度转向;另一方面,欧美经济修复后其货币政策也可能出现转向的预期。
过去两年,权益市场蓬勃发展并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结构分化特征,形成了以食品饮料、医药、科技、新能源等为主的赛道投资化特征,与之相伴随的是估值体系的裂变,结构化的高估值与低估值共存。对于2021年权益市场来说,今年的风险点主要来自于结构高估值状态下流动性偏紧的冲击,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呈现较大的震荡和局部的回调,当然也意味着市场很难出现整体单边的系统性泡沫化牛市行情。
另外一方面,今年企业盈利应该会维持一个非常高的名义增长,叠加非常积极的产业政策,将给市场提供较多的投资机会。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1年市场仍将维持结构行情的特征,但机会并不局限于原有赛道,应该更加聚焦于盈利高增长的领域以及有长期产业政策支撑的景气方向,通过盈利的增长来消化估值的抬升。相对看好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部分周期性行业,高端制造业如智能化设备、智能汽车等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半导体、5G应用端等高科技产业等。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在经历重工业化和内需转型阶段后,将进入一个以信息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新经济周期,同时伴随着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科技成长和消费升级依旧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盛松先生光大保德信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总监
北京大学硕士,20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曾任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交易部经理、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2003年参加光大保德信基金筹备工作,2004年以来历任公司督察长、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总监。现任光大保德信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总监。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经理徐荔蓉:优质企业为A股长期牛市提供支撑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徐荔蓉
过去一年的资本市场变化与机遇并存,新冠疫情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情绪。虽然黑天鹅事件此起彼伏,但站在自下而上选股型投资者的角度,我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尤其看好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机会。
中国股票市场正在经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转变。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低波动率、中高增速阶段,许多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呈现出“强者恒强”态势,市场占有率和股东回报率不断提高,这是支持A股市场长期走好的最根本的关键。同时,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向股市转移的趋势、以及在中国金融开放背景下外资持续流入A股,使得A股日渐成熟化、机构化,叠加长期不断走低的无风险收益率,为A股市场的长牛提供了良好环境。
1.中国宏观经济进入稳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现在正在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中国GDP增速非常高,但波动率非常大,而在过去的三五年中,中国GDP逐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波动率大大降低。这一变化与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转变有关,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转型为以消费为主导,近几年消费贡献GDP增量的80%左右、存量的50%左右,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继续世界工厂的基础上,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韧性增强,消化危机的空间更大,更能够抵御风险,二是弹性降低,体现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就是挣“快钱”的机会减少了,优秀公司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市占率,净资产回报率稳步上升,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形成良性循环。
2.优秀企业支撑A股长期走牛
超级慢牛的本质,是一群超级牛股的逐渐显露。正如美股这一波大牛市中,大部分涨幅源自少数几家科技股龙头,A股也会有同样的逻辑,要判断A股有没有牛市,要是看市场上有多少牛股,有多少能够持续增长的优质上市公司,如果存在这样一批公司,不管指数表现如何,这些公司大概率会走出牛市行情。
而在过去的三五年中,我们在自下而上的研究中发现,A股市场上这样的牛市“基石”越来越多,它们不仅仅存在于某几个行业,而是在各行各业中都能够找到这样的好公司。在相当多的行业中,行业整合、集中度提高正在加速发生,新冠疫情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催化了这种趋势。这些能够把握经济转型机遇、具备合理长期战略及强大执行力的公司,是市场长期走牛的真正的基础。
3.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向股市转移
在股市吸引力提升的同时,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有望长期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居民大量的资产配置在房地产市场中,房产价格一路上涨,相对于居民收入已经处在比较高的位置,很难再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并且目前政府对“房住不炒”的定位已经非常明确,房地产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长期上涨的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需要重新做出投资选择,而在利率下行趋势中,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实业投资又难度较大、门槛较高,那么其中一部分资金有望直接或间接流入股票市场。目前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约120万亿元,居民房产约300万-400万亿元,而股市市值仅有70万亿元,所以可以想象,如果居民的可投资资产或房产资产中的一小部分流入股票市场,那么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就是巨量的资金补充。
4.中国金融业全面与国际接轨
过去几年中,中国不断加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在证券、基金、期货、寿险、信评等领域大幅放宽外资机构准入条件,摩根大通、贝莱德、标普、惠誉等外资巨头加速抢滩中国市场;开通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模式(CIBM Direct)、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RQFII)等跨境投资渠道,有效提升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
5.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深度融合
彭博、摩根大通、富时罗素、明晟等国际主流指数也相继将中国债券和股票纳入指数体系,吸引了大量以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主被动投资基金。
在此背景下,过去五年中外资大量流入A股,成为A股投资者结构上最大的变量。我们认为这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当前欧洲处于负利率环境、美国零利率,日本处于滞胀阶段,新兴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也表现欠佳。日前我们做了一个研究,根据晨星数据,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过去1年、3年、5年、10年,巴西/印度/韩国/新兴市场等的股票型基金中位数都跑输各国的基准,在这些国家/市场,只有排名前25%左右的基金才能战胜业绩基准。但当中有两个例外,offshore China一半年份跑赢一半跑输,而A股则是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大幅度跑赢基准。我们认为,中国可能是全球主要市场中最后一个能获得Alpha的市场。
此外,中国与全球其他市场包括新兴市场在内均保持相当低的相关度。根据MSCI的一项研究,中国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的相关性仅为0.5左右,大大低于其他市场之间0.7的相关系数,这意味着将中国纳入投资组合,有望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对比中国经济总量、国际贸易规模等,外资目前明显低配中国市场,横向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比较也佐证了这一判断,目前外资持有的A股股票约占A股总市值的4%,但外资在印度市场所占的市值比重接近21%。我们可以说,未来全球投资者增配中国市场是必然趋势,外资流入A股才刚刚开始。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与全球深度融合是未来十年的长期趋势,中国股市和债市仍处于机构化的初期,又有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大批优秀企业、与其他市场较低的相关度,可以说是追求超额收益的绝佳场所。我们可以预见,一个长期趋势形成之后不会轻易逆转,中国市场正处于牛市的开端,距离终点还很远。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以及在华经营的全球金融机构,都将在未来十年中熠熠生辉。
徐荔蓉简介
徐荔蓉先生,23年证券从业经验,CFA,CPA(非执业),律师(非执业),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研究分析部总经理,国富中国收益混合基金、国富潜力组合混合基金、国富研究精选混合基金、国富价值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
上投摩根基金孙芳:锚定航向,与时代同行
上投摩根 孙芳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克服了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迅速回到了增长和发展的经济轨道,权益市场亦欣欣向荣。银河证券的数据显示,2020年偏股型基金平均业绩回报超50%,坚持持有的基民幸福感满满。这一年,基金发行火爆,全年新基发行量超过3万亿元,创1998年以来历史新高。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转换周期已然开启,未来,我们坚信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还将持续提升,资产管理时代大幕正徐徐拉开。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有着吉祥的寓意,昂扬向上的牛首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于投资者而言,牛年的权益市场能否继续走牛也是最为关心的话题。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认为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不少投资机会。长远来看,市场仍处于牛市进程中。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将进一步改善,GDP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上市公司的盈利预计将实现双位数增长,以上因素给市场提供了基本面的基础。
海外方面,美联储修改货币政策框架,放宽通胀目标,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改;拜登政府拟推出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随着疫苗接种范围扩大,美国经济也将走出疫情打击,逐步走向复苏。全球需求向上,反而是国内的流动性问题成为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国内货币政策在今年的走向似乎是影响市场的决定性变量。然而,从管理层表态“货币政策不急转弯”,以及我们所观察到的公开市场操作,我们认为今年宏观政策更趋中性,随着疫情时期的特殊扶持政策大概率退出,需关注实现货币与经济增长需求的合理匹配性。特别地,回到证券市场层面分析的话,基于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以及居民家庭财富结构的转型,今年微观层面的流动性无虞。2021年以来A股和港股的开门红,也阶段性地反映了这一因素。
资本市场中牛熊转换和热点更迭,使得投资者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当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历史证明,每个时期的资本市场都在反应同期经济的主要脉络,资本市场内的此消彼长,也代表着产业经济的起起落落。经济的驱动力在哪里,优质且持续的投资机会就在哪里。
过去20年,从2001年入世带来国际贸易红利,到投资驱动导致的各项基础设施大建设和产能大扩张,再到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顶梁柱,然后到倡导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历年来我们投资过的主赛道也从出口制造业、煤炭有色钢铁等“五朵金花”到品牌消费品、科技和医药,这其中变迁对应的都是时代的脉搏变化。若不能预见时代的大潮,又岂知该立于何处?未来若干年,驱动经济保持较好增长的动力源显然还是制造升级、科技创新和消费服务。
立于潮头,而不被淹没,这是专业投资者给自己的挑战目标。风险,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弦,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收获颇丰后的2021年。基本面和估值,是中观和微观上要去特别关注的指标。什么时候“抱团”公司会散架?对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刻度值,但我们知道,核心评价标准是稀缺的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性。我们所投资的科技是否是代表未来、驱动未来的科技?我们所投资的消费是否是消费者喜闻乐见、改善其生活品质的消费?我们确信分化将是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常态,核心的那批公司必然是在产业中力争上游、与时代同行、甚至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公司,其他的只会慢慢被淘汰,缩小,乃至消散。
故而要实现牛年之期许,还须锚定航向,坚信研究的价值,从企业基本面出发,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寻找投资机会,与时代同行。在此与所有投资者共勉!
申万菱信基金付娟:高端制造和品牌出海是未来投资的“大江大河”
申万菱信基金权益投资部负责人 付娟
彼得·林奇曾说过:“当你投资股票时,必须对人性,乃至对国家和未来的繁荣要有基本的信任。”刚刚过去的庚子年,全人类都遭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考验。然而,幸运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却在这次大考中大放异彩。作为中国市场的参与者,这份幸运和信任感正变得愈加真切。
在过去一年的持续调研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一些积极的事情正在发生。这无关乎短期的基本面变化,无关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是一些内生的、底层的、共通的积极因素。我试图总结这些线索,直到某一天我发现了十几年前一份著名分析师的报告,充分表达出了我的一些调研感受:当前我们已经处于资本市场大繁荣的初级进程中。这份研究发现,证券市场的大繁荣均出现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都是在国家经济真正崛起的过程中出现的,这里有三个重要前提,一是经济出现新亮点,二是乐观主义蔓延,三是财富效应显现。我在调研中感受最深的是第一点。
我们很幸运,站在了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经济结构的新亮点已经出现,投资的驱动力将从存量经济过渡至增量经济阶段。过去5年,市场投资机会过度集中于“漂亮50”,体现的是存量经济结构下,中小企业市场化出清所带来的龙头白马股确定性溢价的机会。这不同于2010年到2015年的投资主线,那个时候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所带来的增量经济年代,以中小创为代表的市场扩容也和当时的增量经济相得益彰,推动了阶段性的资本市场繁荣。在我眼中,那五年正是未来十年A股资本市场的预演。
回顾过往,虽然中国所谓的高科技企业依然主要是在跟随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工程师红利正在厚积薄发。各行各业的高品质制造和民族品牌将纷纷涌现,中国将有一批自己的龙头公司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龙头,在高端制造和品牌出海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制造业高级化”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制造业投资增速。Wind数据显示,2020年,制造业整体累计投资增速受疫情影响仅为-2.2%,但是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1.5%,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12.5%,可见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新兴制造业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具有韧性,抗风险能力更强。
新能源车是中国高端制造现阶段的旗帜。过去汽车工业是否成熟是一国制造业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当前汽车工业正处于跨时代的更迭期,从传统汽车—汽车电动化—汽车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中国企业凭借在电池、半导体、算法软件及商业应用上的全力投入,有望实现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
但未来会有更多类似新能源车的“旗帜”高端制造业,比如工业自动化软硬件、军工元器件和上游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等。观察高端制造发展程度的一个窗口之一是制造服务业例如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科技被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在2017到2020年的复合增速为55%。高速增长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有望进一步赋能各行各业,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孪生等新科技的应用或将再造生产流程。
品牌出海也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关键路径。曾经主要以贴牌出口为主的各行各业都涌现了自主品牌出口的代表企业,比如大小家电、家具家居、消费电子、服饰等。2020年受益于海外疫情暴发,这些国产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占有率出现显著回升,其背后更多来自于工业设计、产品科技和海外渠道网络的多年深度沉淀,使得这些企业的海外渗透率得以提高,市场空间打开。自主品牌出口更大的红利在于赚取品牌溢价,以家电为例,OEM出口的毛利率可能在18%左右,但是自有品牌出口可以做到30%以上,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中国制造具有全产业链优势,而且中国互联网发展也走在世界前列,跨境电商及其相关物流服务业发展迅猛,也将助力中国品牌更有效地触达海外消费者,中国民族品牌崛起之路会更加通畅。
新年到来之际,借此机会恭祝所有的投资人新年快乐,希望大家能共同拥抱伴随新经济而来的资本市场红利时代。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观点仅代表当时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前请详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各销售机构对本产品的风险等级评定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该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
国投瑞银基金桑俊:价值是面对外部冲击时的应变能力
国投瑞银基金 桑俊
站在当前的时点回顾过去的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无论是从地域的广度还是从时间的跨度上都远远超出了事前的预期。从宏观经济结构到微观企业运营,都对我们投资组合管理提供新的关切点。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体现是疫情对产业格局的影响。企业经营行为和居民消费习惯在疫情的持续发酵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云端化和线上化趋势明显提速。企业开始鼓励线上办公,网上销售渠道的投入显著增加,互联网营销渠道持续下沉;居民线上消费比例增加,跨境电商需求锐增。
其次相对偏隐性的体现是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而加深我们对公司价值的理解。公司的经营质量表面上体现为盈利和盈利的增长预期,实际上公司的价值“始于利润表,显于现金流量表,最终回归资产负债表”。在疫情面前,需求的波动、生产的重整、渠道的变迁,让我们认识到优质公司才有更坚实的核心壁垒、更健康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而在外部冲击下能够逆势崛起,不辜负任何一次危机。
跌宕起伏的2020年,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块重要的试金石,对我们的投资更是一面鲜活的镜子。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面前,上市公司的“软实力”差距凸显无疑。那些持续研发积累、资产负债健康的公司能够在疫情中逆势迎难而上,扩大市场份额,主动赢得市场空间,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我们也察觉存在治理缺陷、经营模式同质化明显的公司步履蹒跚。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2021年将会是全球经济逐步恢复正常的一年。国内企业资本开支增加的同时制造业投资显著回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回升并且杠杆率维持低水平,中国的制造和美国的消费共同决定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将会具备较强的持续性。除了经济活动的正常化,2021年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和节奏,尤其是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
在去年疫情暴发最恐慌的危机时刻,我们敢于出手买入优质资产,后来,我们也的确看到了货币宽松带来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新的一年在投资组合的构建上,我们会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框架内继续把握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收益率的预期,关注全球货币正常化的节奏,对受益流动性宽松的行业和公司保持跟踪和相对谨慎。
我们坚持以公司质地为核心,青睐能够在中长期持续为股东创造回报的优质公司,关注经济变迁下的行业景气变化,但是更看重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持续关注新能源、生物医药、品牌消费等大类行业,也自下而上把握零售银行、互联网券商、新兴小家电、养殖专业化等细分领域内的优质公司,让我们的投资组合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增长下的产业变迁和需求特征。
2021年,智能终端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大环境下,IT投入和自动化设备增加会加快制造业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叠加借力疫情而切入的国际市场的需求触底回升,在有色、化工、轻工、机械等行业有望崛起一批新的代表“中国制造”的优秀公司。此外,服务业尤其是跨国服务业较疫情前的水平依然相距较远,伴随着经济恢复的步伐,我们会关注航空、旅游酒店、金融等服务业的恢复。
2020年是考验企业应对危机和挫折的能力,2021年之后的货币正常化是考验投资在流动性拐点面前的应变能力。针对当前的市场结构,我们在组合的构建一直都坚持行业相对分散、个股相对集中的风格,不断评估投资标的未来三年潜在的复合收益率,看重考虑风险后的综合回报,以此为基础来调整我们的投资组合,等待时机买入我们熟悉并具备价值的优质资产。
新华基金刘彬:赚自己懂的钱
新华基金 刘彬
过去一年里我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最核心的原因是站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大爆发的风口,充分享受到这一轮新能源汽车行业估值上升的红利,这是我去年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圈,将投资范围限定在自己熟悉且强烈看好的领域,尽量避免追求均衡而去做配置型买入,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公募基金最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机构重仓股在去年也实现了正向循环,这一趋势在今年初进一步强化,引发了市场对于机构抱团的担忧。在我看来机构抱团最终一定会瓦解,但是瓦解的原因不是因为涨幅过大,而是因为出现了更适合抱团的方向。短期来看新的方向出现还有待时间,中长期来看有两种情景可能触发抱团的切换,一是通胀大幅上升后的顺周期行业成为新的选择,二是强势行业增速环比下降后相对优势减弱。
展望今年,市场会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流动性会收紧到什么程度,二是经济复苏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到什么幅度。短期市场是非常有效的,一正一反两个因素目前都已经反应到股价里,但后续市场走势取决于这两个因素谁阶段性的推力更大。因此从结构上我个人会倾向于配置业绩在今年能够实现高增长的行业和公司,对于未来前景较大但是今年业绩增长一般的行业和公司会回避。
去年大家主要赚估值的钱,那么今年大概率只能赚到业绩的钱,而且赚钱效应相比去年也会弱一些。不过我对市场向上的趋势还是比较有信心,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稳步推进,工程师红利也在不断释放,而且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的大趋势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慢牛的大环境之中。
具体到投资方向,今年我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医药、光伏以及受益于涨价的周期行业,主要在这些行业里面寻找投资机会。
这里我想重点探讨一下汽车行业的投资机会,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正在颠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前行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在行业发生重大技术变革后传统外资品牌多年积累的竞争优势弱化。依靠国内完整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有可能在这一轮电动化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年代,中国诞生了HOVM等众多全球领先的手机品牌,很可惜A股投资者并没有分享到这些品牌成长的投资收益,希望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能够见证并受益于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
作者简介:刘彬,北京大学材料学博士,历任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2015年4月加入新华基金,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策略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负责建筑、建材、医药和家电等多个行业以及策略研究。2019年2月起任新华安享多裕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新华鑫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新华行业周期轮换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0年2月起担任新华科技创新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新华鑫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永赢基金晏青:拥抱港股机遇,共享时代红利
永赢权益投资副总监 晏青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荡气回肠而又令人感动。这一年,我们面临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亲历这人类面临生命受到巨大挑战,也深刻感受到最美逆行者的勇气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决心。这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险资产的至暗时刻,也共同努力走出迷雾而最终收获满满。新冠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政府在面临巨大挑战时的制度优势和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担当,让普罗大众以更客观的态度去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寒去春来,牛年已至,所有过往皆为序章,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不确定性是股票市场的永恒特征,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这一特征表现的尤为淋漓尽致。本轮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经济方面,新冠疫情导致各个经济体短期出现断崖式的经济衰退,各国央行紧急出台各类刺激政策,这两者的对市场的影响可谓此消彼长。面对这些我们不曾经历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以谨慎的态度管理投资者资产,通过深度思考和紧密跟踪努力提升认知能力,最大化降低投资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战略上,我们始终坚持聚焦于产生巨大社会价值和出色商业价值回报的公司;在战术上,把握了优质成长性资产、产业趋势清晰的高景气行业以及受宏微观影响而边际好转的公司等各类投资机会。
2021年伊始,南下资金延续了2020年的迅猛之势,累计净流入量持续创历史新高,港股迎来高光时刻。在港股热的背后,我们对推动这一轮港股上涨的驱动因素做了一些思考。
从这几年港股市场资产结构变化看,2018年香港交易所的制度变革为港股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大量生物医药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和赴股二次上市的公司不断登陆港股,这些大量优质新经济公司的加入带来港股资产质量的持续提升,引用前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比喻:“以前池子里基本都是一些老鱼,这种传统的鱼基本上都是‘大草鱼’,现在换来了很多新的‘海鱼’、新的‘三文鱼’都是强劲的‘鲈鱼’,是新经济、新科技。”恒生指数由原来的金融地产等传统周期板块主导渐渐转向新经济板块不断提升影响力的阶段,未来随着中概股回归加速、内地“独角兽”不断前往港股IPO,港股将会更加星光璀璨,不仅是对内地投资者,对全球投资者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从企业基本面来看,香港市场中资股占比不断提升,盈利状况和中国经济息息相关,伴随着国内经济在去年下半年显著复苏,企业盈利向好的趋势越来越明确,这将引发配置中国资产的海外资金加大对港股的配置。从流动性看,港股市场的资金来自于海外各个经济体,当前阶段海外整体货币环境较为宽松,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和经济复苏,国内货币政策呈现趋紧的态势,所以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相对于国内市场具有优势。基于本轮港股企业盈利复苏态势清晰、大量周期性行业估值较低等多角度考量,我们认为这一轮港股上涨并非纯粹的流动性溢出,具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持。
每一天都充满挑战,我们凝聚团队智慧,努力做出正确决策。我们权益投研团队日益壮大,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通过高质量研究提升认知水平,增加投资的确定性。我们以匠心致敬初心,以坚持浇筑理想,日以继夜地与不确定搏斗,不负这沸腾的时代。
信任弥足珍贵,我们感谢与我们一路同行的渠道伙伴和投资者。在市场的至暗时刻,你们与我们并肩向前,在市场的迷茫时刻,你们与我们一起坚守。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我们理解长期坚持做正确事情的巨大力量,力求以稳健的业绩回馈你们的支持。
最后,衷心祝愿广大投资者,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万事如意,与我们共享用心投资的成果!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晏青 永赢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永赢股息优选基金经理之一,永赢港股通品质生活慧选基金经理。证券从业经验14年,国内首批公募QDII基金经理之一,管理公募和私募基金产品9年。晏青先生具有丰富的境内外投资经验,追求确定性和安全边际,注重风险管理,对互联网科技、消费等长期成长行业具有深刻洞察力,被称为中国成长性核心资产发掘者。
中融基金柯海东:趋势向好,寻找结构性机会
中融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 柯海东
回顾2020年,中国经济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极大干扰,GDP实现正增长,在全球独树一帜。目前进出口数据仍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强劲,消费逐月恢复,预期2021年宏观经济还将继续复苏。
流动性方面,2020下半年起,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逆周期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应注意到,社融及信贷的结构中,非标、短期融资下降较多,体现出政策层降杠杆、防风险以及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思路。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增长,表明企业对于未来需求的预期没有降低。
风险偏好方面,RCEP正式签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美国政府换届等利好因素使得市场风险偏好稳中有升。
从1月31日已经发布完毕的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来看,普遍显示出了较强的复苏趋势,我们认为,2021年在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足以抵消流动性收紧带来的估值下降,风险偏好没有大幅降低的情况下,A股市场具有较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1.流动性预期扰动市场,持续看好高景气和低估值的板块
踏入2021年后,A股延续向好趋势的同时,近期市场波动显著加剧,主要原因是经过两年多牛市后,部分行业结构性估值较高,市场对流动性变化开始高度敏感,近期央行连续回笼资金,叠加机构投资者开始融入14天跨年资金,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导致资金面偏紧,各类利率普遍上行。利率上升导致高估值板块出现调整。随着跨年资金需求高峰过去,资金紧张局面已经结束。后续随着财政支出下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规模减少,流动性将恢复正常。2月中旬是春节,按照惯例,央行将维持春节前后流动性宽裕,且由于国内疫情尚存零星爆发的可能性,国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一季度我国货币政策没有大幅收紧的基础。我们继续看好景气度向好,长期发展空间较大的新能源、电子、军工、医药、消费等行业,也高度关注顺经济周期,估值相对较低的化工、大金融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2.春节后重点关注:两会、中美关系、一季报和海外复苏
首先,关注2021年的全国两会。开年以来,各省份先后召开地方两会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从各省份情况来看,疫情对GDP增速的回落程度基本正相关。其中消费成为绝大多数省份的主要拖累项,而投资是主要拉动项。对于2021年3月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我们认为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对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是否有指导或促进政策。第二,市场普遍预测2021年降杠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是市场的一致预期,可以观察在两会中是否有较为明确的幅度和节奏上的引导。第三,两会或将审议十四五规划,目前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军工等的五年规划是否继续超预期也值得关注。
其次,市场对于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一定改善持相对乐观态度。但应注意,中美之间竞争加剧客观存在,并不会因领导人换届而产生根本性转变。虽然拜登政府的政策连贯性、可预测性更强,但幕僚团队中的国务卿、国家情报总监、财政部长均持对华强硬立场,应提防外部黑天鹅事件出现。
再次,随着疫苗接种,美国及英国的每日新增肺炎确诊病例下降,住院与ICU重症监护人数也在降低。以目前的速度,美国在二季度末可以实现70%的疫苗接种人口覆盖率。海外经济复苏将拉动对中国上中游原材料、工业品的需求。
最后,我们要关注业绩和风险。2021年上市公司一季度经营情况往往对全年业绩趋势有着较强的指引。风险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海外政策风险外,主要关注经济回暖超预期,通胀抬头后带来的流动性大幅收紧风险。
综合来看,2021年宏观经济趋势向好,在警惕流动性收紧风险下仍有较多的结构性机会。
个人简介:柯海东先生,中国国籍,毕业于中山大学财务与投资管理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取得基金业从业人员资格,证券从业年限10年。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曾任职于中国中投证券研究总部分析师;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曾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师;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曾任职于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副总监。2018年9月加入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