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着力推动"制度融通",促进金融市场与国际规则对接
2021-03-11 20:02       李颖超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

深耕银行业将近40年、曾供职于多家顶级国际银行的履历,这位资深且低调的国际银行家见证了整个金融行业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接受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专访。从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经济谈到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中国金融市场外开放谈到人才流动的重要性,王冬胜还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畅所欲言,带来了自己的想法和汇丰亚太区业务聚焦的领域。

“过去一年,虽然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市场的大门却越开越大。”王冬胜表示,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展现出的韧性、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以及近期金融领域开放的提速,大幅提升了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王冬胜告诉记者,汇丰计划未来五年内招聘逾5000位财富管理人才,其中,中国内地计划增聘3000位财富规划顾问,以拓展集团在内地新推出的移动式财富规划服务。此外,未来五年,汇丰计划将中国内地的私人银行业务扩展至10个城市,并将内地的尚玉客户数量增加一倍以上。

后疫情时代的宏观判断与中国机遇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过去一年中,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现在这个时点,您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往哪些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在2021年有哪些机会?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王冬胜:过去一年中,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双双出现了衰退。接下来,随着疫苗在全球的陆续推出和接种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有望逐步回归正常,各国的经济活动也有望随之逐渐复苏。

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和适当的宏观政策,中国经济去年率先从疫情中恢复,实现逆势增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把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作为重要抓手,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投资将大幅回升,出口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居民消费将进一步回升。消费回暖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

在“后疫情时代”和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策重点更强调高质量增长和扩大内需。从改革措施来看,有几个方面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重点。首先,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如,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其次,更注重绿色发展,报告提到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等更具体的政策措施;第三,强调国际合作。今年强调了“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重申对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等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视。这些都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大开放力度,也在大力推动全球合作。在您看来,中国的金融开放需要哪些条件做基础支撑?

王冬胜:中国不断推进金融业改革与开放,并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市场联通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日益提升,这些都令我们印象深刻。过去一年,虽然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市场的大门却越开越大。我们相信,中国金融市场作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一环,将继续加快开放的步伐和力度。

为了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市场开放,下一步还需继续提高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及管理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中国对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互联互通方面,在稳步推进“市场连通”、“资金流通”的同时,我们期待下一步着力推动“制度融通”,促进与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对接。此外,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对于推动金融市场开放是不可或缺的智力要素,吸引和培育适应新格局、新技术、新挑战的金融人才也非常重要。

相信未来通过新一轮金融变革与创新,中国将构建一个更为高效明晰的金融制度体系,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层次上的成功,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担当更为重要的引领角色。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有新的机会吗?

王冬胜: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展现出的韧性、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以及近期金融领域开放的提速,大幅提升了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超过万亿元,到今年2月,境外投资者已连续27个月增持中国债券。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在不断推动人民币在跨境业务中的使用。今年年初,央行牵头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对跨境人民币资本金使用范围、人民币资本金再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进一步便利化。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在跨境业务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

此外,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正在稳步推进。从长远来看,数字货币的应用有望最终推动跨境人民币支付和结算效率,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大湾区金融领域可以怎么做?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距《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已有一段时间,您认为在距今两年的时间里,大湾区在金融领域政策落地层面的重要突破有哪些,以及还有哪些难点亟待解决?

王冬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年来,在三地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使大湾区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互通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政策指引下,很多领域实现了突破。例如,去年5月,《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随后包括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等陆续实施。此外,自由贸易账户在自贸区落地,“深港通”运行不断优化,跨境移动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金融机构准入和备案等流程得到简化,通过打造要素平台支持金融资源集聚和交流创新等。

这些适应大湾区特色的制度安排和创新举措,对于推动跨境服务、区内金融市场一体化、支持实体经济都非常有意义。

同时,要看到,大湾区金融市场互通和开放等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一些制度性障碍仍制约着区内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发展,金融监管差异、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跨境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我们建议可通过赋予大湾区内现有自贸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自主改革权限,进一步消除制度性障碍,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这样既可推动大湾区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也有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助力完善国家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我们建议的具体措施可包括,借鉴欧盟经验,在大湾区实施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单一通行证”制度;探索通过立法,将部分与跨境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香港判例法率先在自贸区转化为当地金融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推动落实法律规则的趋同;以征信记录跨境使用为突破口,推动大湾区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尽快推动落实此前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探索建立深港澳数据融通机制;推进区内从业资格互认,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加强两地合作、促进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等。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2020年,“跨境理财通”赚足眼球,而今年年初,央行等监管机构联合签署《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其中也有避免监管冲突及监管套利的意图。从金融监管方面来看,您认为不同市场间形成监管措施的互认的难点在哪里?推动其进展的可行措施有哪些?

王冬胜:“跨境理财通”启动后,大湾区内地的零售投资者将可以直接开设和操作跨境投资户口,在“专属账户,封闭管理,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于海外市场;港澳居民通过在大湾区内地银行开设的专属账户,可以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这将极大丰富区内投资者的产品选择,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我们认为,这一机制要顺利运行,需要相应的配套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比如公告中提到理财通业务资金需要通过账户一一绑定实现闭环汇划和封闭管理,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银行系统支持。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系统、便捷的跨境开户服务以及数字化的跨境投资渠道等,相信都将是三地监管机构优先推进的工作重点。此外,还要在客户权益保障方面下功夫,保障三地投资者利益。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金融对外开放之下,国际金融人才的去向也备受关注,您认为大湾区的建设中人才的重要性会如何体现?又该怎样推动人才流动、吸引人才?

王冬胜:大湾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区内城市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效应。要实现这一点,货物、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可谓至关重要。作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高地,大湾区可利用其“先行先试”的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克服粤港澳三地的体制机制差异,进一步激活人才资源潜力,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为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带来强大新动能。

在促进人才流动方面,大湾区内地城市已推出针对港澳专才的个税优惠等便利措施。下一步,粤港澳三地需要进一步打破束缚人才流动的制度藩篱,完善体制机制、规则政策等方面的“软对接”,实现三地的人才自由流动。

具体做法可包括:推进区内从业资格互认,促进人才双向流动。例如,可参照 CEPA 相关安排,推动三地财富管理等金融从业者的资格互认,便利金融从业者双向流动;进一步落实大湾区法律从业人员的资格互认,为专业人士拓展发展空间。此外,大湾区可通过政策协调,考虑允许港澳创业者以其在原住地的征信记录向内地金融机构申请金融服务,实现大湾区范围内征信记录互通,满足港澳人才在内地创业和生活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还可通过加强合作、促进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三地政府部门可考虑共同建立一站式的大湾区网上服务平台,提供湾区内就业、生活及创业的资讯。企业在促进区内人才流动方面亦可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一月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之后,已有包括汇丰在内的30多家香港商会成员企业表示将积极参与,为有志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大学生提供约300个职位。我们期望未来更多企业能参与其中,为大湾区的人才交流创造丰富机遇。

重视亚洲财富管理业务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受疫情影响,汇丰也在加快集团转型,汇丰集团最新战略、目标及未来聚焦领域是什么?

王冬胜:汇丰集团近期发布的年报指出,我们未来十年计划的所有发展,均致力为相关群体——无论是客户、员工、股东或社区——开拓全球机遇,打开机会的大门。为实现此目标,我们决心成为一家积极、有效率和灵活的环球银行,具备数字优先的思维,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球首屈一指的服务,并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目标:

首先,我们计划专注及投资于汇丰最出色的业务范畴。

其次,我们计划提高对科技的投资规模,加快汇丰数字化的步伐。

第三,我们期望通过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简化工作程序,协助同事掌握未来所需的技能,为汇丰注入增长动力。

第四,我们将协助客户及所在社区捕捉低碳经济转型的机遇。包括未来10年向客户提供7500亿至1万亿美元资金,以支持可持续发展融资和投资;创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气候资产管理公司,发掘新的气候解决方案等。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汇丰亚太区业务策略重点将会如何布局,新变化可能有哪些?

王冬胜:亚洲业务仍然是集团的主要盈利来源,2020年录得经调整除税前利润达130亿美元。

汇丰计划未来5年在亚洲地区追加投资60亿美元,主要用于增聘财富管理和对公业务领域的专才、以及进一步提升技术。这将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在亚洲的网络优势,抓住该地区的增长机遇。从区域来看,中国内地及香港、东南亚地区以及印度市场将成为主要的增长来源。

其中,在亚洲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方面,汇丰集团计划未来五年投资35亿美元,用于拓展服务团队、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开发新产品。我们计划未来五年内招聘逾5000位财富管理人才,为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的客户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其中,中国内地计划增聘3000位财富规划顾问,以拓展集团在内地新推出的移动式财富规划服务。此外,未来五年,汇丰计划将中国内地的私人银行业务扩展至10个城市,并将内地的尚玉客户数量增加一倍以上。

为了提升客户体验,我们将继续加强数字化服务能力,协助客户在全球顺畅地调动资金、开展投资。我们还将继续在对公业务方面进行投入,向解决方案驱动的模式发展,尤其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以期更有效地预测客户的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

相关推荐

两会 | 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着力推动"制度融通",促进金融市场与国际规则对接

2021-03-11

5个月最大涨幅,A股大反弹!银行彻底火了:聪明钱今年爆买200亿!

2021-03-11

震荡市中的难得好基,5年超3倍 年初至今回撤仅1.4%

2021-03-11

突发!一纸文件带来大利空,最严监管恐来袭,社保险资重仓股“躺枪”,三巨头市值蒸发517亿美元,这些业绩翻倍股股价回撤充分(附股)

2021-03-11

A股回暖!牛年以来公募仓位稳中有升,价值型基金逆市增仓

2021-03-11

相关推荐

信息量极大!刚刚,李克强答记者问:GDP增长6%不低了!今年没必要"急转弯",不让科技人员把精力花在填表上…

2021-03-11

1000亿美元涌向价值ETF,成长股的时代结束了吗?

2021-03-11

金融副省长再添两位“70后”!分别来自口行、交行,有何共同点?这一群体面临新使命

2021-03-10

这家头部券商获准发500亿公司债!2个多月,全行业债券融资高达3000亿,为何不停进补?

2021-03-10

原油“打喷嚏”,有色化工“重感冒”!通胀预期难兑现?商品研究员集体亢奋,宏观分析师却悲观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