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私募机构认为,随着情绪的企稳,市场将重回基本面——包括流动性、企业盈利、估值。而龙头股有望结束过去一个多月的深幅调整,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纵观一季度,A股以春节为分界线走出了过山车行情。受此影响,私募基金一季度业绩表现不佳,负收益产品数量占比约41%。而另一边,私募基金的备案数据却较为亮眼,私募证券基金备案数量同比增长约50%。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业绩表现与备案热情的“冰火两重天”,是由于产品备案审批需要一定流程,与市场行情有一定滞后性所致。对于后市,有机构认为,情绪主导的行情进入尾声,市场将重回基本面。
对冲基金平均收益0.7%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纳入统计排名的2.36万只对冲基金一季度平均收益率回落至0.70%。其中,取得正收益的有1.4万只,占比约为59%。
不过,一季度私募基金的业绩并非乏善可陈,部分私募基金逆势走强。截至3月底,今年有256只私募基金年内收益超过30%,其中更有20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
从策略表现上看,管理期货策略平均收益最高。在八大策略中,仅事件驱动策略平均收益为负(-2.39%),其余七大策略平均收益全部翻红。随着商品市场走强,主要投资于商品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的管理期货策略基金成为“香饽饽”,平均收益率为3.01%。此外,一季度股票策略平均收益继续下行,涨幅仅0.19%,在八大策略中排名倒数第二。
股票私募的仓位水平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指数为8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分规模来看,规模较大的私募仓位较高,50亿股票私募仓位最高,为89.45%,百亿私募紧随其后,仓位指数为87.84%,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百亿股票私募目前仓位指数高于今年的平均水平,较年初上升1.14个百分点。
在一季度业绩不佳的背景下,私募产品备案反而火热。截至4月12日,年内共计发行私募证券基金7543只,占备案私募基金总量的77.4%,同比增幅为49.69%。从策略来看,股票策略依旧最受欢迎,年内备案了4670只股票策略基金,占比为61.91%。
备案数据有滞后性
为何一季度私募基金发行火热?
私募排排网研究主管刘有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是因为今年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擅长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市场关注度提升,投资者降低公募配置提升私募配置的意愿增强;二是头部私募军团扩容,知名公募和资管大佬奔私,进一步提升了私募的吸金效应;三是在股票市场表现欠佳的情况下,今年投资者分散配置的需求增强,策略更为多元化的私募基金更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对于业绩不佳与备案高涨的反差,卿云投资总经理杨振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私募基金表现不佳,是因为春节以后,以抱团股为代表的一些权重蓝筹品种出现非常明显的下跌,基本上跌幅在30%-40%。如果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采取了同质化的策略,参与高位抱团的话,那么一季度的业绩表现肯定会不佳。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私募,与公募的同质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杨振宁补充道,一季度私募基金备案数量上升,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年底,以及今年1月份、春节前行情的惯性造成的。因为产品从报备到审批需要一个流程,一般来说,行情的火热或者是疲软,反映到私募产品备案的时间,整个反应链条的周期大概是三个月。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备案数据其实反映的是去年年底甚至是一月份行情的火爆。那么,由于目前陷入震荡行情,预计今年二季度备案产品的数量环比将会有比较明显的下滑。
波动带来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私募机构显得较为乐观。
“波动不是风险,反而是投资机会。”格雷资产在一季报中提到,在股票投资中波动从来都不是风险,反而是布局绩优企业的机会,一个企业有着美好的前景,那么它的股票波动回调都是上车的机会。
关于未来市场,格雷资产称,最看好的是港股市场。港股目前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市场,也是近30年来第四次估值底部。关于A股,其认为,各个行业集中度都在提升,这就是A股的现状和未来。未来分化是主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公司会持续享受估值溢价,特别是现金流稳定、增长确定的真正具备核心壁垒的顶尖公司,它们享受资金和估值的溢价将是长期的。
世诚投资认为,随着情绪的企稳,市场将重回基本面——包括流动性、企业盈利、估值。从这些角度,龙头股有望结束过去一个多月的深幅调整,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当然,“前路多曲折”,对应的投资策略也需“攻守兼备”。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世诚投资表示仍看好四大主题,即出口产业链、需求侧管理相关的制造业投资、绿色经济、平安中国之供应链自主可控。好消息是,不少个股在调整之后已经留出更大的上行空间。至于逐渐升温的碳中和主题,世诚投资认为其将成为一条投资主线贯穿整个“十四五”,也将带来宝贵的投资机会。
仁桥资产同样看好“碳中和”。“当下,尽管市场处于蛰伏期,投资人的分歧较大,暂时无法形成合力,但未来的方向以及长期的逻辑,我们觉得仍然是有迹可循的,有些已初见端倪,比如‘碳中和’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碳中和’的本质是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清洁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这也许意味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从长远来看是有转移的要求的,当然,这样的转移更多的是主动的转移,同时伴随着结构的升级,这其中将会孕育大量的机会,不仅体现在新能源领域,在传统行业中同样如此,‘碳中和’目标将深刻改变传统行业的产能逻辑、产业政策的取向以及技术路线的演进,最终会重塑每一个行业,把握这里面的机会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早做储备。”仁桥资产表示。
2021-04-13 23: 01
2021-04-13 23: 00
2021-04-13 22: 57
2021-04-13 19: 48
2021-04-13 19: 46
2021-04-13 19: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