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A股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数量在大幅增长。
券商中国记者从大商所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北京举办的“期货衍生品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4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超过900家参与期货套期保值,远超去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
从历史数据上看,根据避险网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累计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用衍生品避险,参与套期保值的公告数量超过3.2万份,而今年三季度公告数量接近600份,也创下历史新高。(此统计口径包括外汇衍生品)
但面对衍生品工具,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近期有多个上市公司因期货投机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显然,对于期货衍生品工具,上市公司既要“想用、敢用”,更要“会用、善用”。
多位专家提醒,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需要在风险管理体系下开展理性交易。如果人才储备架构、管控工具、绩效考核不匹配上,套期保值的成效会大大折扣,甚至在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偏离初衷。此外,期货市场专业化和个性化定制趋势越来越明显,期货公司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可以提供了一些“一站式”服务,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借助外力,实现套期保值目标。
衍生工具助力上市公司平滑利润曲线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套保早已不是“新鲜事”。尤其在证券及衍生品市场发展起步早的欧美国家,上市公司参与衍生避险业务的普及度非常高,不参与反而是“新鲜事”。
“目前全球五百强参与比例为90%多,标普指数里上市公司为80%多。”避险网创始人、深圳市星达伟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财在“期货衍生品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按照目前我国已有的4500多家上市公司为基础,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套期保值的比例在逐步提高,避险工具的选择上,上市公司以外汇最多,其次是商品。刘文财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型的经济主体而言,汇率风险是上市公司群体面临最多的风险,其次是商品排第二。
此外,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有94%在使用衍生工具。而对于中国来说,在进入2017年世界500强的中国上市公司中,约85%在使用衍生品对冲风险。
在美国市场上,基于对美国非金融上市公司500强2020年财报统计,使用场外衍生工具(45.14%)多于场内衍生工具(21.62%),使用金融衍生工具(92.70%)多于商品衍生工具(30.27%)。其中,使用商品期货比例最高的行业(超过60%):食品、能源、公用事业等三大行业。
大商所相关专家表示,经过对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财报的不完全统计,从参与衍生品风险管理效果层面看,利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比不利用衍生品的上市公司,平均企业利润波动率降低了13%,而且对经营稳定性的促进,在材料、工业、日常消费这样偏中上游产业链的企业效果更明显。在经营效率方面,参与衍生品业务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周转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工业、消费、能源等行业使用衍生工具的上市公司,其资金周转率相比未使用的公司高出至少50%以上。从企业规模来看,使用衍生品企业的平均市值高出48%。随着大宗商品贸易复杂程度的上升,从一口价、长协定价、期货定价、以及期现协同的定制化风险管理工具也从粗放变得更为精细,成为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而中国上市公司也正在参与这一转变。
“利用好衍生品工具,可以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刘文财以A股上市的A和B两家上市公司为例,两家主营业务都是塑料管道的研发销售,以PVC为主要生产原材料。但A公司开展了套期保值,B公司未参与套保。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等影响,PVC价格波动较大,企业面临原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在2020年财报中,A公司毛利率超过20%,实现同比增长;而B公司毛利率仅15%左右,同比明显下降。经研究测算,如果A公司在2020年未参与衍生避险业务,那么毛利率预计要下调2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毛利率。
合力引导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
近些年,期货市场在积极探索新品种开发、丰富交易模式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基于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期货公司在企业管理库存、现金流、信用等多方面风险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在当前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时期,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需要在管理波动风险、维护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参与利用期货市场,大商所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此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建立期货业务培训协作机制、构建上市公司期货业务交流合作平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以此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国内期货市场资金量已突破1.2万亿元。而且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机构客户数达到6.86万户,今年前8个月中,机构持仓、成交量分别占全市场的65.6%和41.4%,市场参与者机构化趋势明显。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市场瞬息万变,积极运用衍生品市场管理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增强发展韧性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已有明显提升,但同国际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表示,以持续增长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日益丰富的市场生态,努力为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类实体企业提供高标准的风险管理服务。
据了解,多年来,大商所面向上市公司组织开展各类期货培训与交流活动,今年又推出“DCE·产业行”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联合市场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一对一走访和培训,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推动南钢股份等上市公司设立“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发挥上市公司的龙头作用,带动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谨防“套保”变“投机”
整体上,国内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期货市场,能够合理合规参与衍生品避险业务。但也有个别上市公司挂着参与“期货套保”的招牌,实际上是做投机搞错了方向。近期就有多个上市公司因期货投机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
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起上市公司因参与期货投资而产生较大亏损的案例,且基本为因投机而产生较大亏损。这也在提醒,企业必须做好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坚持套期保值的初心。
海鹏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费忠海指出,很多企业不是在套期保值,是在投机,原因一是对套期保值本质的定义理解错,二是没有建立与套期保值匹配的企业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不健全,下面所有的动作就可能出现重大偏差。所以企业首先要把套期保值定义理解透彻,并与之相匹配的要有完善的运营管理系统。
费忠海认为,套期保值就是围绕库存采购销售的一个管理方式。在没有参与期货市场之前,企业的采购和销售都是在现货市场完成;如果参与了期货市场,期货市场会提供一个新的采购销售的场所和渠道,套期保值始终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库存状态、采购销售量,以及根据市场行情的判断来确定的库存水准,这就是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B2B类型企业的系统化、低成本竞争策略的核心。”费忠海认为,企业竞争基本上是三个策略,即低成本策略、差异化策略和混合类策略。当原材料成本占总体运营成本70%时,企业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低成本经营策略,这种情况下想提高竞争力,除了单一环节上进行布局之外,更需要构成系统优势,必然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而只要企业布局纵向一体化,经营范围、管理跨度、业务类别都会趋于复杂,包括汇率、运费变化,也都离不开衍生品市场,所以如何强调套期保值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衍生品业务的专业化趋势明显
费忠海强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如果人才储备架构、管控工具、绩效考核不匹配上,套期保值的成效会大大折扣,甚至在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偏离初衷。
永安期货副总经理石春生强调,上市公司在参与期货交易之前,专业性非常重要,需要做好相应的人员配置、配套制度、规划等准备,了解相关的合规要求和会计准则。套期保值相关业务,在非经营性损益科目中,而投机交易则会在投资损益科目中,而且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仅为期货端损益,容易对股价产生影响。
现实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期货与现货部门分开核算,机制上难以统一起来,缺乏相应的期货人才。甚至一些上市公司,打着套期保值的旗号,实际上做的不是套期保值。因此,上市公司要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计划以及相适应的组织架构、评价体系。
刘文财认为,上市公司应该避免盲目考核,节外生枝。套期保值,利用衍生品避险的目标,是要减少损失,规避风险,不是说通过期货衍生品做投资,实现利润增长的目标。“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觉得期货市场是一个增收的工具,想着怎么赚点钱,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董事长带队做期货,这就可能放大企业风险。”
石春生表示,随着期货市场衍生品工具增多,套期保值的具体操作策略,也在不断创新,期货市场专业化分工明显。实践中,期货市场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套期保值业务,而且可以实现“虚拟库存”和远期销售目标,期货公司服务能力也在增强,含权贸易等个性化定制也在推进,可以提供了一些“一站式”服务。
2021-10-18 08: 21
2021-10-18 08: 22
2021-10-18 08: 23
2021-10-18 08: 25
2021-10-18 00: 35
2021-10-17 22: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