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基金三季报已经发布,基金经理们有哪些关于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后市展望呢?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多年投资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采取的投资策略能否为持有人创造长期满意的回报,关键在于我们所选择的上市公司是否具备不断提升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不是以股票配置比例调整的方式和市场博弈。
根据多年投资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采取的投资策略能否为持有人创造长期满意的回报,关键在于我们所选择的上市公司是否具备不断提升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不是以股票 配置比例调整的方式和市场博弈。基于这一点,我认为,那些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且不断提升能力的公司,是值得我们长期持有的。长期跟踪和研究这类公司,本基金发现,企业家的认知和价值观的高度以及落地的程度,是我们判断一家公司未来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核心。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外部压力交叠的背景下,组合中的大部分公司都采取了更为谨慎的财务政策,在兑现当期利润和实现业务长足发展之间,它们更加侧重后者;站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角度,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和积极投入,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储备能力、赢得先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本基金也发现少数采取这一做法的公司无可避免地出现了短期利润低于预期,从而股票价格承受较大短期压力的情况。
站在长期主义和价值创造的视角对组合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本基金并未停留于简单关注营收、获利等阶段性经营成果,而是更加注重上市公司业务布局的合理性、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的可能性、以及企业在长期竞争中胜出的概率。
经济增速从总量快速增长转换到高质量增长之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各行业领域都有机会产生有竞争力的企业。
今年的权益投资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4月份之后全球疫情恶化,疫情的冲击一方面使得终端需求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同时也导致全球产业链运转效率下降,带来部分环节供给不足以及成本的快速上升。
展望未来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机会,首先在未来的主导产业中,比如汽车等行业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已经得以明显提升,在技术升级的背景下企业的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使得我们对产业链内公司的长期发展更加乐观;其次在众多细分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公司不断突破技术和工艺上的瓶颈,在补足产业链短板的同时也有机会创造非常好的经济收益。另外为了实现远期的双碳目标,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规模的资本开支,提高新能源系统相对传统能源系统显著的成本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社会在研发、资金等全面的资源投入,也将给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顾历史,只要我们坚持投资优秀的公司,将会获得较好的长期回报,这一投资方法的胜率也较高。因此,市场风格尽管多变,但我们仍会坚持以公司的长期价值为出发点,重点研究并筛选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优秀企业管理层以及合理估值的高成长公司。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风格变化,组合中大批优秀的企业股价下跌,但业绩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到目前估值已经得到大幅度消化。互联网、TMT、医药、消费、机械、家电、金融地产等诸多行业的优秀公司估值均已回归合理,甚至被低估。因此,组合在三季度整体保持稳定,并未进行较大调整。
从长期维度来看市场,行情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基本面、估值和流动性。基本面是决定市场走势最重要的一点。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成效显著,在光伏、新能源车、移动互联网等诸多领域都诞生了一大批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公司。预计在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持下,中长期牛市行情可以得以持续。从估值角度而言,市场估值整体合理偏低,但其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经历近期的调整之后,高估值板块风险也已有了一定的释放。流动性方面,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流动性的释放整体保持了克制,并在四季度之后随着经济状况逐渐恢复,流动性进行了边际收紧。我们预计未来长期整体流动性大体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会有阶段性的收紧和放松。综上,在基本面强劲、估值整体合理和流动性中长期较为充裕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市场还是处于2019年1月开启的这轮行情的中部位置。虽然近期经历了较大的震荡,但未来2-3年行情大概率还会延续下去。
回顾历史,只要我们坚持投资优秀的公司,将会获得较好的长期回报,这一投资方法的胜率也较高。因此,市场风格尽管多变,但我们仍会坚持以公司的长期价值为出发点,重点研究并筛选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优秀企业管理层以及合理估值的高成长公司。中短期市场结构性行情演绎的背景下,会重点把握结构性、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对投资组合进行跟踪管理,不断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投资框架还是坚持"基本面"+"量化"双擎驱动,朝两个优秀的方向去学习和进化--拥抱主动投资的基本面深度和拥抱量化投资能容纳的广度,通过时间错配在两种投资方法中取长补短,追求高质量成长型企业的长周期基本面alpha和量化投资的短周期量价alpha。
权益投资赚钱无非来自三个方面:公司(基本面价值创造的钱)、股价(基于绝对估值、行业轮动或者量价策略做交易赚的钱)、组合(承担某种行业或者风格赚的钱)。基金经理都是在自身能力圈以及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有独立主见,扬长避短的追求上述三个方面的收益。具体到本人的投资框架还是坚持"基本面"+"量化"双擎驱动,朝两个优秀的方向去学习和进化--拥抱主动投资的基本面深度和拥抱量化投资能容纳的广度,通过时间错配在两种投资方法中取长补短,追求高质量成长型企业的长周期基本面alpha和量化投资的短周期量价alpha,组合层面则坚持持仓风格的适当均衡。
中长期来看市值是公司现金流创造的折现,我还是坚持寻找能够持续提升内在价值的高质量成长型企业(高质量--公司治理优秀,盈利质量高,符合经济发展趋势或产业升级转型方向;成长性--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成长确定性及持续性强),只不过要发挥自己广度投资的优势,需要拓展高质量成长型企业的投资范围,比如行业隐形冠军、共识度低的优质次新股。持股策略方面,不能做简单的优质公司持股型策略,既要重视个股的安全边际和赔率,更要在量化多因子模型和组合优化模型的支撑下让投资组合体现出应有的灵活性,持续的去优化持股组合的性价比,改善持有体验。
目前,所谓的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周期+小盘)两者的估值差已经大幅收敛,再平衡应该接近尾声,个股挖掘会重新成为获取阿尔法的关键。
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总体上是所谓的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周期+小盘)之间的再平衡:即过去5年,涨幅较强的核心资产或者”茅指数“,阶段性高估后,需要消化估值,过去5年涨幅落后甚至下跌的周期、小盘股,在基本面阶段性改善,估值较低,今年出现较大上涨。认为目前,两者的估值差已经大幅收敛,再平衡应该接近尾声,个股挖掘会重新成为获取阿尔法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仍然是着眼未来,去伪存真,深度挖掘,寻找那些能够实现长期成长、创造价值的优秀公司。
下半年以来,短期的国内疫情反复、教培整顿、互联网监管、房地产调控等对经济整体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看到政府的对冲调节措施后续可能会跟上,此外尽管有这些短期波折,但国内疫情控制给力,经济的大环境仍优于外部,制造业代表的出口仍强劲,国内总体产业竞争力在提升。市场预计仍会延续这种震荡,通过结构的调整来收敛估值差,最终能够使市场整体估值达到合理水平,这样有利于后续的市场长期表现。
总体上,我们的投资框架和思路,还是着眼中长期,不会单纯按照短期总量或是风格去做轮动式、博弈式投资。还是坚持长期成长的理念,在短期波动中找出那些兑现长期成长的好公司,符合大的市场空间、可持续的竞争力和优秀的管理层这样的标准。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2021-10-27 20: 59
2021-10-27 21: 28
2021-10-27 21: 31
2021-10-27 20: 25
2021-10-27 20: 22
2021-10-27 2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