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公募基金圈粉无数,但是许多投资者“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甚至疑惑“为啥我的基金一买就亏,一卖就涨?”。可以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成为养基人的一大“魔咒”。
怎么破?我们不妨先了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股的波动较大,不少基民像“炒股”一样买卖基金,频繁交易,认为只要手速快,一次赚5-7个点就值了,遇到下跌也“套不牢”。但从相关的调查数据来看,交易次数越多的基民,不一定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近期中国证券报联合三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基民交易次数越多,盈利情况越差,如果能管住手减少交易次数,收益水平就能明显提升。每月交易频率不到1次的客户,其中盈利人数占比达到55.14%,平均收益率18.03%。但平均每月交易频次达到1次以上的,盈利人数占比与平均收益率均开始下滑。
(数据来源:《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统计区间为公司成立以来至2021年3月31日,收益率数据基于2021年3月31日的数据计算得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
霍华德马克思曾在《周期》中提到:“证券市场中的情绪波动,就像一个钟摆的运动一样,不是在摆向极端点,就是在摆脱极端点。”基民的交易行为极易受到市场行情影响。比如,市场上涨时,跟风买入;一旦市场出现回调,又匆匆赎回,呈现出“追涨杀跌”的现象。
比较2006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与上证指数走势的关系可以发现,在市场上涨过程中,权益基金整体获得较高的认购量,尤其当市场达到阶段高点时,基金的认购量也达到一个高峰,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过程中,权益基金发行也陷入了低谷。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
其实,不管是频繁交易,还是追涨杀跌,都源于投资者在市场剧烈波动中的非理性操作。如果基民提高持有时间,管住频繁交易的手,就有希望提升投资收益。
为了让基民更能“拿得住”基金,减少非理性操作,基金公司从产品设计出发,尝试对“时间”这一变量进行约束,推出了设置有持有期的基金。
所谓持有期基金,就是指投资者买入的每笔基金份额,都设置了一段时间的最短持有期,在持有期内,持有人不能提出赎回申请,在持有期结束后才可以赎回。
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本基金不保证盈利或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买者自负,投资前应认真阅读基金法律文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投资者可登录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官网查询关于本产品的更多相关信息,网址:http://www.ftsfund.com/。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1-11-09 10: 53
2021-11-09 10: 44
2021-11-09 10: 17
2021-11-09 10: 12
2021-11-09 09: 43
2021-11-09 0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