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洋彼岸的中概股遭遇“黑手”,再掀血雨腥风,集体大跌,部分热门中概股跌幅甚至达到10%、20%左右,追踪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跌10%,创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比打仗伤亡还要惨重。
黑暗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未来如何走?对港股有何影响?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昨日爆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简称HFCAA)的暂定清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是2020年的时候通过的,去年底完善了最终的实施细则,要求在美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美国审计标准来进行信息披露,不满足要求的话就会被列到这个名单上去。但是一旦给漂亮国提供了审计底稿,可能会泄露一些机密,不满足国内监管机构的要求。昨晚5家中概股被列到这个名单上之后,大家都特别恐慌又绝望,本来股价就已经跌到了一个近乎崩溃的边缘了,现在直接面临退市风险,有些投资者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键卖出。第一, 连续三年都在这个名单上才会面临退市,也就是最早也要几年后,不是现在,目前上榜的公司只是第一年上榜,如果未来两年有一年不在名单上,就不会被退市。第二, 本身这件事情没有任何超预期的地方,之前规则都是已经清楚的,去年底这个《问责法》细则出来时市场已经跌了一波,这也是当时滴滴选择从美国退市的原因。第三, 目前被列入名单的这5家公司,均不止是在美股上市,他们另外也在港交所或A股上市。其中,百济神州在美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三地上市,和黄医药、百胜中国、再鼎医药仅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盛美半导体在美国和中国大陆上市。但在全球现在这种脆弱的市场环境下,恐慌和紧张情绪会被几倍放大。本来我就不看好,本来我就不舒服,真行,又给我来一下子,算了不和你玩了。
面对海外监管的不确定性,中概股们是否有B计划呢?自然,质地优异的中概股可以选择在其他市场重新上市。
近几年,港交所先后多次优化上市制度,取消了多项之前设置的上市限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欢迎中概股回归。比如说: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开放同股不同权限制、接纳业务重心在大中华地区的企业在香港二次上市等等。目前共有17家公司在美股和港交所两地上市,占总市值的69%,这些中概股大部分能够轻易将ADR(外国公司在美股上市采用ADR的形式)转为香港上市的股票。(来源:瑞银全球研究)机构测算,大部分的大盘中概股(69家公司,约占所有美国上市中国公司总市值的98%)都能返港上市。不符合重新上市规定的约200家公司大多是小盘股,市值占比很小。此外,部分能够达到具体行业要求的中概股或许还可以选择A股科创板上市。回港股上市除了退市之后重新IPO之外,还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二次上市,如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较为便捷,可以粗浅地理解为,美股是主要上市地,而香港是附属上市地,在港二次上市可以使用符合美股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不需要重新审计营业记录,忽略掉税费及交易时间和成本摩擦,两地的市值可以认为没有差异。(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第二种是双重上市,如理想、小鹏。双重上市和二次上市不太一样,两个资本市场都是第一上市地,相对独立,因此需要经历完整的IPO流程,时间比较长,两个市场的股票无法流通,股价也相对独立,可以产生价差。(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目前分析来看,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中概股在估值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返港上市对于中概股的长期估值影响相当有限。中概股这两年确实挺难的,内外夹击。国内方面,陆续出台强监管政策,比如互联网反垄断、网络数据安全审查、教育双减、医药集采等等,不过虽然是一顿爆锤但也是为了让行业别长歪了,能有个光明的未来。
海外就不一样了,美国政府出台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控制欲极强,居心不良!
好在现在国内监管已经逐步落地,我们从两会中就能看到对于互联网相对友好的措辞。
而且还张开怀抱给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港交所再次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吸引更多质地优秀的中概股回港上市,给这些公司提供了对冲海外风险的“安全垫”。
现在这个时点,中概股还值不值得继续关注呢?中概股很多公司都是优质的互联网龙头公司,那么这些公司真的就不行了吗?
你还线上打车不?你还点外卖不?你还网购不?你还刷朋友圈不?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这些公司就是被需要的。
2011 年动车事故、2012 年底“八项规定”、2018 年医药集采和长生生物事件,曾分别引致高铁、白酒、医药行业股价大跌,那么历史上这些行业遭遇重大突发时间后都是如何演绎的呢?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过去的坎坷不说了,我们知道的是,高铁、白酒、医药都在近年迎来过大的行情,当时的那些“至暗时刻”,其实正是获取便宜筹码的好时机。现在的中概股、互联网,就像当年的高铁、白酒和医药。虽然海外政策变化确实加大了这些中概股股价的不确定性,但是在国内强监管利空大部分出尽,政策风向转暖,叠加数字经济政策支持及元宇宙美好畅享的催化之下,这些公司本身的价值依旧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昨夜名单中的五只中概股,有四只都在港股同时上市,因此港股早盘又被带崩。
尽管证监会深夜回应:“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正常步骤”,而且相关公司纷纷在港股盘前公告解释,但依然抵挡不住投资者对中概股短期悲观情绪,港股史诗级回撤。恒生科技指数盘中跌超8%,创该指数创立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指数盘中重挫近4%。然而,午后港股快速回升,恒生指数盘中跌幅收窄至不足1%,恒生科技指盘中跌幅亦收窄至2%以内,而且成交金额放量。这说明什么?大量抄底资金午后进入了,闯入史诗级大跌中捡便宜筹码了。近日,市场情绪极致悲观之际,资金已经做出了选择。经观察,大量资金在借道恒生互联网ETF抄底,最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超25.5亿元,呈现“越跌越买”之势。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3.10
以上不构成产品推荐,仅作为示例引用
第一个看估值。恒生指数市净率目前也仅在1倍左右,处于近20年来的11%分位数处;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38倍左右,因为自身的科技属性,不像恒生指数那样被明显“低估”,但也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的37%分位数处;
第二看AH溢价指数。如果AH溢价指数走高,就代表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在A股上市的相对于H股的溢价逐渐增加,换言之,就是H股相对于A股“折扣”力度越来越大了。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年初大幅回落后,AH溢价指数近期继续走高。(来源:Wind,2021-12-1至2022-3-4)此外,随着港股估值降到低位,自2021年下半年起,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开始明显增多,甚至创出多年最高值,龙头公司纷纷回购也引发关注。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表明从公司管理层角度股价也具备吸引力。从历史经验看,回购增多可能意味着市场价值逐步显现,往往是一个中期的底部信号。中概股面临美股退市风险,对于港股而言,究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还是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呢?挖掘基看来,长期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上市,更多的是机会,未来港股行情的大幕,或许正在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