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刚刚,证监会重磅机构座谈会召开:社保、银行、保险等都来了

李树超 2022-04-21 21:15

4月21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证监会于当天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会议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要从四大方面全力构建可预期、充分博弈、充分竞争的市场生态,要求资管机构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专业优势,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随着近期年报的披露,包括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在内的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所在行业的亮眼数据也浮出水面:比如社保基金累计收益1.63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51%;公募基金投资者人数达5.41亿,其中权益类基金投资者超1.8亿,近三年激增180%;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3.2万亿,其中3.2万亿投向权益市场;而银行理财,最新市场规模高达29万亿元,投向权益类资产约1万亿……

业内人士表示,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都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部分资管行业投向资本市场,尤其是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潜力仍然巨大。随着监管规则的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各类资管机构权益投研能力的增强,都将为资本市场和权益类资产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和发展动力。

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

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入中长期资金有关要求和国务院金融委工作部署,4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工作,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提出,要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出发,加强协同配合,发挥好各方积极性,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加剧,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有所抬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但从历史、大势和全局的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3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质量和治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结构呈现向好趋势,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发展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四大方面建立良好市场生态

全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验是建立预期稳定、竞争充分、优胜劣汰、法制健全的良好市场生态。

一是以“建制度”为统领,夯实市场生态根基。

推进注册制改革,带动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建设;深化投融资改革,出台一系列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证券基金机构规范经营的制度规则;构建行政、民事、刑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制度体系,推动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出台;

二是以“调结构”为重点,完善市场生态体系。

始终坚持系统论、辩证法,用改革的思路去破解结构性难题,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上市公司、融资比例、中介机构、投资者构成等方面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结构性转变;

三是以“零容忍”为抓手,净化市场生态环境。

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刑事惩戒的立体追责体系,并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办一批市场关注度较高、影响恶劣的案件,加大对违规机构和人员的追责力度;

四是以“不干预”为理念,激发市场生态活力。

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发挥各方合力”的监管理念,全力构建可预期、充分博弈、充分竞争的市场生态。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聚焦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发挥专业优势

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加速的新环境下,各家机构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专业优势,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增强投资能力。从战略规划上重视权益投资,不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壮大投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投资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优化公司经营模式。

二是推进落实长周期考核。长周期考核是平衡投资端与负债端的关键机制,应着眼长远,实施长周期考核,促进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三是发挥专业投资者功能。通过行使投票权、质询权、建议权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重视培育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发挥专业买方作用。

四是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银保监会、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流通市值占比3年抬升6.6个百分点

机构化进程加速推进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专业买方力量不断增强,专业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机构化进程加速推进,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流通股市值占比从2019年初的18%上升至2021年底的24.6%,三年抬升了6.6个百分点;其中各类资管产品持股市值占比从9.3%提升至14.2%。

二是投资风格更趋健康,市场定价效率和优胜劣汰效率逐步提高,流动性持续向头部上市公司集中。截至今年3月底,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较2019年初累计涨幅分别为40.3%、51.8%。

三是个人投资者理财观念也走向成熟,更倾向交给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针对上述变化,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表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稳步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定价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降低市场波动、应对金融风险,挖掘市场价值。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曾对记者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和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抬升,对资本市场意义重大。

他分析,第一,壮大资本市场买方力量,通过买方力量的日益强大,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约束;第二,资本市场开始惠及社会各方面,公募基金的基金回报、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年金与养老金投资收益,在最近几年成绩不错;第三,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将提供较为专业的参与主体。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总经理也认为,伴随着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中长期资金的稳定持续流入,资本市场将出现更加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这将有利于减少股票市场的波动,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更有利于我国A股市场更好践行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

分机构类型看,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都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社保基金:累计收益1.63万亿元

年均投资收益率8.51%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养老基金受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92万亿元,其中,委托投资资产1.91万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65.28%。

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3786.6亿元,投资收益率15.84%。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51%,累计投资收益额1.63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总额1.4万亿元,基金权益总额1.24万亿元。

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1135.77亿元,投资收益率10.95%,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1986.46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6.89%。

公募基金:投资者人数达5.41亿

权益类基金投资者三年激增180%

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近年来的大发展也是有目共睹。

一是公募基金和权益类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超25.6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为9万亿元,占比为35.2%。公募基金持A股流通股市值6.4万亿元,占A股流通总市值比例为8.1%。

二是公募基金财富管理功能进一步显现。截至2022年3月底,公募基金投资者人数达5.41亿,权益类基金投资者人数超1.8亿,较2019年初增长超过180%,增速明显加快。2019年至2021年,权益类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24.16%。公募基金行业自成立以来累计分红3.8万亿元。

三是公募基金显现制度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募基金呈现出专业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独立托管、严格监管、信息透明的运行机制和行业生态;构建了以《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一整套基金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健全了以行政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的监管执法体系,行业机构公司治理、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水平显著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

四是公募基金全面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18 家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中,公募基金管理人占据16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21家投资管理人中,14家是公募基金管理人;年金基金22 家投资管理人中,11家是公募基金管理人。

截至2021年底,基金公司受托管理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合计约4万亿,超过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运作规模的50%,助力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分别实现8.5%、6.9%、7.3%的年均投资收益率。

截至2021年底,已成立141只养老目标基金,存续规模1099亿元,持有人户数300万户,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1.25%。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3.2万亿

3.2万亿投向权益市场

除了公募基金外,保险资金近年来也加大了参与资本市场的步伐,但相比保险资金自身体量和长期资金特性,投向资本市场,尤其是配置优质的权益类资产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首先,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力度较强。随着保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险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在发挥保障人民健康与财产功能的同时,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截至2021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3.2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41.56%,其中,投资股票2.5万亿元、股票型基金0.7万亿元,两项合计投向权益市场的资金达到3.2万亿。

而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仍存较大空间。

事实上,为鼓励优秀保险公司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金的优势,银保监会于2020年将符合条件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到45%,并取消了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

然而,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权益类资产的实际配置比例与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未来保险资金可继续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投资公募基金等方式,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参与资本市场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进一步丰富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保持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稳定,修订完善保险资管公司监管规则,建立健全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9万亿元

投向权益类资产约1万亿

作为体量巨大、客户群体广泛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银行理财业务也在快速成长。

随着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则的出台,银行理财业务稳步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

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增速较2020年提升5.24个百分点,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17.2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达59%;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31.19万亿元,其中权益类资产约1万亿元。

北京一位金融机构人士对此表示,鉴于银行理财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权益投资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银行理财在资本市场的权益投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在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增强权益投研能力积累基础上进一步快速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