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浙商基金为你读书,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的著作《“错误”的行为》。
作者理查德·泰勒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致力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
在《“错误”的行为》一书中,泰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书中的故事其实我们在日常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轻松有趣,影响着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作者设计了一个问卷,问受访者两个问题:
A:如果社会上流行一种致命的疾病,生病的人会在一周内没有痛苦的死去。染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如果你不幸染病,请问你愿意花多少钱来治疗这种疾病。
B:同样是这样一种病,假设你的老板要派你去病区调查情况,到了这个疫区之后,你患病的概率同样也是千分之一,请问你的老板需要给你多少补偿,你才愿意去疫区从事这个工作呢?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这两个问题完全是等价的,他同样是在问千分之一得病概率值多少钱。结果,测试的结果发现,受访者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差异甚远,绝大多数人选择在第一种情况下花较少的钱,大概是两千美元来做治疗,但在第二种情况下却要求高达50万美元的巨额赔偿。
那为什么对于同样一种情况和概率,会得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呢?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人的行为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这个实验反映出来的现象,成为了泰勒教授研究的起点。传统经济学假设理性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大部分的人既没有接受过大量的逻辑训练,也没有研读过经济学理论,在经济活动中不可能随时保持理性。
泰勒教授决定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的世界里是去解释人类诸多「错误」的行为。他认为只有接受和承认了人是容易犯错的个体,经济学理论才能是有效的,才能给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
常见的经济学心理误区
信用卡开始普及的时候,零售商因需额外支付交易处理费用,所以希望能够对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和支付现金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费用。双方经过一番争执,信用卡发卡机构最终提出方案:
若零售商一定要对两类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钱,那么信用卡的价格是正常价格,如果消费者用现金的话,就告诉他,他享受了一个折扣优惠价,但绝对不说这刷卡的价格加入了附加费、现金是正常价。
事实表明,这个做法非常聪明,如果把现金价说成了正常价格,顾客的心里就会不舒服了,因为觉得多付出了一点钱,但是把现金的价格说成折扣价了,很多人就会觉得我只是嫌麻烦而放弃了一点零头小利,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损失。从根本上来说,刷卡的人还是多付了钱,但是用了这个说法,消费者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这就是禀赋效应在商业经营中的一种应用,概括一下也就是一句话:少赚一点是可以的,但是我绝对不能亏。就是我已经有的东西,给你我会非常的心痛。
作为行为经济学家,泰勒在本书中主要讲述并分析了普通人的“错误行为”,并用禀赋效应、机会成本、公平原则等概念为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行为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比如为什么人们可以在酒吧接受高价酒水,而拒绝在路边摊消费高价酒水?因为人们对公平的感知与禀赋效应有关。买家和卖家都认为他们有权利享受自己已习惯的交易条件,并把 交易条件恶化看成一种损失。为什么员工宁可接受裁员也不接受降薪?工资的降低使员工感到不公平,而保持既有薪资水平、裁掉多余员工除了避免留在公司的员工产生不公平的感知,还能避免被辞退的员工在公司抱怨。
经济心理学如何影响投资行为?
为什么投资者偏爱低价股?为什么我们平时上菜场买菜要讨价还价,但是在股票市场上,对几万,几十万或者更大金额的股票交易上却非常随意,常常脑子一热,几分钟就做出投资决策了。
许多投资者在买股票之前,并没有做基本面的任何研究。在本该慎重时却非常草率,该果断卖出时却常常犹豫不决。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禀赋效应的影响。
在泰勒这本书中,他也提到他的伙伴卡蒂曼,曾经在他们的实验中提到,说人们对于收益的增量所带来的快乐强度大约是这个增量的0.5到1倍。但如果是亏钱的时候,人们损失的增量所产生的痛苦却是同等收益增量的2.5倍。
也就是说,痛苦给人们带来的折磨要远远大于快乐。人的天性是不愿意认错,一旦股票下跌被套牢,投资者常常错误地觉得亏的是时间,不是钱。只要没有卖出,亏损就没有实现。如果割肉止损,那就等于承认自己「错了」。只要一直捂着捂着,就没有错也没有赔。这是很多人普遍的心理。
以前人们总是盯着客观世界去研究,而现在大家更愿意去关注人们的主观内心。投资也是如此,很多投资者都会说自己知道要做长期的价值投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些就是行为经济学想要去探讨的问题。
理查德·泰勒的这本《“错误”的行为》,充满了趣味故事、奇怪笑话和通俗的例子,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作者原来也是个普通人!
本书一改经济专家高高在上的形象,讲晦涩难懂的经济学与现实生活练习起来,一改读者固有的“经济学严肃且枯燥乏味”的观点,有趣而轻松,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对自己非理性行为的看法。
关于本书的分享今天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亲自去阅读这本有趣的经济心理学书籍,感谢大家关注,下期再见。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2022-05-13 20: 07
2022-05-13 20: 39
2022-05-13 20: 45
2022-05-13 20: 55
2022-05-13 20: 47
2022-05-13 2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