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市场大幅调整 公募称投资逻辑或已生变

2024-09-02 07:32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近期,一向以“攻守兼备”著称的可转债遭遇“量价齐跌”。可转债资产不香了?

受访机构及人士表示,近期转债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与发生个别风险事件、权益市场预期偏弱等因素有关。当前转债市场估值合理,中长期布局胜率较高,前期大幅下跌的偏债型品种可能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经过此轮调整后,转债投资的逻辑也悄然生变。

转债市场大幅调整

本轮转债市场调整始于5月中下旬。当时,搜于特发布公告称,因巨额债务逾期未偿还,导致流动性不足、无法兑付回售本息。搜特转债成为首只实质性违约的可转债,打破了可转债市场此前三十余年“零违约”的神话。随后,多只个券的信用风险事件接连爆发,转债市场遭受较大下行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年内跌幅为5%;自5月以来,转债市场已连续3个月下跌,中证转债指数累计跌幅接近8%,8月23日盘中一度跌至359.94点,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

受此拖累,可转债基金净值下跌明显。截至8月30日,有26只可转债基金近3个月的跌幅超10%,最大跌幅接近14%。

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高晖认为,5月以来转债市场持续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权益市场持续回调,正股的下跌给转债平价带来压力;二是部分风险事件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导致转债市场估值承压;三是“固收+”基金面临赎回,进一步导致转债市场下跌。

海富通基金表示,本轮可转债下跌受信用风险、退市风险、中小盘股票走势偏弱、流动性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一定程度上将中长期问题短期化。

转债投资逻辑生变

从投资角度看,经过此轮调整后,转债投资的逻辑已悄然生变。

海富通基金表示,首先,过去基本只看正股质地,现在更加重视债性方面的收益。其次,转债市场正在重估信用风险,债底不再稳固,因此,对债性转债也要进一步区分,选择大市值蓝筹转债和短久期高偿债置信度的转债进行防守。第三,本轮机构重仓个券下跌幅度相对更大,且个券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分散化投资的重要性提高。

高晖也认为,在近期转债调整中,定价逻辑发生一定变化。在权益市场震荡下行、转债信用风险有所暴露的背景下,此前的期权价值定价主导逐渐过渡到信用债定价主导,长久期、低评级、民企及稀释率较高的转债跌幅较大,体现出信用利差走阔的特征。

在他看来,未来投资可转债需要更多关注发行人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基本面变化带来的转债波动。参考此前信用债市场国企与民企分化的经验,后续可以更多关注债底扎实的国企类转债机会,这部分占到转债市场存量余额的40%,也有丰富的择券空间。民企转债中,应积极筛选发行人信用资质以及正股弹性,优选高评级、强资质的转债。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