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绩“排位战”正酣 多只迷你基金跻身前列

2024-12-23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曹雯璟 张玲

2024年将近尾声,公募基金年度业绩“排位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数据显示,多只产品近一个月内净值增长明显,占据有力竞争位置;不少迷你基金精准布局,跻身榜单前列。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北交所等板块成就了一批绩优基金。后续基金经理需紧跟市场脉搏,调整策略;注重风险控制,以保障产品业绩稳健。同时,建议投资者挑选产品时不要过度关注短期业绩,而是要综合考察基金中长期业绩表现。

公募基金业绩“排位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主动权益类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剔除年内新成立产品)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为5.07%,近七成产品取得正收益。

具体来看,排名暂列第一的是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A,年内净值增长率为71.26%。三季报显示,该基金聚焦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板块,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精选个股。11月底时,该基金业绩排名第二,近一个月增长了近10%。

暂列第二、第三名的分别为张宇帆、马丽娜管理的工银新兴制造A和王晓川管理的银华数字经济A,净值增长率分别为54.59%、52.75%。对比一个月前,工银新兴制造A排名上升了9位,该基金主攻科技成长行业,尤其是半导体等方向。

此外,金梓才管理的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A、周德生管理的国融融盛龙头严选A,年内净值增长率均在50%以上,前者近一个月净值增长近10%,排名跃升19位。根据三季报,该基金持续加仓电子板块细分领域,看好AI产业发展趋势。国融融盛龙头严选A则从11月底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排名第一回落至第五位。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表示,年末业绩排位战竞争激烈,科技成长主题基金表现突出,科创、北交所等板块成就了一批绩优基金;重仓股表现成为关键,独门重仓股为基金业绩增色不少。

“未来的决胜因素在于市场动态响应、精选个股及风险管理。”曾衡伟称,基金经理需把握市场脉搏,快速调整策略,精选高增长潜力个股。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产稳健增值。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认为,投资者不应过度关注短期业绩排名,而应综合考察基金中长期业绩表现,基金风险特征、基金投资策略或风格,以及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等多个维度,借助专业力量挑选合适基金进行长期投资。

多只迷你基金排名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多只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跻身业绩榜前列。

目前排在第三位的银华数字经济A,截至三季度末的规模仅有0.23亿元;景顺长城稳健回报A排在第十一位,截至三季度末合计规模为0.31亿元;同泰金融精选A排在第十七位,三季度末规模不足1000万元。

统计显示,年内业绩排名前50的主动权益基金,有8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比约为六分之一;业绩排名前100的产品中,迷你基金数量达到15只,占比近七分之一。

综合来看,这些规模不大但业绩靠前的产品,大多配置了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主的科技成长方向,例如AI算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且仓位较高。

谈及今年多只迷你基金业绩冲入排名前列的原因,孙桂平分析,这首先与基金投资风格有关,小微基金操作灵活,有些产品为了博取高收益做大规模,投资策略相对激进,在市场热点轮动较快或者较大行情来临时,容易跑出较好的投资业绩。其次与今年的市场行情有关。9月底以来,计算机、传媒、电子、通信等行业出现了大幅度反弹,这些行业与较大规模基金重点配置的行业有一定偏离,及时切换到上述行业或者提前布局的小微基金收益相对较好。

曾衡伟补充道,迷你基金多布局了科技成长股,这类资产估值弹性强,助力基金业绩飙升。后续,要继续提升规模,这些产品应进一步明确定位,深耕特定领域;加强风险控制,避免业绩大幅波动。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