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政策全面部署 行动方向明确
《方案》明确了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等6方面提出了25项政策举措。随着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将加快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从《方案》的核心导向要求看,要求行业机构坚持“以投资者为本”,强化以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通过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机制、强化长周期考核激励、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权益基金等改革,更好发挥公募基金作为社会财富管理者、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功能作用,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优的长期回报。
证监会吴清主席在国办新闻发布会上,就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做了答记者问,指出这次公募基金改革的重点: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突出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突出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为基金公司指明了进一步努力奋进的方向。
权益投资为重 实现多方共赢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就是做好权益投资、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及稳定性,实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发展、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助力投资者分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红利的有机统一。
围绕提升权益基金规模和稳定性、为投资者创造更优长期回报的目标,工银瑞信认为公募基金行业可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奋进。
构建平台化投研体系,夯实权益投资专业根基。《方案》明确提出“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支持基金公司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强调通过资源投入、团队协同与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各类投资者的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投研能力已成为基金公司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需从人才梯队与科技应用双轮驱动。一方面,人才是基石。通过梯队培养、投研体系建设,提升团队整体的投研能力;配合产品跟投与三年以上业绩挂钩的薪酬安排,可进一步激励投研人员深耕基本面、聚焦长期价值,降低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正重塑研究范式。大模型、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从“信息检索”升级为“洞见生成”,在非结构化信息解读、财务异常预警及量化策略生成上效率提升显著。工银瑞信已构建了覆盖权益、固收、指数与 FOF 的统一投研平台及成熟有效的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内部培养基金经理占比逾 70 %,投研联动、多策略协同高效。公司与工银科技共建“数字金融创新实验室”,依托金融数学、大模型、推理加速、强化学习等核心技术,在量化投资、风险防控、智能投研等领域孵化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
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提升投资业绩稳定性。《方案》明确提出公募基金需“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严禁风格漂移、降低换手率”,并要求将“投资者盈亏情况、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纳入考核体系。这一政策导向直指行业“重规模轻回报”“追涨杀跌”等痛点,为基金公司锚定长期价值投资、为持有人创造良好收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从长期看,中国权益资产大有可为。吴清主席在 5 月 7 日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沪深 300 的滚动市盈率仅 12.3 倍,明显低于标普 500 等主要市场,A 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长期配置吸引力显著。同时,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唯有坚持长期视角、充分的价值研究与科学组合管理,才能把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投资机遇,为广大投资者创造良好收益。工银瑞信始终坚持践行“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价值理念,公司股票型基金整体在近五年、七年滚动超额收益位居同规模基金公司前列。
加大权益基金发展力度,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方案》明确鼓励权益基金产品创新发展,浮动费率产品和指数类产品是两大抓手。对于基金公司来讲,加强权益基金产品供给、做好权益基金投资管理,是服务广大投资者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着力点。产品布局和供给方面,工银瑞信在业内较早布局指数化产品,发行港股通ETF30ETF、科创ETF、港股红利ETF等多只有市场影响力的指数产品,指数化产品规模突破730亿元,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透明的配置工具。产品投资运营管理方面,以科学设定产品的投资业绩基准为核心,强化基金管理人对投资管理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并对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同时,通过丰富产品投资策略,合理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进行风险管理,增强投资业绩稳定性,为投资者创造更稳的回报。
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方案》明确提出“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要求,推动基金公司提高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研究创设更加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并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服务,加大基金投顾业务发展;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首发产品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定投业务规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政策举措旨在进一步强化“以投资者利益为本”的导向要求,推动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构建“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基金公司不但需要持续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持续做优产品投资业绩,并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加强与基金销售机构联动,共同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和投资者服务能力,强化逆周期营销,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持有,助力投资者获得更优长期回报。
持续夯基固本 打造一流机构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相关要求。对于基金公司尤其是头部基金公司而言,需强化政治站位,发挥好引领示范效应,打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头阵。
去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后,工银瑞信结合公司实际研究制定了自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方案并扎实推进实施。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控股基金公司,工银瑞信不断强化政治站位,在持续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的同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合规风控为保障、以企业文化为助推,围绕一流投资机构建设持续“强基础”。
下一步,工银瑞信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以《方案》各项要求,深入践行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为广大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做出更大努力和更优贡献,争当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2025-05-10 09: 37
2025-05-10 09: 35
2025-05-10 09: 34
2025-05-10 09: 31
2025-05-10 09: 29
2025-05-10 09: 25